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顾忌到沈六还在场,连蔓儿就想扑到金子堆上,打一个滚。

等小七背诵完了,连守信一连说了好几个好字。

“大伯你知道的挺清楚啊。”连蔓儿意味深长地道,“……可是,这不对劲啊。四百两,咱庄户人家一辈子,干啥能花四百两银子?我奶要的还是三年的,那一辈子得多少。孝敬我奶,还得有大伯和二伯的份吧,不能比我们和三伯的少吧,那加起来是多少钱?”

庄户人家,遇到婚丧嫁娶这样的事情,有来往的人家,都会相互上礼。一般的时候,一户人家上一份礼,去赴席的也是一个人。原来没分家的时候,赴席的人都是连老爷子。像这种娶亲,或者嫁女添箱的酒席,有的时候,是一个大人,是可以带一个小孩赴席的。比如说一张桌子,定的是做十个人,那是成年人,小孩子不算数。

“咋这么快就吃完了?”张氏就有些吃惊。上房吃饭比她们早,但是连老爷子要和连守信说话,她还以为这顿饭,会吃到很晚那。

是啊,为什么那?连蔓儿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很奇怪,她是相信连老爷子刚才所说的话的。连老爷子是真的为了一大家子好,虽然结果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认同。

还有,更让人惊喜的是连守信没有被表面的事情迷惑,他看清了背后的实质。连守仁一房和连守义一房各有自己的心思。他们已经分家出来,若再去参与,只能招惹麻烦上身,还落人褒贬。

张氏立刻满脸是笑,一边答应着,一边就往外迎。

张氏心里是很认同连蔓儿的这句话的。

“你们别竟可着我爹一个老实人欺负。”连蔓儿怒道,“这多简单的事啊,我老姑欺负我姐,泼我姐一身水。我娘问她,她不道歉,还跟我娘顶嘴。那我就也泼她一身水。这事到哪,也是我们占理。”

连老爷子心里何尝没计算过这个事情,要供连继祖读书,就算是一家人再勒紧裤腰带。怕也艰难。而且,这一大家子人,会愿意供连继祖吗?今时不同往日了!

就有旁边伺候的小厮接过食盒,放到沈六和沈谦面前的桌子上。小厮打开食盒,里面的包子还在冒着热气。食盒里除了包子,还有一碟在大酱里腌制的小黄瓜。这是每年黄瓜拉架的时候,摘的那种很小、很嫩的小黄瓜,在酱缸里腌制的久了,每一条不过小手指般大小,成酱色,吃起来酱香十足、咸香可口,非常下饭。

“小六,快跟上。”四郎得意地朝连蔓儿几个晃了晃脑袋。就招呼六郎,飞快地朝那一堆人的方向跑去。

“这两天,王石榴和他爹给咱帮工,都挺舍得出力气的。我心里也愿意把赶脚的活交给他。”连守信就笑道。

“哦。”连老爷子点了点头,什么都没说,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五郎和小七,趁着大早上上学前的工夫,还在帮家里干活。

“这事你没问问?”周氏扭头问何氏。

“咋地了,这是咋地啦。”吴玉昌快步从前院走过来,一边走一边道。

“这么大的烟,咋不把门帘子掀开?”连蔓儿问。

“啊?”连守信有些傻了。

“那就先写个合约吧。”五郎将笔墨纸砚放到桌子上摆好。

“孩子们的心意,你就吃一点。”连守信低声道。

大家重新回到屋中,钟管事这才问葡萄酒的价格。

“除了酒楼、饭庄,别人自己个儿家里有时候也要买上几斤吃,也得上咱这来买。你看咱上个集上,第一次卖。就卖了好几十斤。”张氏点头道。

“这些都是钱钱啊。”连蔓儿坐在炕上,满心欢喜地想着。

他们又有什么办法那!

