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科伯逊ja9,ph撰写了一部以“美国的婚姻与离婚”为题的社会学专著,论述了在“无过失离婚法案”颁布之前构成离婚案的主要原因包括:1家庭暴力;2遗弃;3通奸;4酗酒;5拒绝抚养;6综合原因。其他比较少见的离婚理由还有:重婚、骗婚、恶疾、重罪或其他犯罪行为、性无能、入狱、乱伦、感情不和、婚前受孕及自愿分居等等。杰科伯逊,1959年

我不愿意在此评价中国与西方在婚外性关系现象上的差异孰优孰劣,只楚静观其现状及变化趋势。弗洛伊德宣称,人的历史就是人被压抑的历史,非压抑性的文明是不可能建立的,“快乐原则”要屈从于“现实原则”。马尔库塞则认为,尽管在缺乏的社会只能有压抑的文明,但在富足的社会却可以有非压抑的文明,“在现实原则背后,存在着一个基本事实,这就是缺乏”。在富足的社会中,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之间的对抗关系也将朝着有利于快乐原则的方向生变化。“爱欲,即爱本能将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第111页弗罗姆更是用褒赏的口吻提到“现代年轻人从权威主义的道德观所强加于他们的负罪感下解放出来了”。他指出:“总的来说,他们已经抛弃了负罪感。这种负罪感在犹太——基督教的传统下注入西方人的思想已达两千年之久。他们把出规范外行动引起的恐惧抛在一边,而这种规范曾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行动。尽管如此,他们并没有变得不道德。相反,他们正探索新的道德准则。”他把年轻人的这种特征称为“一种新的诚实”。弗罗姆《说爱》第52—53页我们中国人面临着双重的压抑,一重来自时间——传统,从年长者与年轻人在婚外性容许程度上的显著差别可以感受到传统的这重压抑;另一重来自空间——社会,我们生活在一个拥挤和“缺乏”的空间,虽然没有被注入“犹太——基督教”的负罪感,直接的外部压力社会行为规范的压力也足以扼杀一切越轨行为。我们也许应当为这个37%而不是西方的43%而庆幸,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几乎没有婚外恋或许仅仅是没有人愿意承认有婚外恋行为的社会中,但是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我们为此付出了“幸福的丧失”的代价。在研究中国婚外恋问题时,虽然应当注意到无爱婚姻所带来的不幸这常常是造成婚外恋的原因,但婚外恋的负面效应也应予以关注,它为婚姻双方以及当事人三方有时甚至是四方带来的痛苦与烦恼往往并不下于无爱婚姻所带来的不幸。

总而言之,我们的社会对婚外性活动的态度是十分严历的,或者说容许程度是很低的,有过婚外性活动的人只是极少数。

魏尔9eil,m9对婚外性行为持有宽容得多的看法,他以自己的研究为依据指出,人们直观地认为婚外性行为会妨碍婚姻关系,但他的研究结果表明,婚外性行为不一定会打扰婚姻关系,有时反而会巩固婚姻关系,原因是在婚姻关系中不能得到满足的需要找到了得以弥补的办法。在他看来,婚外性关系甚至可以是一种令人愉快的经历。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个人能够正视下列事实就不必杜绝婚外性行为,即1被配偶现以后可能产生的后果;2离开原配偶的可能性;3这种关系的存在并不毁掉而是加固婚姻关系的可能性魏尔,1975。他的观点不仅在中国人听来像是奇谈怪论,不少西方人也是难以接受的。

自70年代以来,我国采取了严厉的限制人口增长的措施,在国际上为某些必不可少的政策做着艰难的辩护。例如,美国曾因我国某些地区出现过强迫堕胎的现象停止给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捐款以示薄惩,他们这种做法是出于西方的人权观念和基督教伦理传统天主教尤其反对堕胎,对中国的人口问题缺乏设身处地的体谅。而令人惊异的是,我国政府一方面为控制人口增长做着十分艰难的努力,另一方面却在某些具体措施上如住房分配等对不结婚和不生育者采取实际上的惩罚措施,也就是鼓励生育的措施,这不能不使有识之士跌足扼腕。

自愿不育者的社会地位及家庭背景同一般人有着显著的差异。

自愿不育呈上升趋势。1967年,18至34岁的妇女中有3%的人自愿不育,到1980年时,这个年龄组中自愿不育者占已婚女性的6%,占全部女性的11%威尔克,1984年。派克peck,e等人对1965年至1970年间自愿不育现象的变化模式的研究得到下列结果:在较为保守的大学中,自愿不育者从1965年的“无”增长为6%;在较为激进的大学中,这一比例在1965年为10%,1970年增长为18%。派克,1974年

