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丰小说网 > 受活 > 第十一卷花儿第一章一块儿生白布星星零零一片儿红

天是冬天哩,可这儿却暖得和夏天的黄昏样。夏天酷热时,山上极爽凉,这当儿山上也是极为爽凉的。不同处是夏天的爽凉是炎热中的凉,这冬天里的爽凉却是凉意中体味着的暖。所有的人们哩,城里的,乡下的,上岁的,年少的,男的和女的,成百儿上千的,千千百百的,一竿儿插到底末,也不知到底有多少,大伙儿都立在广场上,坐在从广场通往纪念堂顶处的五十四级磕台上。那磕台成了天意的看台哩。还有磕台两旁的石栏杆,那也是天意摆给年轻人的石凳儿。

耙耧山脉里,山梁上的野兔、野鸡、黄鼠狼,和已经不多见了的野狐狸,除了它的窝洞,也都无处藏身了。你从山梁上滚下一块圆石头,聪明的狐狸也许会窝在洞里不动弹,可野鸡、野兔和黄鼠狼,会惊惊地从窝洞跑出来。紧跟着,它的身后就响起了猎人的枪声了。

柳县长就只好让他最信任的一个副县长做了代表团长去谈判、去讨价还价了。关了门儿说,那副县长是他极信的自家人。副县长家的厅堂里,还挂了一张柳县长放大了的标准像,且副县长在县里主抓游乐业,也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曾经在一张饭桌上,和一个到省城去投资,途经双槐的台湾商人叙家常,因为不同姓,却说成了同姓人。因为是同姓,就叙成了一家人。因为成了一家人,同源于一个祖坟里,就亲近无比了,家长里短的说起来过往、眼下和日常,就说得那台湾客声泪俱下了,毅然把那要到省城投资的上千万元留在了双槐县,给双槐建了一个电站。双槐从此就家家用上电灯了。柳县长就提拔那副县长成了常务副县长。成了县常委,大小要会副县长就能列席了,就有至关的一票了。副县长是谈事说情的上好人选哩。还有那高价聘的随着副县长到俄罗斯去的翻译员,原是在俄罗斯念过多年的书,对俄罗斯国稔熟得就如柳县长熟悉他的双槐县。

“受活人的那一半人咋办哩?”

秋天大灾啦,都留好下年过冬的粮食预防荒年啊——

答:“一辈子干活种地,干活种地就等于锻炼哩。”

“疑心了?疑心了就去问你的秘书去。”

县长说:“你还没睡呀?”

马克思戊寅虎年立夏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

茅枝婆便跟着他进了他的办公室。这办公室她并不生疏哩,从壬辰年她和她男人石匠第一次到这个院落找了那红四的县委书记入社起,到庚子年里石匠殉世,之后几十年她便不间断要到这院里找书记和县长闹着退社了。闹退社闹了三十多年哩,三十多年,县委那红瓦房子都换成楼房了,换成楼房,这楼房都又破破烂烂了。第一任的县委杨书记都当了地委书记了。当了地委书记都不知离休到哪了。到现在,地委书记都换了几任了,姓马的、姓林的、姓粟的,现在又是一个姓牛的。这县委的办公楼,起原先亮得能照出人影的洋灰脚地都让岁月蚀腐得坑坑洼洼了,墙上那云白的粉灰都黄剥落了。那半空里吊着的电棒管儿,十几年前她第一次见着时,炽白得和雪一样呢,可这忽儿竟都挂了蛛网了,灯亮着也不觉得明光哩,且那电棒管儿两头都已经烧出锅底的黑色了,只有那中间半擀杖长的光明了。

学校里便停课集体购票去看了。

槐花就红光满面着脸,朝团长点了一下头。

一院子剩下满当当的冷清了。日头光越过厦房,铺到对面屋墙下,像满院落里都铺了亮玻璃。六月末,是往年麦熟打场、分麦的气节哟,可那空气中没有一丝一毫的麦香味,只有被雪水湿润了的土味漫在半空里。麻雀在房子的坡脸上叽喳得惊天动地着。乌鸦在院落树上衔着草枝、柴棒垒着它那在六月的风雪中遭了灾的窝。菊梅依然地坐在上房门槛上,不动不弹的。摆摆手,就让她一窝姑女出门了。本是该出门去送的,可她怕见了谁样坐在院落不动窝儿哩。

