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敏见宋大夫的针灸术是手到病除,又有了好奇心。自己也学过针灸,何不再向他学学。

“经典,太经典了!”叶敏如孩子似的赞美着:“手术室不能创造医生,医生能创造手术室。”

农场医院是平房,呈‘工’字型建筑,是一砖到顶的建筑。自己本场建筑施工队盖的,质量是绝对没说的。在当时那个年代把它放到城里去,也是属的着的好房子。

叶敏第一次见到庞院长时还蛮有戏剧化的。

好心人问她:“你干睡死过人的房子?”

这真是人没到,手续早到了。赶快准备下去吧。不然时间久了,农场会认为你逃避再教育的。

第二天,妈妈告诉她:学校校医钱老师叫她去学校有事。

问的叶敏所在科室的年轻医生,护士真不知道如何答复。

就这样一来二去,宋大夫又给他们做了些别的治疗。给他们用中药贴穴位;用中药泡脚;就是没让他们吃一口药,结果奇迹生了!他们怀孕了。拿到化验室的化验单,证明他们怀孕时。他俩怎么也不相信,硬说医院搞错了,搞错了。搞的医院化验室的化验员哭笑不得。当场再做了一次,结果同前面化验结果相同,他们才真正相信了。

事实就是事实,这肚子一天天大起来,他们信了,心服口服了。这等的好事,感人涕零的激动,哪有不谢之礼?他们来谢医生了。

医院的医护人员都来庆贺这对夫妻老来有子。宋大夫却没有笑意。他说:“你们是高龄孕育,不能满目乐观,困难还在后面,待生下个健全的孩子再说。”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十个月的怀孕不可忽视。

可这老夫妻怀孕的消息如长了腿,传遍了四面八方。

这一传十,十传百,不要钱的广告,医院66续续来了许多不孕不育的病人。这使医院的医护人员对这方面的知识可是大有长进,因为病人多,大家自然要去看书,都想知道不育不孕究竟是怎么回事。自的展开了讨论,研究。提高自然而然在其中了。院长提议成立个研究小组。就‘不育不孕症’为课题展开研究。一个小组带动起大家的工作,学习热情。农场医院,一个不大的的医院研究起了‘不育不孕’的课题。以前只有相当规模的大医院,有设备和条件下才搞的课题,现在小小的农场医院开始了大胆的尝试。庞院长说:“搞科研不单单是大医院的专利,我们也有能力研究。我们用祖国的中医理论和传统的治疗方法去研究,去辨证施治。”

经过宋大夫的精心治疗,护理。十月后,这对不孕不育的夫妻有了自己的胖宝宝。孩子的出生使多年没有笑声的家庭找回了欢乐。老夫妻高兴的看着自己的孩子不敢相信是真的。大家逗他们,你们不要范进中举了。孩子实实在在是你们的,是你们的儿子。

全分场的人们为他们高兴,庆贺。两夫妻拿出全家所有积蓄请客。把亲戚家还不该出栏的猪买来摆宴席。大家都说他们太破费,太破费了。

他俩说:“这钱花的值,花的我心里痛快。以前那钱花的才是浪费。如果早知道有位宋大夫会治疗这病,叫我们有子。我们说死也不会跑那么多弯路。就把钱攒好,等宋大夫的到来。”

“那时不是宋大夫没来嘛?”

“连庞院长也没来呀?”

“是呀。有了庞院长的来到,才请来了宋大夫。”

“一定要好好感谢他们才对。”

“是要好好感谢他们。”大家异口同声。

大家同时举杯向庞院长致谢。

向宋大夫致谢。

大家在一起借庆贺新生命的诞生的喜宴上畅谈着农场的变化;谈医疗条件的变化;谈医生的功绩;谈家庭的变化。没想到:一个家庭小小的变化会给大家带来这么大的反响。

从这位孕妇治疗那天起,叶敏就在宋大夫的指导下作记录。整个治疗过程叶敏也叫奇。不用吃药,就吃山楂,枸杞子,做几个布包,搞些中药粉剂,煮了腹部热敷,贴穴位,就能叫二十年不孕的人怀孕?她得好好分析分析,请教老师的奥妙之处。同时也在庆幸自己没找错老师,有这样的好老师自己受益匪浅。更是感谢院长的推荐。

