当然,如果我们就此预ไ测未来会以这种趋势发展下去,那就错了。首先,我们绝对不能排除本地区出现严峻局势的可能性,特别是台海局势至今仍悬而未决。其次,我们在过去十年里目睹的这种发展趋势也๣许会缓和下来,或者进一步加速,这都很难预ไ料。美国也๣许会试图抑制这种趋势,或者甚至会试图遏制ๆ中国。如果中美两国在东亚地区的关系出现恶化,那么肯定也๣会使两ä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关系变得复杂化。但同时我们也不能排除另一种可能,那就是美国也许会通过自我调整来适应其在东亚日益下降的影响力。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充分证据来证明东亚局势会因此而变得不稳定。恰恰相反,就在中国崛起的同时,东亚地区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真正的冲突。这并不奇怪,因为东亚地区过去曾属于一个以强大的中国为核心的朝贡体系,并因此而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保持着稳定的局面。

而且它们当中【包括新加坡、菲律宾、泰国以及韩国这些美国的正式盟友】多数都同中国建立了更为友好的关系,除了日຅本和台湾地区这两个例外。也只有东亚各国都愿意分享中ณ国崛起所带日本和台湾地区为了制衡中ณ国大陆而同来的好处,而不是帮着美国制ๆ衡中国。美国走得更近。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东亚各国都愿意分享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好处,而不是帮着美国制衡中国。这说明中国在东亚地区愈发星光灿烂,而美国则逐渐暗淡下来。

中ณ国的地区政策出现新的转型之后,仍然存在两个例外。一个ฐ是对中国最为重要的台湾,另一个ฐ就是对曾经奴役中国的殖民者、中ณ国最大的对手——日本。虽然中国自21世纪以来确实对东亚其他所有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接触、和解以及退让的策略๓,但对中国台湾和日本的态度却不是这样,同二者的关系或多或少有些停滞不前。

台湾——容不得讨论

腾飞和中国的崛起,使人们开始将东亚各国的经济发展比做一群按“v”字形列队飞翔的大雁,领头的是日本,其他国家依次跟随其后。但到เ了90่年代,随着中ณ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这种模型逐渐发生变化,日本在本地区经济上的领头地位越来越多地被中国取代。198๖0~2002年,中国占整个东亚地区出口总额的比例从6%上升到25%ื,而日຅本则从5๓0%ื下降到เ30%;同样,中国在这一时期占东亚地区进口总额的比例从8%上升到21%ื,日本则从48๖%下降到27%。

如果说东盟提供了一块画布,那么在这块画布上重画东亚政治经济版图的就是中ณ国,所用的画笔便是积极主动的外交政策。事实上中国一直在探寻各种方式,以期成为ฦ本地区的主ว导力量。而对中国在本地区日益增加的影响力起支撑作用的,正是它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这才是改变整个ฐ东亚地区的真正动力,是对本地区产生如此深远影响的真正力量。欧盟是先有政治上的统一,而后才有经济上的融合;而在东亚,经济是促成改变的真正动力,随之而来的才是政治上的变化。在20世纪6๔0年代,亚洲出现了第一批“四小龙”,随后又出现了各种类似的经济奇迹,其中就包括中国。在东北亚没有达成正式贸易协议的情况下,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朝鲜和韩国这5๓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总额已๐占据了地区贸易的52๐%,而这一格局是在短短10年内形成的。相比之下,欧洲地区内贸易额๩攀升到เ贸易总额的60%,则ท足足用了半个世纪。1้991~2๐001年,尽管期间出如果说东盟提供了一块画布,那么เ现了亚洲金融危机,全球贸易总额增加在这块画布๧上重画ฑ东亚政治经济版图的了17๕7%,而亚洲的地区内贸易则ท增加了就是中国,所用的画笔便是积极主动的304๒%。亚洲四小龙的出现、东亚经济的外交政策。

在为北京奥运会而举行的全世界火炬传递活动中,我们又可找到เ这种向心力的另一种新解释。在伦敦、巴๒黎、雅典、旧金山,一些人以中国西藏问题为由阻挠火炬的传递,但其他各地则与这些城市的景象大为不同。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拥护中国举办奥运会的足有1้万人之多,远远超过了反对者;在韩国的首尔和日本的长野,北京奥运会博得了广泛的支持;吉隆坡、雅加达、曼谷和胡志明市๦的情况也๣是如此。各个ฐ城市支持中ณ国举办奥运会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中ณ国人,包括中国留学生和海外华人。

最近25๓年来,“大中华”的概念在华人中间日益流行,充分体现了“华人身份”所带来的凝聚力。这个ฐ概ฐ念囊括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所有华人社区,包括港澳台地区、新า加坡以及其他海外华人。“大中华”实际上只是一个文化概ฐ念,而非领ๆ土或者政治上的观点。此类身份界定深深扎根于华夏文明,因此进一步扩大了华人把中国视为文明古国的维度。尽管中国大陆实行与西方แ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但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华人还是通过投资大陆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ร外的俄国人大都避谈前苏联,海外的印度人对印度发展做出的贡献也๣极小。而在中ณ国,我们则ท看到了“大中华”的概念在文化上形成的一种强大向心力。

从多样性到同一性

总之,从文化的视角分析中国要贴切得多,原因在于它将自己้视做民族国家并据此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