到了一个爱刺会绣的瘸子家。瘸子家交了锅,还有一个铜脸盆,那是她从外庄嫁到受活时唯一的陪嫁品,她不交,民兵们就把她家剩下的铁锅、铁勺、炒菜的铁铲全都拿出来扔到门口的车上去,她哭着丢下铜盆去门外抢那铁锅时,民兵又把那铜盆也给拿走了。她抱着茅枝的双腿哭着说:还我的锅,还我的盆——你不还我锅、盆我家就不当那社员啦——

谁想到哥哥我没老婆

受活是这世界以外的一个村落呢。

“喂,你知道外面世界啥样吗?”

这是三间土草房,一方坯院落,大门欲倒欲塌却又总是竖着的那般家户儿。断腿猴坐在上房屋门口,正往木匠给他新制的拐杖把上缠着软棉布,听见茅枝婆的叫,就把拐杖竖在屋门框儿上,跳着脚步来到了大门口。

叔们、婶们就果然觉得她好像高了一些儿,比桐花、榆花、四蛾子越漂亮一些了。桐花、榆花、四蛾子倘是三株春时坡脸上草地没开全的花,她就是开全的牡丹、芍药了,是盛时的月季红梅了,就觉得她似乎不是儒妮子,而是小巧剔透的圆全姑女了,是招人眼目的蝴蝶雀子了。觉得她不光该是出演团的梳妆员,还该是出演团的报幕员。回家和桐花、榆花比比个,果然就高过了她们一丁点,她就觉得自己长个是从石秘书摸了她脸开始的,就盼着石秘书多摸她的脸,再亲她几下儿,让自个立马从儒妮子长成真的圆全人,真的做那出演团的报幕员。

她说:“十七啦。”

县长是真的有些愤愤了。

男人给媳妇剪了手指甲

叫醒了,她对他说了一句惊天动地的话。

县长说:“那容易,你把我的头给割下来。”

紧追着岁月说,那一年的日子正在庚子年,是后来被人们不准确地称为三年自然灾害的第一年,满天下人都在饥荒里。一世界的人都饿得苦嗷嗷地叫。就在这年里,刚成立整三年的双槐县社校,县里不再派党员、干部入门来做学生了,把学校里的干部、老师都解散回家了,只留着柳老师和他年轻的媳妇在守着那学校,看着那校舍。可在这个冬日里,四十岁的柳老师和他的媳妇出门挖野菜,回到寒冷的校门口,见那门前地上丢着一个棉包袱,打开来,里边竟是一个男孩儿,半岁多,饿得腿和胳膊一样粗,这时候,柳老师的媳妇就旋过身子对着旷野骂着唤:

人家就走了,去自家雪地扒剪麦子了。

自然,在耙耧聋哑老妇那哀求的目光中,胡大海不仅把盲父、瘫子留了下来,而且还留下许多银两,并派兵士百人,给他们盖了房屋,开垦了数十亩良田,将河水引至田头村庄,临走时向聋哑老妇、盲人老父、残腿儿子说:

茅枝婆的脸上贴了极厚一层土灰色,模模糊糊能见那土灰后面死人样的青紫呢。她就木木地立在那水晶棺的大头处,拐杖靠在棺材的中央处,黑缎子寿衣裹在一个白布包袱里,放在那蓝柔柔的列宁水晶棺棺板上,妥帖得如针线放在线筐里,蜡烛放在烛台上。水晶棺在灯光下的蓝光像白光下的一片纯蓝的天,那黑缎子寿衣在灯光下反倒像了一块黑玻璃。它们都亮呢,都光亮无比,又威势沉默呢。茅枝婆是在收拾完了台上出演的物物什什后,又在台后朝着山下望了一会儿才往纪念堂里走回的,认定了柳县长不会半夜三更赶到山上时,才在心里长叹一声,瘸着往住处回了的。

