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冀还是用剑拼了命的赶他走,就是赶不走,李弘冀再一次急了,万分恐惧道:“你别过来!皇叔,皇侄不是有意要害死你的,你要不跟我争夺皇位,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害你的!求你了,你就不要再缠着我了!走开,走开”

这些条件无疑于亡国,或者说南唐国已经名存实亡。元宗皇帝李璟也是有雄心壮志的,他也时时刻刻想要一统天下,但才略比起周世宗来要差那么一大截。所以,他的失败倒也不足为奇,这道旨意他本不想接,但是又不能不接,一旦接下这道圣旨一定会遭到举国上下的反对,更会留下千古骂名。遭受如此大辱的李璟再也站立不起来了,此刻的他痛心欲绝,根本就顾不上领旨了,结果还是身边的大臣代他领受的。跪在地上沉痛了好一阵子的李璟,站了起来,却向着殿外走去,任身后的大臣如何叫喊,他也毫无理会。元宗皇帝显得很狼狈,满脸的泪痕,头也显得有些凌乱,精神也显得很恍惚,就这样一步步向着太庙走去。李璟来到太庙,看着墙壁上高挂着的祖宗的遗像,他的心情更加的沮丧。

元宗皇帝此话一出,朝堂上的那帮大臣们便开始慌乱起来,彼此间交头接耳,开始表起自己的意见。

还没等稳婆说完,李从嘉早已按耐不住了,迫不及待的向周娥皇的产房奔去。婴儿正放在周娥皇的腋下,周娥皇正一个劲儿的吻着他,都说这孩子是自己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这话一点没错。李从嘉走进屋子里,连孩子都没有来得及看,就先慰问自己的妻子周娥皇,由此可见,李从嘉是多么有情有义的一个人。

他伸出双手,将娥皇娇嫩的脸蛋捧在手心,贴心的道:“娥皇吾妻,你知道嘛我做梦都想跟你在一起,自上次父皇寿宴一别后,我对你是朝思暮想,只能靠私下里传递书信一解相思之苦,如今我终于等到这天了,愿望终于成真了,我此生有幸与尔相守,必当终身奉行夫君之责,对尔加以照顾!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求与尔长相厮守!”

这时,宰相周宗从群臣中走出来,禀奏道:“启禀皇上,歌舞是臣安排的。”

说罢,便将一杯酒一饮而尽。

李从嘉深有体会的道:“其实儿臣这次出去最大的心得就是做百姓不容易,做皇帝更不容易,为臣者一个个包藏祸心,嘴里呼着万岁,心里却不知在打什么注意,儿臣只想致力于山水之间,做个田园诗人,你看儿臣这次出去画了很多关于山川河谷的画,父皇不妨为儿臣品鉴品鉴!”

此后,每隔一段时间李昪就是再忙,也要从百忙之中腾出时间来看望小从嘉,可能对于李昪来讲,定期看望李从嘉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习惯,如果没有李从嘉他的生活就好像失去点什么。毋庸置疑,李从嘉既然是李昪最疼爱的孙儿,很有可能李从嘉会成为后来的皇位继承人。

李璟乃南唐烈祖李昪长子,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在诗词方面颇有造诣。

南吴太祖皇帝杨行密。唐昭宗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杨行密为唐淮南节度使,据扬州。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受封吴王。建都广陵今扬州,称江都府。南吴政权疆域包括江苏、安徽、江西和湖北等省部分地区。唐天祐二年公元905年杨行密去世,其子杨渥继位,南吴大权从此旁落。南吴经太祖杨行密、烈宗杨渥、高祖杨隆演、睿帝杨溥四帝,享国三十六年,为南唐所灭。

元宗皇帝李璟气急败坏,气的上气接不上下气,双手叉着腰,在龙椅前来回走了几圈。徘徊了好一阵子的元宗皇帝,终于忍不住停下脚步,怒气冲冲的李璟对着殿上大臣,道:“户部刚刚接到下报,说饶州生灾荒,钟爱卿在救灾方面颇有经验,朕就着钟爱卿为饶州知州,即日起赴任,封皇六子李从嘉为吴王,尚书令,参知政事,居东宫。退朝!”

