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全的人们是一转眼就散得没了影儿哩。那些邻庄、邻村的耙耧人,这一夜,一条席子租出去可得两块钱,一条毯子可以租得四块钱。站在清净了的列宁纪念堂前的磕台上,能听见山脸上的夜色里,有圆全的人在扯卷着嗓子唤:

早些时,也不见人手拿了啥儿呢,到了这当儿,他们都去到纪念堂前的广场看受活人的出演时,各人的手里竟都有了吃食啦。冷白的蒸馍呀、袋装花生呀、蚕豆呀、油黄的烙馍呀、小铺里的饼干呀、蛋糕呀,随处儿都在叫卖的茶蛋呀,八八七七的,五天六地都是啪喳啪喳嚼吃的声音儿,都是白咕噜噜喝水的音响儿。

偶尔里也有野狐狸。

列宁遗体是一定要购了回来的。

就像这些来组领出演二团的圆全县干们,都看出了茅枝婆的心事样,他们便乘机说了他们的商量打算了,说出他们一刚刚在雨水处地里的筹划了。他们说茅枝婆,咱有话都摊在天底下,说我们知道你一辈子都想让受活没管没束哩,用你们受活人的话是想退社,过一种自在受活的日子哩;也知道受活人这一出演谁都挣了一大兜儿钱,谁都怕退了社就不能出演挣钱了。说你只要想退社,只消答应我们一桩儿事,答应了,我们就可以给县里报着说,受活人举手表决了,人人都同意退社哩,这样你们一回到双槐就是下年了,就可以不归双槐县、不归双槐的柏树子乡辖管了,你们就彻彻底底地退社了。

茅枝是在炼钢歇炉时生了她的女儿的,因为生在秋冬的交界处,秋时菊开,冬时梅盛,女儿圆全漂亮,就叫了菊梅。这一天的黄昏里,茅枝抱着女儿走出来,看着满世界的蚂蚱灾,她把女儿放下来,对着受活的黄昏大声唤:

说:“天呀,一百二十一岁还上山砍柴火,那你爹多大了,还能干活吗?”

“是我让他过来哩,我让他来给我送些感冒药;是你让他过来哩,你交代他说你不在时让他勤快着,早叫早到,晚叫晚到呢。”

屋子里一下亮到雪白呢。天花棚顶上的三管日光灯把三间房屋照得通明透亮哩。墙是用素洁的白石灰水泥刷过了的,门窗终是实锁着,灰尘也是不能轻易飞落进来呢。屋里的脚地上,除了一张桌,一把椅,没有余他的摆设儿。迎面墙上呢,不消说是挂着的伟人的像。上一排是马恩列斯毛和铁托、胡志明、金日成等,拢共十张领袖的像,下一排是中国的十大元帅哩。可是哦,十个大元帅,却挂了拢共十一张。第十一张就是柳鹰雀县长自己的,身后呢,身后墙上呢,只挂了一张像,那张就是养父的像,像下是柳县长亲笔写上去的一句话——双槐县之马列主义传播者。还有一样不消说的是,迎面墙上的每一像框下,都是伟人们的生平和事迹,都写着他们在啥儿年龄上,任着的职务和权力,需要警示的处地儿,都是和当年养父一样画了红线的,比如林彪刚过二十三岁就当上了军团师长,贺龙年仅三十一岁当军长,朱德乙巳蛇年十九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大起义,丙午马年二十岁时,又参加了反对段祺瑞的护法战争等,都是用红线标记出来的。标记出来了,也就警示着柳县长的人生了,使他每次走进敬仰堂,便对墙上的伟人们愈敬仰着,也愈对自己的人生努力鞭策着。尤其每次看到标记上写着林彪刚过二十三岁,就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时,柳县长就想到自己年近了二十一周岁时才是柏树子公社的社教员,还每年步行到乡下去蹲点,醒促农民们多读社论多读报,该收麦了快磨镰,该种秋了快犁地,心里就会有种酸楚升上来,有种力气从脚底升上来,使自己在日常间总怀着一份努力的心,也就不仅能让一个个村落夏天赶在雨前麦入库,冬天赶在霜前苗出土,还要让他们知道北京的那个处地某年某月开了啥儿会,下了啥儿文,文里主要意思是哪样几句话;村庄里有亲戚在台湾和新加坡的哪儿了,能帮着他们和亲戚葛连上,就千方百计地让他们的亲戚回到老家看一看。让那些人从遥远的处地儿回到双槐老家的人,笑着走回来,返时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恨不得把自己一生的积蓄都挪移到家里来,修公路,拉电线,办工厂。到末了,柳县长蹲点的村落就比邻村富裕一些了,柳县长就从社教干部变成了公社的副书记,成了党委委员了,年轻轻就能管着比他年长十岁、二十岁的干部了,柳县长就可以在自己二十三岁的职务下边画上一条红线了。

