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絮看着王阡面露疲态,劝慰说:“既然三表哥暂时无大碍,那不如我叫丫鬟进来服侍,二表哥你去隔壁歇歇。”

“省的,多谢妹妹关心。哥哥们先走了!”王陌扯着王陶往外走。青絮瞧着三人叽叽咕咕形色匆匆的样子,回头对银红说:“你去外祖母屋里从旁问问,她老人家知道不知道哥哥们出去的事。若不晓得,便去后面寻管家让他派两个人跟着过去。”

“姑娘,走吧。”银红不悦地蹙蹙眉,对玉叶的态度十分不满,怕再站下去听到什么不中听的话让青絮心里添堵。不想桃花却在一旁大声道:“姑娘,奴婢记得老夫人说过,来寺里礼佛,要讲究心诚,还特地叮嘱咱们怀着敬畏之心,免得一时犯了口舌之戒,触怒了神佛。”

该见的正主们都见了,唯独那个传说中的大表哥因为在书院修习,至今还没能见到。

“回少爷的话,还没有。”

上官老夫人客气道:“彦哥文才武功样样出众,又少有京城贵介子弟的那些习气,比我那两个孙儿不知强了几倍,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青絮又撇嘴问道:“这一折腾,两位祖母那边哥哥打算如何解释?”

“杵在这里作甚,还不快去请大夫!”华韶彦推开了围上来的丫鬟,一个箭步奔到青絮身边,伸手在她鼻端探了探,食指在她下颌处按了按,“还有脉。”说着,华韶彦双手互按,在她胸口按压,一面焦急地喊着,“丫头,醒醒!青絮——上官青絮——”

“还是丫头贴心,怕咱们俩老婆子闷着。”华老夫人笑着对上官老夫人说道,“孩子好不容易出来一趟,就让她松快松快。有韶彦带着,你放心好了。”

“九少爷来了,见您躺着就先回紫玉院了。”

谁知,韶彦忽然笑了起来,那眼波一撩,那唇角一扬,媚意天成,直勾得人心魂颤悠悠。可韶康和韶昱却看得背心直冒汗,这一年他二人与老九厮混惯了,两人都知道这小爷一媚笑,准有人要倒霉!

今日明玉八卦期刊封面人物“美人”九少爷松手放下青絮,仪态万方地理了理散乱的云鬓,指尖滑过青絮的脸颊,勾唇媚笑道:“像你这般聪明伶俐的小——包——子——,出去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想来不用我再多交待!你说是吗?”

柳二狠狠地瞪了齐四一眼,齐四挑衅地勾勾嘴唇,柳二对齐四,齐四扳回一局,一比一平。

“三姑娘可是第一次来?”华鸢生得清秀,笑起来嘴角有两个浅浅梨涡,说话声音甜美,轻轻柔柔的,容易让人生出亲近之感。

银红抿嘴笑说:“哪能啊?那是清华镇,里面住的都是华家人。忠毅侯家的祖宅在镇上,别院却是建在明玉山山谷里。”

想到此,老夫人不由叹了口气:“哎,这次又躺了两个月,不知道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活几个年头……”这话里颇有些伤春悲秋的味道。

银红睨了眼跟来的侍画,蹙眉问道:“杏花,你跟着姑娘出去的,怎么好端端的会受伤了?”

见上官熙倒还热情,不像青蔷端大姐架子,青絮胆子也愈发大了,“大哥,我现就去随你拿可好,顺便让我见识见识你的书房?”

“知道,不怪姐姐,回去了,我不会告诉银红的。”

青蔷放下茶碗,拿帕子拭了拭唇角的水渍,扫了在屋里伺候的人一眼,“我与妹妹有几句私房话要说,你们先出去一会儿。”

方嬷嬷无奈地摇摇头,拦住青絮,提醒道:“好姑娘,月牙还小,又是刚进府,奴婢看让她先跟着桃花学学屋里的规矩,再安排差事也不迟。”

青蔷低下头,朝小冯氏福了福身,“女儿告退。”

宣氏心底泛起一阵柔波,朝青絮招招手,“絮姐,来,到舅母这里来。”

小冯氏示意赖嬷嬷不必再揉了,蹙眉问道:“去荣禧堂?可是碰上什么人了?”

柳姨娘莞尔一笑,“女大不中留,只是可惜了……”

“瞧瞧你这个不争气的性子,头前过得苦日子你不会忘了吧?”青莲佯装怒意,伸出食指点了点青絮的额头。青絮忙捂着头轻呼了一声“二姐——”,气鼓鼓地看着青莲,生怕她动手弹自己。

听王陶唤自己表姐,青蔷顿时满脸堆笑,“这次大表哥怎的没有随舅父舅母一起过来?”

