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早晨,叶敏像往日一样最先来到医院,打开门。担来水洒院子,扫院子。然后打扫室内卫生。扫地,擦桌椅板凳。诊断室,药房,注射室全擦干净了,把全天该用的东西准备好,就等接待病人了。当她哼着歌,将一盆脏水从室内往外端时,正好和病好后第一天来上班的庞院长撞了个满怀,脏水洒了庞院长一裤子一鞋。叶敏吓了一跳。

调查一个突病人的死因是需要解剖的,此不是乱说的。古大夫的家人觉得人都走了,还要挨刀解剖,最后搞得尸体不全,说什么也不让解剖。所以给一些信迷信的人留下了造谣的余地。她们说这房子有问题,房子的地下一定有什么小鬼在做怪。不然,古大夫前一天还好好的,和别人一起吃西瓜,很晚了还和别人在聊天,第二天就死?

奶奶给叶敏缝了床很厚的棉被,生怕她在外面冻着。妈妈又给她买棉鞋,棉帽,棉手套。行李准备了一大堆。

此过程有点戏剧化:学生一夜间变知青,知青由单位交农村或农场。

年轻医生,小护士们只好说:“人吃五谷害百病,没有不得病的。叶主任得的是小病,过几天就好了,就来上班了。”

那个年代是高喊口号的年代,口号越高越好。院长没怎么喊口号,他是在表态,表决心。

不管怎样农工可以在家门口看病,住院,生孩子了。农场的卫生事业开始新的一页。

农场医院是平房,呈‘工’字型建筑,是一砖到顶的建筑。自己本场建筑施工队盖的,质量是绝对没说的。在当时那个年代把它放到城里去,也是属的着的好房子。

医院‘工’字型走廊式的房子。‘工’的上面的一横,这排房子是门诊部,它有:挂号收费室,西医门诊,中医门诊,外科门诊,妇科门诊,小儿科门诊,注射室,换药室,西药房,中药房……

‘工’字中间的一竖,那竖排房子是手术室和检验部,它包括:手术室,化验室,x光室,心电图室,声波室……

‘工’字最下面的一横,这排房子是病房,收治住院病人。属综合病房。

因为全力盖了医院,职工宿舍没着落,也没钱盖。另外x光机,心电图机,声波机还只是个计划,没钱购买。所以,中间竖排房子先做了职工的宿舍。叶敏自然就住了进来。

院长开始了它的十面埋伏。送到城里医院学习的十位青年人学成回来上岗了。着批人是农场医院最坚实的力量。开门大吉,回来的年轻人穿着崭新的白工作衣迎接患者。大家说:院长真行,会变戏法,变出这么多医务工作者。

院长说:“没有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我们的医院怎么展。”

随新医院的建成,医院告别了那两间住家式的门诊,全部搬进了新医院。

然后是大刀阔斧的整顿。医疗技术水平极低,不能胜任工作的医务人员请出了医院。像那位原来是兽医的中医大夫,院长叫他去了兽医站,在那他更有用场。

十位学习回来的青年,院长根据他们所学情况,各自特长分配了科室。原来的人员也按专业技术一一做了调整,叶敏还是分配在了注射室。就叶敏自己来说,她是十分满意的。起先她觉得新同志学习回来了,自己一个知青应该回分场了,继续去挑沙子,打地埂子,除草,挑粪,种地,去再教育。没想到院长没叫她回去,继续在医院接受再教育。她能不高兴嘛。

医院是开张了。就目前这么多人,目前的力量,目前的技术水平。院长又在想更高的目标。

庞院长还有他的打算,他多次跑到市里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办公室,请求他们动员些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到农场医院来。大学生分配不到农场,或他们不愿来,中专生也行。他讲:我们培养自己本农场的人才是正确的,可以肩负医院的工作。可惜必定没经过学院正规系统的全面学习,再提高有难度,还是要想办法弄几个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充实我们的队伍。这样传,帮,带,我们医院的技术水平才会提高。

那年月,人才奇缺。大学毕业生可是稀奇,抢手的很。分配下来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就如珍宝,一个个被城里大医院拿走,那轮的上农场。医务工作者青黄不接,到处急需大量人才补充。毕业的大学生一毕业就被大医院录用,有的还没毕业也都有了很好的去处。谁能看上基层小医院。就连中专毕业生,也是抢手货。农场医院分不来,毕业生也不想来。庞院长想了好多办法,还讲了许多优惠条件。可就这样也只搞来了三个中专毕业生。结果都没干几个月就飞了。理由还是嫌医院的条件差。

不管怎样,庞院长没放松,还再努力,他讲:我就不相信大学毕业生没有一个愿为农场的职工服务。

院长一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送农场青年去学习,请大中专毕业生进来。可请进大学生实再难做到。院长必定是院长,他坚信办医院必须要有人才。除培养青年人,招揽毕业生外。院长还聘请了散落在社会上有真才实学的老中医来农场医院就职。老中医宋大夫就是其中的一个。