屋子里安静至极。就在这安静中,鹰雀朝屋里走过去,他开始沿着第一张书桌往里看,现每一张桌上码砌的书,其实和人家的图书室、资料室摆的完全不一样,一个人的著作是摆在一起的,可每一个人的著作在桌上都被码成了塔状,第一层铺满半张桌,第二层,朝后退缩了两寸宽,第三层又朝后退了两寸宽,到了顶层便像塔顶一样了,只有几本竖在那。因为是社校,那书里没有小说类的闲杂和消遣,都是政治、经济、哲学类。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布纹封面全集,还有他们著作的分册。有列宁、斯大林的全部著作。还有黑格尔3、康德5、费尔巴哈7、圣西门9、傅立叶、胡志明、季米特洛夫、铁托、金日成等等,有的一种书就有上百册,像《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剩余价值论》和《列宁文集》,有的却只有一本半册,如霍尔巴赫的《被揭穿了的基督教》、费尔巴哈的《未来哲学原理》和洛克的《人类理智论》,斯密的《国富论》。一本书窝在那大堆著述里,就像一片叶子落在林地样,只是那本书被鹰雀的养父从书堆中抽出来放在了塔式书堆顶上了,也就突兀出来了。不消说,那屋里最多的是毛泽东的书,像四卷本的《毛泽东文集》和红塑料皮的《毛主席语录》,少说有几百上千套,单他的书就占了那屋里八张桌子的三张半,用塔式码起来,每高一层只缩退一寸宽,到顶层那书便挨着棚顶了。当然,单把这些书归类码成塔,柳老师是不会说他在社校教了半辈子书,和种了半生庄稼样,收获都在这屋里。鹰雀从第一桌上瞅过去,先看到的第一塔码的是马克思的书,第二塔码的是恩格斯的书,第三是列宁的书,第四是斯大林的书,第五是毛泽东的书,第六是季米特洛夫的书,第七是胡志明的书,第八是铁托的书,之后是黑格尔、康德、费尔巴哈的书。接下来,依着这次序,他看见这每一塔顶的一本书页里,竟都夹着一张纸。

“你猜你们受活人每月每人能挣多少钱?”

虽然走的前一夜,槐花又没有回到团里的大铺上睡,可来日她却说,出演完了她去睡到她刚相熟的一个姐家了,除了榆花在没人时往她面前吐了一口痰,受活人谁也没有说啥儿,谁也没有想起该说啥儿呢,也就都到地区所在地的九都市里出演了。

她先在台前立一会儿,一瞬儿默着用静压压场,末了就开口细甜着嗓子道:“现在出演开始。第一个节目是——断腿跳远。”

桐花知道娘是愁她哩,啥儿也没说,她过来蹲在娘面前,拉了娘的手。这一拉,娘就有泪从眼角滚落出来了,门外便又传来了断腿猴那装干部样的唤声了,催赶着说:“桐花、槐花,你们姊妹几个咋不出门啊,一车人就等着你们一家啦!”那唤声真的如鞭子样急切哦,菊梅听了呢,擦了一把泪,扬扬手便让她的三个闺女出了门儿了。

那车就从他家门前赶走了。

男瞎子唱:

她说我去高柳县,你和我一块去不去?

过了己丑牛年到了庚寅虎年,照着民国的日子算,到了民国三十九年哩。就是那一年,那一年的秋天时,茅枝去几十里外的街上赶了一次集。先前庄里赶集都是男人的事,是那些圆全的男人和不盲不瘸的男人们,把各家要卖的杂物挑出去,把要买的物杂挑回来。

断腿猴说:

她问:“叔,你看我是不是长高了?”

