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和连守信这样,小七又是得意,又有些不好意思。

“蔓儿姐,四百两哎,那不是要钱,是要命。”连叶儿就趴在门口,说了一句。

像连蔓儿和连叶儿这样的小丫头,小时候一般都是没机会赴席的。

连蔓儿喂完了鸡,也没继续听下去,就回了西厢房。张氏已经将饭做好了,几样菜都是放在帘屉上蒸的,和饭一起出国。

比如说闹分家的时候,连守义要去翻连守仁屋里的箱柜。如果连老爷子真的想阻止,他需要出全力、拉上连守信和连守礼两个,应该是能阻止的。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这其中的原因也不是单一的,即便是家中辈分最高的大家长,连老爷子也不能够完全逆势而行,他也得顺势。

“这话我咋能说那,这不是那么回事。”连守信正色道,“这就不是借钱不借钱能解决的事,哎,想想就心烦,伱大伯、伱二伯他们都有自己个的心思,我也不好说啥。……都是糟心的事。”

笑完了,连蔓儿就拉了连枝儿的手,跟在张氏身后,也迎了出来。

“吴三叔和吴三婶可都是精明人,我姐这年龄,说亲的还在后头那。他们不早点定下来,怕我姐让别人家抢走那。”连蔓儿就笑着道。

赵秀娥扑哧一声在旁边笑了出来,立刻收获了数枚白眼。

连守仁的话只开了个头,就被连老爷子摆手打断了。

“你们吃过了没有?”沈六抬起头,问道。许是早上起来心情不错的缘故,沈六的表情和周身的气场,都是少有的柔和。

“就是那。”小七指着一处聚集了一群人的土坟说道。

连守信在账本上画了押,将钱收进怀里,就往庙头去了。

第二天,连家的人都起了一个大早,古氏和蒋氏为连继祖收拾好了书包,连老爷子亲自送连继祖出门。

连蔓儿在旁边听得囧囧有神。

连蔓儿跺脚,找四郎来,就是因为他又邋遢,又贪吃,能恶心赵秀娥的嫂子。她跟周氏说的时候,就是让四郎把菜都抢了,然后就跑。结果成也贪吃,败也贪吃,四郎一吃上席,怕是忘了连秀儿的话,该走的时候他没有走!

古氏坐在小板凳上,口鼻上也捂着块手帕,低头只烧火,并不和连蔓儿答话。

“说要借钱的时候花儿是咋说的?他大伯和大伯娘不是在县城了住着好宅子吗。还有管家佣人了。咋就凑了四百两银子回来?他们这是没安好心眼。”张氏说话的语气很重,“孩子他爹,咱这次可不能再犯傻。”

“乡里乡亲,合约写不写都行,我信得过你们。”善远道。虽然是和尚,但是他却并不自称老衲。看来小坛子不像和尚,是有渊源的,连蔓儿心里想。

小七抱起碗,躲开了。

“钟管事一次买了四十六坛,这价格,便照市价低上一成,钟管事看怎么样?”连守信道。

自家人手不够,要从外面请人,乡里乡亲的帮忙,也都讲究个礼尚往来,现在连家腌酸菜赚钱,当然也要支付给帮忙的人相应的酬劳。

第一百二十六章连叶儿问计

夫妻俩闲时难免会想,自家的小闺女怎么会这样。他们也想到了缘故,连蔓儿赚钱,把着钱,是因为心里缺乏安全感,她不想再被卖掉,她认为有了钱,就不会被卖掉。

“四哥。爹让你到上房来。”连秀儿说完这句话,立刻扭身走了。

“哎呦,这些……”张氏的手指只在那大红遍地金的尺头上轻轻触了触,“这些可都是大户人家用的东西。”

“爹,天都黑了。咱先把二丫她们送回家吧。”连蔓儿就和连守信商量道。

二更,打滚求粉红ing。

“我要拿葡萄酿酒。”连蔓儿道。

“蔓儿……”王幼恒一眼看见连蔓儿揪着个胖小子的耳朵,忙快步走了过来,“这是怎么回事?”

“老四,别歇手,还有我和你娘的那份。”连老爷子道。

“这比得上花儿的小脚了。”何氏更是喜形于色。

蔓儿说的果然没错,张氏想着,她过去那样千依百顺,真的是不合时宜的。

“老四你管管你媳妇,咋这么犟,人都死了,还抱个啥,一会俺们还吃不吃她做的饭了。”哐当一声,那个大嗓门好像是摔门出去了。

刚才连守信被叫出去一起勘察立牌楼的地点,张氏和连枝儿去厨房烧水,屋里只有沈六两个贴身的小厮。再就是连蔓儿、五郎和小七三个。

“才不是那。”连蔓儿听出了沈六话中戏谑的意味,忙笑着澄清,“一百两金子,我们家还从来没一下子看见过这么多的钱。……我就是想,推广玉米肯定要花不少钱。我想帮忙。”

沈六的眼珠转了转。

“这个家,你能做主?”沈六突然问道。

“哦,”连蔓儿顿了顿,她还真是习惯当家做主,这么大的事,当着沈六就这样说了出来。不过,以前在沈六跟前,她好像也是这样的,沈六也没说过什么呀。怎么今天就想起来问这么一句了。

连蔓儿想说,这个家,她还真能做主。不过,转念想想,又觉得不能这么说。

“六爷,这件事。我爹、娘,我们全家都是这么想的。”连蔓儿就道。

这句话模糊了家里谁做主这件事,同时又进一步确定她刚才说的话,是算数的,而不是小孩子随口说说。

连蔓儿对自己这话,还是很有信心的。以她对连守信和张氏的了解,这对夫妻,都是容易满足,不贪财的人。说是要为推广玉米,而将一百两金子捐出去,他们俩肯定愿意。再有五郎、小七和连枝儿,这几个,更是从来都和她站一起的。

“是的,六爷,这是我们全家的意思。”果然,五郎上前一步,确认了连蔓儿说的话。

小七也跟着点头。

沈六眯了眯眼,没说什么。五郎和小七这样,只能让他更确定,这个家里,果然连蔓儿才是当家的那一个,虽然她的年纪只比小七大一些。

还真有趣。

“这些金子,还是你们留着吧。”沈六想了想,就道,“若真想为国为民,以后,总有机会。”

沈六既然这样说了,那连蔓儿也就不好再坚持把金子都送出去的话了。

“六爷,要推广玉米,是不是从咱们辽东府开始?”连蔓儿问。

“嗯。”沈六点了点头,“除了这赏赐的旨意,上面还有另一道推广玉米种植的公文,估计这几天,也该到了。”

“是什么内容,六爷给我们透透呗。”连蔓儿忙道。

沈六慢悠悠地……抿了一口茶水,就站起身。

“该走了。”

连蔓儿很想朝沈六翻个白眼,却仍旧只得含笑,送沈六往外走。

迎面,正碰上勘察完地势回来的钟管事和连守信等人。

“……地点已经选好了。”那负责勘察的官吏忙就向沈六禀报。

兴建御赐牌楼的地点,就选择连家新宅子的大门前,南北朝向,正冲着村前的小溪。牌楼与连家的大门之间,留出丈余的空地。以后凡是来连家的人,下了官道,沿着连记铺子旁边的路走来,就可以直接走到牌楼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