夜已经深到了月落星稀的时候里。纪念堂在山上,如山脉把它举在半空中,极静哟,风从它的檐下过去留下许多的私话儿。就是这当儿,茅枝婆听到纪念堂里的齐马乱叫的唤声了。她瘸着跑到她和她的四个外孙女儿住的最靠边的一间耳套的房子里,看见老三榆花坐在地铺上抱着被子哭,哭着说:“我连一件衣裳都舍不得买,我连一件衣裳都舍不得买!”老四小蛾子,也是瘫坐在地铺上,抱着她的枕头说:“吃过晚饭还有的呀,去出演时候我还摸了呀!”老二槐花和老大桐花都是立在自己的铺上的,可盲桐花只是一片黑茫茫地望着正前处,不言也不语,像遭劫她是早已料到了样,而槐花就不是一样了,她不哭,只是跺着脚,埋怨道:“好啦吧,这下好啦吧,你们谁也不用说我舍得花钱啦,不用说我买件布衫等于是花了一亩麦钱啦。”

茅枝婆从外面跑回来,在门口儿朝着她的四个外孙女儿瞟一眼,立马就明晓生出了啥事儿。于是她忙不迭儿瘸到第二间耳套房的门口看。

瘸到第三间耳套房的门口看。

到第四间的耳套房的门口看。

看到第七间套房门口时,她突然转过身,想起该找上边的人,该找那些圆全的县上人说说哩。可是呢,当她跑到睡在水晶棺后面的一间大套耳房时,推开门,却冷猛地现圆全人们的衣物、被褥全都不在了,屋子里收拾得素素净净,一件物什也没了。

一个人影也没了。

茅枝婆的心里轰的冷一下,像有磨盘似的一块冰石压在了她的心里了。忙慌慌跑到出演的台子前,才看见那拉他们一路出演了半年的两辆汽车也都不在那儿了。那儿只还有一大片汽车的轮痕和柴草。

立在纪念堂的门口儿,茅枝婆手扶住那冰凉的红木门框,软软地瘫坐在了脚地上。

她没哭,也没叫,就那么在门口的石板脚地上,呆呆地过了一阵子,久长久长的一阵子,到那来看热闹的人都又从她身边走掉回去睡觉了,才又扶着门框站起来,回到堂厅水晶棺材那儿倚着水晶棺材不动了,把受活的人全都从耳房叫了出来呢,把那留在堂厅看家的小伙也叫了出来呢。

比起出演的庄人们,那留着看家的小伙子,其实算得上是个圆全人。不瞎盲、不瘸拐、不聋哑,只是他的左手指一年四季都揪在一块儿,像是鸡爪儿。生出来他的左手就是揪揪团团长在一处的,几十年过去那手还是长在一处儿。他就蹲在茅枝婆的面前脚地上,脸上也是一层死灰色,像受活人遭了劫灾,都是他的错罪样。他的脸面上是被人家掴了许多耳光的,一面原样儿,一面淤肿着,淤肿把他的嘴和鼻子都拉得歪斜了。手也被人家捆得红肿了,那瘦小的左手肿得和常人的手一样粗大了。望着茅枝婆,又瞟瞄一眼受活的庄人们,他那心头里的错罪就把他的头压得钩弯下去了,泪像石子儿砸在大理石脚脸上啪儿啪儿了。

茅枝婆说:“都是谁?”

他说:“一堆3的人。”

茅枝婆说:“到底都是谁?”

他说:“都是上边的人。都是和咱们一道儿到南地出演的圆全人,麻麻乱乱一大片,少说有十个、二十个。”

茅枝婆说:“你咋不唤呢?”

他说:“他们一进来就把我捆住了。一进来就有人在门口当哨子5,有人专门在屋里翻被子,撬箱子,谁家的钱窝藏在哪儿都一清二楚哩。清楚得如拿他们自家的东西样。”

茅枝婆说:“你咋不唤哩?!”

他说:“他们都是圆全人,说我唤了就把我活活打死哩。就把嘴给我塞住了。”

茅枝婆说:“他们说了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