结婚花费中男方明显高于女方,方差分析表明,对男方费用具有显著影响的也只有结婚年这一变量,其回系数为371,也就是说,结婚时间每向后推迟一年,男方费用增加371元。女方费用虽然不如男方费用高,但也呈逐年增长趋势,其回归系数为209,即结婚每推迟一年,女方费用增加209元。

在纯粹金钱支付行为中有四种不同的支付形式,即1男方给女方家长男方彩礼,2男方给新婚夫妇喜钱,

1彩礼。根据费拉罗ferraro,gp在东非斯瓦尔西里语地区的调查,在20世纪70年代,80%至85%的婚姻是付过彩礼的,但彩礼的形式不是货币而是牲畜,且“行市”即交付牲畜的头数在近百年间没有大的改变。费拉罗,1983年此外,还有许多关于非洲婚俗的研究,如库波kuper,a的《以畜易妻:彩礼与婚姻在南非》,都是研究彩礼现象的。希科斯hicks,dl在印尼东部的一些地区现一种婚俗:那些支付彩礼的婚姻实行父系继承制,新婚夫妇在新郎父母家居住,夫妻关系十分紧密,那些没有支付彩礼的婚姻则实行母系继承制,新郎住新娘父母家,夫妻间没有法定关系。

参考书目:

5如果两人相爱,可不可以拥抱?可以,不可以

马霍尼mahoney,er在一项关于不同年龄组婚前性容许程度区别的研究中现,最年轻的年龄组18—29岁性容许程度最高,而30—39岁年龄组的态度变化幅度最大,向接近18—29岁年龄绀的方向展。他在另一项研究中检定了以下三项假设:第一,婚前性容许程度在1972-1975年间有所提高,这-假设得到了证明,第二,社会阶层越高婚前性容许程度也越高,这一假设没有得到证实,第三,女性与男件相比,性容许程度提高得快些,结果是这一点并不明显。只在某些社会阶层中才存在这种关系。马霍尼,1978年

由于独身现象是一种偏离主流文化和主流生活模式的选择,人们往往视之为怪异。善良的人对独身者持同情怜悯的态度,不那么善良的更有持蔑视的居高临下态度者。然而,无论是鄙视还是同情都不是对待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的选择的正确态度。正确的态度是平等地看待它,因为人有权利做出不同的选择。

1浪漫型先锋型独身

7李lee,ja:《浪漫爱情》,《加拿大社会学人类学杂志》,1975年总12期,第514—5页。

出生地的影响与机关的影响呈现相同模式——北京畜生的人更重感情、共同语言及性格等个人气质,而外地出生的人更重政治面目、政治观点等社会属性。同籍贯的影响一样,出生地的影响也反映了都市生活环境空间的影响。

在所有这些研究中,最吸引我的题目是浪漫爱与现代化的关系及浪漫爱作为结婚的主要原因。这两个题目实际上是紧密相联的,因为关于浪漫爱与现代化关系的主要理论是把人类婚姻史划分为两个大段,第一段是传统社会或前现代化社会,婚姻缔结的主要原因在于夫妻双方相互依赖以维持各种基本生活需要;第二阶段是现代社会,婚姻缔结的主要原因在于浪漫爱情。许多实证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理论,但也有些研究的结果文与这一理论相悖。这一点在文献综述一节还将详细论说。

关于对青春期恋爱应采取何种措施,研究对象中有142%的人认为应当严格禁止,0%的人认为一经现应立即拆开,562%的人认为应当听其自然,16%的人认为应加以引导,对目前学校采取的措施,6%的人认为合适,323%的人认为过于严厉,49%的人认为过于宽松。

从青春期恋爱理想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对比中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言行相悖理想与实际的相悖,如高中生对青春期恋爱理想年龄的看法比初中生要晚,但实际年龄早。可能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内心矛盾导致理想与行动的矛盾,甚至包含有些人对自己过早恋爱表示后悔的因素

10福克斯fox,j:《线性统计模型及有关方沄》,约翰威利出版社,1984年。

这一分析仍旧采用性别s教育程度e户口状态r三个自变量,依变量是征婚者未提与提及自己收入i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