叶敏向宋大夫请教治愈这位不孕症的原理,当宋大夫告诉她原理和治病的要点后,她恍然大悟。原来治病也有三十六计,而且计计有绝招。她把这些一一作了记录。

叶敏高兴地把治病妙诀这一收获告诉院长,叫他分享喜悦。院长听后也为她高兴,拍拍她的头:“傻丫头,高兴的还在后头,你就慢慢跟你的老师学吧。记住,千万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这次成功的治疗是因地治异,辨证施治的结果。我们的老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文化瑰宝。医学上更是硕果无限。治病的方法和手法千千万万,看你会不会吸取。治病不是单一地只知道使用药物,她还有针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外敷,理疗,磁疗、热敷,耳针,鼻针,足疗,水浴,熏蒸、药浴……等等等等,中医治病的方法太多太多了。但理论你必须要懂,懂理论你才会辨证施治,在不同的治疗方法中,找出最适合此病人的治疗方法,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懂得理论才会得心应手的应用,否则全是空谈。叶敏懂得了学习理论的重要,学习起来更加自觉了。

这位不孕症的患者就是宋大夫辨证施治,运用了最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法:热敷法、穴位贴药。原理是:渗透。没用一粒口服药,达到了治愈目的。因为病人一开始就讲到,一听到“药”字就想吐,作为医生就要避其这一点。不用吃药照样治病,而且能治大病。

医院购进得药物中大量是没有炮制得生药。在宋大夫没来的时候,调剂们是把生药另包起来交给病人,告诉病人回家去炒,去加工,然后入药煮。宋大夫来后,他说:“把没有加工的药这样给病人很不安全,一是病人拿回家后不知道加工没加工,就是加工了,加工得到位没到位不知道,能否合格?二是病人如果没加工,生药入药,生药与熟药是两个不同性质的药,药性不同,药效也不同,这样同煮药没效果是小事,可怕的是出危险。我们是做医生的,从我们这开出去的药不能这样,一定要规范,要保证疗效。我们要保证药的质量和疗效,要对患者负责。”

为确保药效。宋大夫上午坐诊看病,下午带药房的同志们加工中药。该切成片的切成片;该切段的切成段;该煮的煮;该炒的炒;该泡的泡,该蒸的蒸,该煅的煅,该煨的煨。蜜炙,醋炙,盐炙,沙炙,酒炙,麸皮炒只要我们能办到的都想办法去办到。没有能力办到的想办法去办。

在院子的一角搭起个简易的棚子,切起锅灶,烧火炒中药。大热的天,太阳夕晒,热的人都喘不过气,小青年那有劲炒药,把不得跑到房内凉快凉快。常常是年轻人都跑光了,只有宋大夫一人在坚守阵地,在那炒呀炒。院长见了直批评年轻人,说他们太不懂事,一点苦都不能吃,快七十岁的老人在太阳底下干活,你们一个一个躲在房子里。可谁又有宋大夫那么有毅力,那么能吃苦。年轻人就是年轻人,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做法不对,可就是坚持不住,干一会就受不了了。

叶敏也是常偷懒得一个。那天叫她炒苏子。午后得热浪犹如炙热得钢水,浇在人身上似的。又站在火炉边,腹背受热,无法忍受。又是下午,更是热上加热。不一会她就全身是汗,口渴难忍。端起一缸早凉好的白开水,一口气就喝完了。这刚喝下就全变成了汗,没几分钟就又渴了。炒苏子,需要文火慢漫炒黄,但不能炒焦,一但炒焦就不能入药了。叶敏炒了一会就热的不想再炒下去,她觉的每站在着一秒钟都是对她的考验,都是炼狱般的折磨。不管怎么样责任心还是有的。坚持,从壶中再倒一缸水喝了,又一身汗。炒!一下一下翻着小铁铲。锅里的苏子是否在故意和自己做对,就是不变黄。打开炉盖使火大点,可又不敢,宋大夫交代过,只能用这么大的火。炒吧,谁叫我是抓中药的,得自讨苦吃才行。炒!翻着小铲子,在锅里一下又一下得炒。好不容易炒好了,叶敏也快热死了。把炒好的苏子倒在纸上,等宋大夫验收。