县长的脸一下就白了,可一个瞬眼间,县长就又回到了他常时的模样了。

瞎子说:“能让人家唱,我不领这钱也行哩。”好像县长给他的不是能帮他过了春荒的钱,仅是几张新哗哗的纸。

有金有银住着楼瓦和雪片

县长是上了那新加坡人的当儿了,急得嘴上的满生燎泡儿,不吃苦瓜就落将不下去。大小商店的生白布钱是可以不还的,权当他们集资了那庞大一笔的购列款1。缝纫厂的工钱也是可以不还的,再讨要账时就把那厂长更换掉了去,这也就吓得厂长不再要账了。那些当孝子的人也都有了收成了,不光每人落了一身生白布,还都有好多天寂寞时的谈资了。可是,购列款却说到底还是没有凑起那个数目来。

县委书记就给地委书记打躬作揖道:

双槐县是一直称它为社校的。那学校盖在城北的田野上,几排红瓦房,一围红砖院,从很远的地方就能清晰地看到那片鲜亮的红瓦房,闪着一片红色的光。要按说,社校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是重过泰山的,县委书记是兼做校长的,县长是兼做着副校长,全县的干部都要定期到这儿听课和学习,谁要提升是必要到这儿进修上半年三个月。可有的时候哩,轻了就比落叶还要轻一些,学校里除了有几个专门的工作人员外,就只有一个姓柳的老师了。有干部来进修学习时,除掉柳老师给大家念念领袖们的书,讲课的都是书记、县长和到地区党校请的那些专家们。农忙了,政府没有重大的政策和运动,那学校就处于荒凉状态,工作人员放假回家,春种秋收,留在学校的就只有那个专职的柳老师看门守院。

雪是悄没声息地小了去。

关于胡大海,山东、河南、山西百姓大都知道,说他原籍山东,在元朝末年,逃荒流浪至山西,其人相貌丑陋,却身材高大;带片披襟,却疾恶如仇;蓬头垢面,却一脸英武;为人爽直,却心胸狭窄;满身气力,却又游手好闲,其言其行,很为百姓所不齿。在他行乞途中,人们避之如恶煞厉鬼,即使有残羹剩饭也常不施舍,日间饭时,他一出现,便家家关门闭户。说一日,他乞讨走入山西洪洞县境,又饥又饿,见一富户人家,青堂瓦舍,门楼高大,以为终于可以饱食一顿,就伸手讨要,谁知土财老汉为羞辱他,不仅不给一口饭食,还将一张刚烙好的葱花大饼为孙儿揩腚后,扔犬吞食,并令家犬将其咬出门外。从此,胡大海便对洪洞人怀恨在心。之后,他离开山西洪洞县境,讨饭行至河南以西的耙耧山脉,依然是饥饿交加,每走一步都要摔倒的模样,就在这时,他见一条沟谷中有一草屋人家,人家中只有老妇一人正在做饭,且做的又是糠菜粗馍,也就犹豫思量,死心不再向其乞讨,谁知河南人颇多良善,胡欲要走时,老妇望见了他,竟把他拉了回来,给他让座,给他端水洗脸,并倾其所有,给他烧了一餐油食好饭。饭后,胡千恩万谢,老妇却无言无语。原来这老妇是个残人,又聋又哑,而且枯瘦如柴。两相比较,胡深感中原耙耧人之善,晋地洪洞百姓之恶,遂决意复仇与报答。其后,胡弃讨投伍至朱元璋麾下,疆场上喝佛骂祖,出生入死,似刀如草,战功卓著,一行乞浪之人,成了明朝开国之勋。洪武元年,朱元璋面对战乱后的破碎山河,大声感慨,今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中原诸州,连年战争,受祸最惨,积骸成丘,居民鲜少,所谓田野僻,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皇帝决定大移民,胡大海成了移民大臣,遂就以人口密集的山西洪洞为中心,开始了晋人豫移鲁去的数载迁徙。自然,当年那拿油饼揩腚喂犬的老汉一家及周围村落是当其冲,一个不留的要背井离乡,迁移他处,老老少少、瞎子瘸子也概所难免。

十几亩。

你一个瘸子咋种呀?

我家有牛,谁家平常用了我家牛,农忙他就来帮了我家里。

日子好过吗?

比现在好过哩。

咋好过?

粮食吃不完,菜也吃不完。

最后又大声问了一个聋子道,你家那么多地雇没雇长工干活呀?

聋子说,没雇呀。

那地你咋种?