一家人就这么坐着。听着上房连守仁和连守义兄弟俩忽低忽高的声音。连守礼劝解的声音。然后是何氏的声音和古氏的哭声又掺杂了进去,再接下去,就听见哐当一声响,然后,就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嗯,这两尺尺头就先留起来吧。”张氏道。乡村人家,若是穿了那样的尺头做的衣裳,那就太扎眼了。“这茶叶那……”

“算了。英子可不是几岁的小孩子。”

第六十八章连蔓儿设计

张庆年哈哈笑着抱起小七,又把他举得高高的。

“小苹果。”小胖子小声嘟囔。

“这一拳,是我自己打的。大哥,我是你亲兄弟啊……”连守信打完这一拳,就蹲在地上,呜呜地哭了起来。

“只要能裹成这样的小脚,芽儿一辈子也感激四奶奶,我也信服四奶奶。四奶奶,再加一斤鸡蛋咋样?”周氏狠了狠心道。

张氏又看连蔓儿,连蔓儿对她鼓励地点头。就应该是这样,对有些人,不能总做老好人,强硬起来,才能获得尊重。

那个抱着她的女人,穿着带大襟的蓝粗布夹袄,头在脑后挽了一个纂儿,插了一只银钗,耳朵上一对银丁香,眼睛肿的像桃子似地。

推荐弱颜完本书:《锦屏记》轻宅斗种田文,大宅门里的家长里短、恩怨纠葛。

书号:1771214

下面有直通车,点击可以直达。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三章吐苦水

第一更,求粉红。

************

张氏和连兰儿不对付,这还是连蔓儿最近才现的。

对于这个住在县城,只在年节才回三十里营子看看连老爷子和周氏的大姑,因为和她们的生活关系不大,所以在连守信家,是很少提及的。而最近,因为她家得了御赐的牌楼,连兰儿捎信来,说要来给她家贺喜,这个大姑,才算真正的走入连蔓儿的视线中。

然后,连蔓儿就现,每当提起连兰儿,张氏就不爱说话,表情是郁郁的。

连蔓儿就私下里问了连枝儿,是怎么回事。

“咱娘和大姑,她俩人不对付。”连枝儿这样告诉连蔓儿。

“为啥?”连蔓儿有些吃惊。张氏的性格温和、绵软,轻易不会和人有什么冲突。看她是怎么忍让周氏和连秀儿的,以及和村人是怎么来往的,连蔓儿就无法相信张氏会和一个她嫁过来的时候,已经出门子的大姑子,会有什么冲突。

而连兰儿,虽然连蔓儿对她没什么印象。但是,通过她听到的一些事,可以断定,这是一个非常聪明,非常会做人的女人。连蔓儿认为,连兰儿应该和蒋氏比较像。就是不管心里如何,面子功夫都会做的特别好。

张氏和连兰儿又没什么利益冲突,以张氏的老好人个性,怎么会和会做人的连兰儿不对付那?

连枝儿也有些说不清楚。

“也没吵过架,也没拌过嘴,说不清楚是咋回事,咱娘也不说。”

连蔓儿由此,心里存下了疑问。

也正是因为知道张氏和连兰儿不对盘,所以,当昨天连兰儿来了,用那种评估、探寻的眼神看她,又故意向让金锁亲近她的时候。连蔓儿隐约预感到了什么,却并不着急。

结果也正如她所想,连兰儿只是略微露出些口风来,就在张氏这里被堵了。

不过。这并没有解开连蔓儿心中的疑惑。

张氏为什么和连兰儿不对付?

连蔓儿看着李氏,希望能从她这得到答案。

李氏手里絮着棉花,似乎是想了一会,才开了口。

“这事啊,一会你自己个问你娘吧。”李氏道,“你也知道你娘那个人,就是跟我。她也总报喜不报忧的。我也就单知道,她跟你大姑不大对付。”

“哦。”连蔓儿不由得有些失望,“姥,那我要问我娘,我娘不得生气啊?再说了,我看我娘那样,好像是不太想提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