元宗皇帝说完,钟谟一阵大笑,道:“臣谢皇上不杀之恩,臣终于可以远离朝廷,去饶州过我逍遥快活的日子去了,终于可以不用为了繁杂的朝政而劳神劳心了。”

退朝令下,大殿上的那帮大臣可算是捏了一把汗,果然不出他们所料,皇帝李璟早就有意立六皇子李从嘉为太子,只是怕大臣不同意,所以才有意试探他们,幸好没有撞在皇帝的刀口上,不然也会有跟钟谟一样的下场,大臣们还在庆幸中。钟谟深知这是皇帝对他的惩罚才将他贬到饶州去,救灾充其量只是个幌子、借口罢了,不过他钟家几代忠良,他并不后悔向皇帝进言,对于钟谟来讲,元宗皇帝没有杀了他已经是万幸了,现在只是降职,小惩大诫。钟谟他敢向皇帝进这样的言,就已经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好了杀头的准备,死都不惧,何惧降职?他只是冷冷的一笑,看了看大殿上的那帮可耻的大臣,苦笑了一阵的钟谟挥了挥衣袖,扬长而去,独自走向大殿之外。不过,钟谟的这番冒死阻挠还是起到一点作用的,最起码元宗皇帝没有马上立皇六子李从嘉为太子,只是先升他做了吴王,参知政事,居东宫,实际上已有了太子之实。先,只有太子才有资格居住在东宫,另外将皇六子李从嘉的爵位升到了王,就已经很说明了问题。封建时期,诸侯级别大可分为六等,即王、公、侯、伯、子男。李从嘉在这之前还是安定公,是为公爵,现在升到王爵,再上也就是皇帝了。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太子李弘冀死,皇六子李从嘉被升为吴王,参知政事,居东宫,成为准太子。然而,后周内部也在这年生了变化,自从周世宗柴荣死后,新主继位便丢了权力,权力此时已掌握在别人手中。在这里,我们要详细介绍一个人他就是宋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赵匡胤对后来的李从嘉影响很大。赵匡胤是汉人,祖籍在河北涿州。他本身就出生在军人世家,父亲是赵弘殷。周太祖郭威在位时,为周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在此期间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柴荣继位以后,赵匡胤官升殿前都点检。公元960年,赵匡胤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规模南侵,领兵出征,将后周的兵马笼络到自己手上后,便动“陈桥兵变”,在手下部将的怂恿和推崇下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王朝,定都在开封,随即改当年年号为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从此,南唐便奉宋为正朔。后周世宗柴荣病逝以后,柴荣的儿子柴宗训继位,时年才七岁,由符太后垂帘听政,范质、王溥等辅政大臣主持军国大事。柴宗训继位以后,鉴于赵匡胤是三朝元老,尤其重用和依仗赵匡胤,赵匡胤恃宠如骄,已经不能让他安分守己了,再也不愿意对这位幼主听之任之了,于是,便萌芽了皇帝梦。这才让赵匡胤有了动“陈桥兵变”的勇气,当然这也离不开他的弟弟,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赵匡义的鼎力支持。

周世宗柴荣在位时,曾派遣使臣到过南唐,代替世宗向南唐元宗皇帝李璟宣诏曰:“吾与江南,大义已定,然虑后世不能容汝,可及吾世修城隍、治要害为子孙计。”李璟因营缉诸城,欲迁都洪州,群臣皆不支持李璟迁都,唯独枢密院枢密使唐镐支持迁都一事,元宗李璟随即升洪州为南昌,建立南都。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二月,封六皇子李从嘉为太子监国,李璟迁都于南昌。南昌地处正南方,地理文化、气候环境皆不宜建都,迁往南昌的大臣们都盼望着能回归旧都金陵,李璟悔不当初。对当初支持他迁都的枢密使唐镐是又恨又怒,唐镐知道自己大难临头,皇帝李璟定会将迁都的罪名扣在他的头上,以安民心。唐镐寝食难安,毕竟满朝大臣只有他支持元宗皇帝迁都南昌,现在失败了,皇帝肯定是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的,一定会拿他垫背,拿他做替罪羊,说迁都一事全是唐镐的怂恿。唐镐每天都在担惊受怕,日复一日,恐惧之心日益加强,最终引疾病,暴卒。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六月,李璟因迁都一事闹得民怨四起,大臣们更是怨声载道,李璟本是个胸怀大志的君主,本想在有生之年能够一统天下,还世间一个太平天下,让百姓安居乐业。没有想到的是现在自己的国家不仅要受别国的欺压,反而还要忍受迁都之苦,此时的李璟觉得他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黎民百姓。忍受巨大心理压力的李璟于这年六月的一天,抱病身亡,享年六十四岁。李璟病逝后,群臣将他的遗体从南昌运至金陵安葬,消息随即传至宋国,南唐即派遣使者前往宋国朝见宋太祖,向宋太祖征求李璟的身后事宜。宋太祖赵匡胤决定恢复其李璟的帝号,谥号为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庙号元宗,皇陵为顺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