宋大夫来了,他抓起一把,一看,“还欠点火”。

“可以了。挺香的,我都吃了。”叶敏为自己的作品辩解。

宋大夫再没说话。他把苏子重新倒再锅里,炒了起来。站在火炉前,依然被热浪烤着,依然一下一下炒着。他什么话也没说。叶敏脸好烧,她本来是知道自己炒的苏子是欠点火的,受不住热,马马虎虎草率结束。看着宋大夫在继续炒着自己没炒好得苏子。自己没认真干完的工作,叫老人来为自己完成,太不应该了。叶敏知道自己错了,走过去接过宋大夫手中的铲子继续炒了起来。

“炒山楂,用不同的火候,可以炒出:炒山楂;焦山楂;山楂炭。炒出的这三种山楂药性是不同的,用法也不同。各的炒法是不一样的……”宋大夫边炒,边告诉大家,炒的时候注意的要点。他先炒出样品要大家看,炒得时候的细节,火候怎样宋大夫角的清清楚楚。

大家炒着山楂。每炒一种宋大夫检查一种,检查到合格为止。不合格重来。

宋大夫天天下午在烈日下,站在火炉边,一站就是一下午。铲子在他手中一下又一下的翻着锅里的药,他一点累的意思都没有,好似一点也不热。大家看见他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滴到了地上。这是无言的榜样。大家看宋大夫一声也不吭,什么也不说,自己一人在干,大家都不好意思了,再热也坚持了。私下大家在议论,”宋大夫为什么不知道热?是否老了的人对热不敏感?”

叶敏说:“你们没看见宋大夫流下的汗吗?他同我们一样知道热。他不同我们的是他的毅力强过我们百倍、千倍。我们缺乏毅力。”

每个下午大家都是这样在烈日下度过。大家风趣地说:“我们医院的药治病,是因为有我们的汗水,泪水,和血水;三水和为神水,能治不好病嘛?”大家笑了起来,宋大夫也笑了。

自从宋大夫来医院后,叶敏现他很少回家,就是过年,他也很少离开医院。星期天休息,门诊不上班,他就在屋内看书,写东西。他没家?他不想家里人?家里的人也不想他?几次叶敏想问,话都到嘴边又咽回去了,她不知道怎么问。必定他是老人。

问院长,院长说:“去问他自己。我只知道他是医生。”

可是院长自从宋大夫来后,休息天不回家了。过年过节也不太回家,带来许多好吃的,不是在院长那间办公室兼宿舍里,就是在宋大夫的屋里。俩个老头一喝就是半夜。可谁也没喝醉过。这两老头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年轻人在一起说不完的话是精力旺盛,充满幻想。或是男女之间谈情说爱,卿卿我我。这老头之间也说不完的话,说的是什么?

叶敏就觉奇怪?喝那么多也不醉?

小鲁说:“农场的酒是高粱酒,可能不醉人。”

叶敏说:“胡说。谁说高粱酒不醉人,我们知青点的一喝一个醉,醉了还难醒过来,醒来了还叫头痛。上次来取精的那些人不是一个个醉的一塌糊涂,直叫农场的酒度数高。”

“那他俩是海量嘛,一个酒仙,一个酒神。”小鲁的比喻是在场的人大笑不止。

叶敏认为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叫知音相遇,万杯不醉。”

近几个月,叶敏现一个秘密。每逢星期天的中午,宋大夫总要出去,朝进城的的方向走去,他不像是要进城回家。回家要有交通工具,如自行车等,要一直向前走,他是在一片小树林旁停下,在那徘徊。有时徘徊很久。回来时总提些吃的东西。

他在等人?

是家人来看他?为什么不到医院来?在等人?这人为什么不按时来,而是次次要人去等?等人不见人来,却有吃的到手。宋大夫搞什么?叶敏注意了几次,也没见到宋大夫接到谁?就只见一小男孩,骑着自行车过来,和宋大夫打招呼,那小男孩停下车和宋大夫说话,这就是宋大夫等的人?不会吧?等小孩干什么?这孩子不过十二三岁大。见宋大夫对着孩子好像特亲,用手摸一他的头,扯平孩子的衣服。等这孩子,何不叫孩子来医院,有必要大热天在外边,大冷天也在外边吗?后来叶敏没什么新的现,她认为宋大夫大概喜欢小树林的新鲜空气,出去转转,和小孩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