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虎这名字听起来威猛,人却长得瘦小,虽不算矮,却也不高,不说话的时候看起来挺憨,可你注意看便会发现他那转悠悠的眼珠偷着机灵的精光。

段珩哼了一声,扯着呆愣的沈岚娘进了门。

段孟上前,将沈岚娘等人挡到身后,满身防备。

不得不说,柳氏与段茂天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想法都想一块去了。

“奶!早饭我去做,您还是回去躺着吧。”

本在刘氏众人打架便被吓道的沈铁柱,此时更是面色惨白,哇哇哇的大哭起来。

方才路上走得急,天又黑她没注意,回到家她才发现沈红娘也跟了回来。方氏本想直接将人赶回去,沈红娘却一溜烟溜进了厨屋做饭。

谁知段珩却在这时醒了,哼!醒了更好,抬这些石头回去的苦力有了!

“这臭丫头疯了吧,二十两!她是天仙啊?她哪来的脸?最后还不是我们段家出银子!哼!可别把主意打到我们家来,我可是一分钱都不会出!”

难怪这小子答应得这么爽快!

刘氏心里着急,恨不得上去撕了沈岚娘,但她还算有脑子,知道这是在别村,此时她又不占理,此时,她若是撕了沈岚娘,定会被这些人毒打一顿,扔出村去。

她嗤笑一声:

沈岚娘以为她听错了,李氏却肯定的点点头,道:“剪吧。”

“是,是,是又怎么样!我不是难道你是?臭丫头片子……”

惹得王叔无语失笑。

段梅数了两次没数清,气恼的抓了抓头,抬头看向沈岚娘以示求救。

沈岚娘翻了翻白眼,段梅主动道:“岚娘让我来吧,小珩没做过什么重活,他怕是不会的。”

待回神,她柔声道:

她拨开正中间那一处干草,那处干草下的泥土有些新,沈岚娘拿过一旁没燃尽的干柴,对着那处新土开挖,不多时,边挖出了一包碎布包裹的东西。

沈岚娘是个懒的,能安逸,绝不给自己找麻烦。相比那些未知的麻烦,和回来,段珩那段时间经常上山确实是专门给李氏找药的。李氏受伤那日,他与沈岚娘打了一架便直接回了家,回来却发现躺在血泊中奄奄一息的李氏,段珩吓坏了,他见李氏头上敷了药,人却昏迷不醒,也不敢去碰李氏,便飞奔去找来李郎中。

沈岚娘这一番话,更让他无从反驳,他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他不该说让他们出钱买下这些家具的。这女娃娃说话还真伶俐,说什么奶奶说的,李氏就在门口,若是要说会不自己说。让一个小姑娘转答?明明就是这女娃子自己的话!他冷下脸,喝道:

沈岚娘站在屋门口,交待了一声,又拿着烛火转身进了往常段氏留宿时的屋子,等了一大晚上,这会儿她觉得有些晕乎。

她抓了几把米。为李氏熬浓粥,李氏身子虚弱,吃软乎的食物好克化,李氏的菜沈岚娘也是另做的,虽然只是白菜,沈岚娘做得也用心,煮得软而不烂。

“嗯”李氏动了动久坐的身子,点点头。

原来这小姑娘是段氏的女儿,今年十二岁,名叫段荣杏。

段珩出去不多时,就端着一盘冒热气的水进来了,他额发微湿,脸上还留有些许未干的水渍,显然是刚洗漱过,一张俊脸仍是臭的,但细看之下,又发现他耳垂微红。

在她眼里段珩就是个毛还没长齐的小少年,她并不觉得她两人躺一张床上睡觉,有什么不妥……

两人大眼瞪小眼,没过一会儿,沈岚娘便觉得不对劲,这四周怎么都跟这臭小子一样红通通的?

段氏话音未落,就有个四十左右的妇人端着长方形的托盘进了屋,托盘上是两菜一汤,还有两碗饭,一碗肉粥。

那怎么成?不成!

段珩家立即一阵鸡飞狗跳,跑去叫郎中叫叫郎中,大骂段珩的骂段珩。

沈岚娘有些手痒想揍人,只是见他们人多势众,故忍着没动手。

沈大海见沈春山给他使眼色,连忙出声问道。

段孟进门正好看见这一幕,他有些奇怪,小珩何至于激动得摔到地上吗?又觉得好像,便不客气的站在门口哈哈大笑起来。

“你不是想知道那女孩怎么样吗?我还没说呢?还有啊,我可不敢喜欢她!”

双手握住树枝的两端,眼睛不眨的就往膝盖上打。

夜里却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沈郎中给沈岚娘额头的伤口上了药,包扎好。

“你!贱人胡说八道!看老娘不你你的臭嘴!”

“嫂子不知?”

“唉!可不是吗?这沈岚娘也是可怜,无父无母的,还被这么欺负。”

沈岚娘第一次被人叫“段珩家的”,一时有些懵,反应过来那是叫她时,便觉满头黑线,她这辈子都要被冠上“段珩家的”这四个大字吗?

“呵呵……”她干笑两声,想缓解尴尬。

那些人却与她不在一个频道上,一双双眼睛盯着她,就等她说出他们想要听的。

沈岚娘发觉没人懂她内心的愁苦,定了定神,直接道:

“我得先看看笋子,我们只收鲜嫩的笋子,老的不要。”

这些人先前也听了是收鲜嫩的笋,却也不知沈岚娘收笋鲜嫩的标准是什么,听她这么一说,便有些忐忑,万一沈岚娘不要,今儿岂不是白挖了这些笋子,而且还会少一批银子。

这五个人里,除了那两个青年,剩下的三个都是先前做鹅卵石工艺品做得不大好的人家。

他们从段珩家回去会便靠着记忆做,却总出不了好的成品,也不识字,那些胡乱摆出来的字不是缺笔画就是缺偏旁,又不好意思整日来与沈岚娘等人请教,因此他们的东西卖得并不好。

昨而听说段珩家要收山上的嫩笋,他们一大早便上山挖了。

虽卖不出去可以留着自家吃,但谁家一顿吃得了这么多笋子,这笋子放久了便不好吃了。

最要紧的还是赚不到银子。

沈岚娘大致翻看了他们篓子里的笋,觉得还不错,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