青絮白嫩的小手指解开了荷包上精致的蓝色蝴蝶盘扣,蓝缎里子色泽清亮,像一汪水,里面游着不多不少五条双色小鲤鱼,和昨天王赣送给她的一样。

青薇不乐意,扭动着身子,嘟着嘴继续抗议,“不嘛,青薇要小鱼。”

“呵呵,是很久没跟你娘聚聚了,少不得得去府上叨扰几日。到时你可别嫌我老婆子麻烦才好。”老夫人亦是满脸带笑,瞅着青絮的目光愈发柔和。

“薇姐儿,没规矩。”小冯氏训了出声发笑的四姑娘上官青薇一句,看了老夫人一眼见她没反应,赶忙朝对面坐着的妇人歉然一笑,“孩子不懂规矩,让舅太太见笑了。”

“没事就好。这当口你要是病了,没人张罗搬家事小,耽误老爷上任可就不妥了。”老夫人点点头,又道,“头前我曾给老爷提过,要将絮姐儿养在我身边,老爷说孩子小,怕我劳累没应承。我原想着过两年再说,结果赶上老爷升迁,我这身子暂时没法起行,就想着把絮姐儿留下。本打算等老爷这两日交接完衙门里的事,再跟你们提提絮姐儿的事,不想今儿就出了事,瞧絮姐儿那样就算能下地,起码还得将养四五个月。你们启程在即,一路颠簸,我怕孩子受不住,这次去庆阳,絮姐儿就别跟着了,留在我身边。”

青絮一脸崇拜,“你的医术都那么高超,那余夫人的医术岂不是赶得上华佗扁鹊?”

听到青絮孩子气的话语,余子都轻笑着摇摇头,“医术一道博大精深,又岂是一人之力所能穷尽。听母亲说外祖医术精湛,她所学仅是外祖的十只五六,而我也只学到母亲的十之四五。”

“那你爹爹呢?他也是大夫吗?”

谈起余父,余子都眼中流露出缅怀之色,脑海深处那些模糊的记忆又浮现了出来,轻声道:“我还在你这么大时,父亲就去世了。我记忆里父亲是个读书人,小时候读书习字都是他手把手地教我。母亲说,父亲是个教书先生……父亲去世后,家中还有些积蓄,我与母亲的日子还算过得去。加上早年母亲曾随着外祖在京中行医,她重旧业开始行医也能帮补些家用。头几年日子还算可以,后来我渐渐大了,母亲身体越发不行了,我央母亲说要出去做事,可母亲死活不答应,要我在家好好读书考科举,完成父亲没有完成的心愿……”

余子都没再继续说,至于后来的事,可想而知,余夫人为了儿子积劳成疾,一病不起最后溘然长逝。

炉子上的水嘟嘟作响,余子都起身去提起铜壶,将水注入早先放好茶叶的茶壶里,水溅茶香起,清新回甘苦……

看着他有些萧索的背影,青絮心中懊悔,不该提及余子都的伤心事,这会儿再说些“节哀顺变”之类的话又显得太过苍白无力。

余子都提着茶壶回来,斟了三杯茶,放下茶壶,一杯给了青絮,一杯递给了后面坐着的桃花,自己拿了最后一杯,放在鼻端嗅了嗅,这才举杯示意青絮尝尝,“清茶一杯,聊表地主之谊。”

“多谢余大哥!”青絮捧着茶杯,轻抿了一口清浅的茶汤,清新中透着淡淡的苦涩,回味却是齿颊留余香,“余大哥,这茶品着有股竹香,是你自己采的吗?”

“嗯!”余子都颔首,“陋室粗茶,妹妹见笑了。”

“余大哥,你太谦虚了!”抬眼看着面前这个拥有碧色眼眸的清雅少年,青絮笑着鼓励余子都道:“你的医术那么厉害,定是极聪明的。想你平日读书这么用功,将来必定能高中状元出人头地的!”

青絮真诚无垢的笑容让余子都心中一暖,“承妹妹吉言!”

两人闲话了一阵,桃花在后面装咳嗽提醒青絮时间差不多了。

青絮起身向余子都告辞,“余大哥,时候不早了,我先回去了。”

“好,我送你出去!”余子都送青絮出门,一路目送青絮走进竹林,“下次偷窥记得不要出声!”

青絮脚下踏错了步子,拽着桃花的手稳住身形,不服气地回头喊道:“你读书的声音真难听,日后还是小点声免得吓着人。”

“多谢妹妹提醒,我记下了!”余子都也不恼,笑盈盈地对青絮挥挥手。

青絮莞尔,也挥了挥小胖手,“余大哥,多保重!”

……

翌日一早,上完了头柱香,王家众人启程回城。

上车前金枝寻到青絮说:“玉枝身上生了痱子怕热,不知能不能搭絮妹妹的车回去?”

桃花的脸变得更黑了,“金枝姑娘怕热着自家妹子,不怕热着我们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