那天,院长聘来的两位老中医和大家见面。在小会议室里围坐了一圈人。庞院长把宋大夫和李大夫介绍给了大家。院长说:“这位是宋大夫。”

大家一片掌声。这时顺着院长的介绍,叶敏见一位个子高高,挺瘦却很干练的老人,看老人有六十五六岁。叶敏的第一感觉这老头还满精神,像个有文化的人。

“这是李大夫。”

又是一片掌声。

“宋大夫和李大夫都是德高望重的好医生,实践经验丰富,有几十年的行医经验,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希望我们年轻的同志在业务上虚心向老同志学习……”

听着院长的讲话,叶敏不由想起医院竣工后,十位年轻人学成回来,也在这里欢迎他们,开会的场面同今天一样。不同的是,那是希望他们学有所用,扎根农场,为农场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力量。会上规定了医院的规章制度,告诉大家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今天的会议是通过老同志的到来鼓舞同志们的士气。

从医院开张后,来门诊就诊的病人更加多了起来。农场周边公社的社员们知道农场有了医院也赶着马车,牛车,驴车,骑自行车,利用所有的交通工具来看病了,住院。生孩子再不是以前医生象个接生婆,夹个接生包到产妇家。而是产妇住进医院,等待临产,这样一来母子都会平平安安。

医院分科了,再不象以前每位大夫必须是“万精油”要科科全懂,全会。结果每科都不精。

此时的医院才有了医院的样子。新的医疗制度重新建立。病人挂号看病,排对取药,病重患者收入医院住院,生孩子者住在医院里生产,医院有了医院的样子,不像以前那两间小门诊,又小又挤。

整个医院上上下下呈现前所未有的气象。地区整个农牧系统也把飞箭农场医院树为了一个样板。整个‘农’字系统的单位全组织人员来参观。先是农牧系统的领导,接下来是各个单位。每个农场都派来了参观团,来学习取经。就连公社也派人来参观,说回去要重建他们的公社卫生院,搞好他们的医疗卫生事业。

来参观的人中,许多都是庞医院的老部下。没来时不知道,来到农场医院一见到庞院长悠然而敬。都说“怪不得搞的这么好,原来是我们的老领导嘛。有庞院长来搞能搞不好吗。地区那么大的区级医院他都搞的是顶呱呱,这么一个一二十人的小医院对他来说,岂不是小菜一碟。要不是文化大革命,庞院长早在省里哪个医院当院长了,怎会在这里。庞院长在这里真有些大材小用。这医院是刚开始,再搞一段时间省里的也会来参观的。不信,你们就等着看吧……”

来参观的有一些人干脆不走了。他们住了下来。他们说,一:庞院长是他们原来的老领导,多年不见了,要和老领导叙叙旧。二:既然来了,就要学点真东西回去。三:农场的瓜果太诱人了。

这些住下来取经的人,其实就一个目的,就是要和老院长叙旧。白天好象在学习,穿着白大褂在门诊,病房转转。到下午下班,他们就买来好吃的,只要农场有的,他们就尽力搞来。农场有酒厂,虽然生产的是很一般的高粮酒,可非常纯正的。颜莲不是早讲过吗:“农场别的不行,就是酒没说的。是人见人爱,喝不够的。”他们用塑料桶一打就是十公斤。拉着院长非要一醉方休。在这酒桌上,他们说的最多的是感谢庞院长,感谢老院长对他们的培养和教育。他们说:“如果不是老院长那时送他们去学习,他们不会走上今天的领导岗位,也不会今日和老院长在这里叙旧。”

他们讲院长是怎样教育他们的;是怎样批评他们的;是怎样关心他们的个人生活的;是怎样送他们去上级医院深造学习的

时间过得真快,他们说和院长离别有十多年了,回想和院长在一起的日子真是千头万绪,有说不完的故事。你说一段,他说一段,全是回忆。

每个故事都是那样感人。

他们借着几分酒醉敬老院长。说确切点是在感恩。

庞院长对他们的赞扬,夸奖,表扬的话语,都是轻微的点头微笑。只是一句话:“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任他们怎么敬酒,院长从容不迫,没有醉倒。再看他们自己却喝的人仰马翻了。

这些人第二天都起不来了。第三天才揉着睡肿的双眼,一个个摇着头说:“农场的酒,劲真大。我没见过这么厉害的酒……”

医院的同志们说:“我们院长是海量。喝遍南北无敌手。”

叶敏说:“院长是心中有酒,酒在心中,可谓:酒仙。”

参观的来者们说院长手下的兵一个个都这么厉害。“佩服,佩服。”

随着天气的变冷,来参观的人才少了下来。

有一天,庞院长突然来到注射室,很是严肃。“叶敏,你到我的办公室来一下。”

叶敏从没见过院长这么严肃的面容,不知生了什么事。忙把手中的工作放下,来到了院长的办公室。

见叶敏进来,院长沉着脸问:“你前几天干什么了?”

叶敏疑惑不解?“我没干什么呀?”

“没干什么?场体委把你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