聋子说,我家没牛可我家有辆车架子,车架子也是左邻右舍常用的,农忙了他就来我家帮着了。

到最后,贫农、富农、地主就没法划分了,家家都有种不完的地,家家都有吃不完的粮,家家都请别人帮过工,又去别家帮过工,那日子是瘸子要用瞎子的腿,瞎子要用瘸子的眼,聋子离不了哑巴的耳,哑巴离不了聋子的嘴。一村人的日子过得如一户人家样,祥和富足,殷殷实实,无争无吵。这样,到最后,人家就给各家了一个黑皮小本儿,巴掌一样大,封皮上写了户主的名,内里只有两页纸,一页上印了毛主席的话,一页上印了要求你奉公守法、为人民服务的话。然后人家就走了,回了公社,通知受活人从村头第一家往后排,无论是瞎子、瘸子,或聋子和哑巴,每家半月必须派个人带着那小黑本儿到公社去一趟,也没别的重要事,就是戴着高帽子游游街,或者开大会了你在台上让人揪斗一阵子。

说,你家是地主?

答,不是。

问,是富农?

答,也不是。

说,不是地主富农你为啥还拿着小黑本?

就有几个人把耳光掴到了你脸上,把脚踢在了你腰上,你便咚的一声跪着倒在有几百、上千人参加的大会台子前。

问,你偷过啥东西?

说,没偷过啥东西,受活人从来不做贼。

问,没粮吃了也没偷过蜀黍和红薯?

说,粮食吃不完,要不是前些年全县的圆全人都去庄里抢粮食,各家的存粮十年都吃不完。

就又噼噼啪啪一阵打,说别看他是个残疾人,坏人就是坏人,看他家藏了多少粮。人民把自己的粮食要回来,他还说人民是去他家抢粮食。这一打,就比上次打得更重了,拳头落在了他鼻上、嘴上和眼上,棍子落在了他的头上和腿上。落在鼻上鼻子流了血。落在嘴上掉了牙。落在眼上眼眶就变得乌青黑紫。落在腿上,他不是瘸子就是瘸子了,是瘸子就成瘫子了。就这样,半月后,他回家养着伤,就轮到下一家拿着那个黑本儿来遭这份黑罪黑灾了。可是,那回家养伤的人,在村里见了茅枝,就要恶恶地瞪她一眼睛;见了她家的猪,就要狠狠踢一脚;见了她家的鸡,就要远远地狠砸一石头,见了她家种在房后的倭瓜1、豆角,就要摘下来扔在地上,再上去跺几脚,把它跺成水浆,去喂自己家的猪和羊。

有一天,茅枝一早起床,见她家长成了的猪被毒死在了猪窝里,生蛋的熟鸡去吃了猪槽的猪食死了一院落。木呆着,开了院落门,又看见那村里去了公社挨斗、扫街的和还没轮到去扫街挨斗的,家家的户主和女人,都立在她家门口上,每人手里都拿着那个小黑本,见了她,先是冷冷瞪一会,猛地就有人把一口痰吐到她脸上,把那黑本摔在她身上,说是你让我们对上边的人说了实话的,说了实话就家家都是地主富农啦,家家都得到上边去被游街挨斗啦。说你去看看,林瞎子昨天到镇上让人家活活打死啦,人家说你是地主,还是富农?他说我不是地主、也不是富农,人家一棍子打在他脑上,没出气儿他就死在了台子边。

茅枝就忙迭迭去了村头的瞎子家,就见瞎子林果真死去了,躺在门板上,一家人围着他哭得死去活来。

再也没有话说了。

茅枝回到家,把门口的一地黑本捡起来,便拄着她的拐杖到了柏树子公社,天落黑时赶到革命委员会,找到了那给受活了黑本的人,咚地一下给人家跪下来,说受活怎么能是一村地主呀,天下哪有家家都是地主的村子呀。

革命说,天下也没有没有地主的村子呀。

茅枝说,我实话说了吧,我家新中国成立前有几十亩的地,有几个长工和短工,一家人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你就把我一家划成地主吧。

革命便又惊又喜地盯她老半天,又问了她许多许多话,把她手里那一把小黑本儿收起来,回办公室换成了一把小红本。小红本也还是那么大,也还是只有两页纸,封皮上填了受活各家户主的名,内里一页写了毛主席的话,另一页写了有关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革命把那一打红本递给她,说你走吧,没有亏待你们受活村,按新中国成立前打土豪、分田地的土改政策和比例,你们受活最少该有一户地主和一户富农,现在有你这一户地主就算了。说你连夜赶回去,明天一定要背着被子赶回来,后天公社要开一个万人大会,开会时必须斗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