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对验神性的构建的缺陷与不足,由于爱和信仰之维的缺乏,《狂人笔记》式的写法似乎走向了一条死胡同,这时宁芩转而探寻人性中最接近于神的那一部分,写出了像《神鹰》和《幻灭的春天》这两部力作。然而这种放弃验,而从经验和先验的对神性探索的方式,最终导致了神性的彻底幻灭。

宁芩和狂人缺少什么?缺少爱与希望!

天上的白云只朝着一个方向走,她们不会后退,她们永远不会迷失方向!可这个世上的人,杂乱无章地走着,他们早晨往东,下午向西,今天朝南,明天往北,瞻前顾后,畏畏尾,像一只无头的苍蝇,乱蹦乱跳,最终,生和死都在同一个点上,真是可怜啊!啊啊,白云就是天道呀!可惜世人视而不见!天道时时刻刻在向世人呈示,世人只是疾目无光,他们的一生全在黑暗里度过,可怜啊!4

要活下去,要活着,活着见到光!

写出《狂人笔记》的宁芩就是一个“属魂的作家”,这里所说的魂既不是理性的也不是非理性的,它是指思想、意志和情感以外与终极存在状态中的人的内有之“灵”。它不是把人仅仅放在经验的层面上,而是把个体人的价值与个体价值结合在一起,把人的生存引入神圣的本源,由此诞生了属于自己的神圣景观。这个神圣景观有三个部分有机构成:信仰的对象是道德自我完善的神圣象征,即人对于正义纯洁的确信总和,它是恒久不变的、庄严神圣的;信仰的目的是基于对生命的虔敬之心,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和负责,是个体生命在追求永恒的价值关怀之中而获得的越;信仰的情感体验是虔诚、敬畏、热忱。在宁芩身上有着一种与这种存在本源力求契合的要求,这要求植根于宁芩的生命深处,呼唤神圣的启示和不灭的信仰。在《狂人笔记》中,他通过与神圣存在生关系来确定人的存在,面对“上帝”来寻找人的位置,追求神性价值的验立场,将生存价值和信仰和真实的建立这一问题重新提出,并深刻剖析了人们的精神危机,显示出一种难能可贵的严肃和真诚。

字里行间,嵌着狂人疯掉的理由

另外,我本人至少到目前为止,精神还属于正常的。以后如何就不知道了,呵呵。

2、你是医生吗?

答:对。我曾经是医生。

但现在不做临床工作了。

我曾经在临床工作过十多年,主要从事神经内科的工作,就是脑梗塞、脑溢血、面神经炎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工作。

我想提醒的是:神经科和精神科是完全不同。口头禅的“神经病”,不是医学科学上所谓的“精神病”。

医学科学上的神经病,是指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等实质性损害,进而影响到功能;精神病一般没有神经细胞的实质性损伤,但神经细胞的功能紊乱,出现幻听、幻视等神经细胞反应过度等……

但是,我曾经在中国规模最大的精神病院进修学习过半年,对于精神病人的精神混乱是记忆深刻,甚至于是惊心动魄地难忘记!

也许,这是我创作这篇小说的最初的灵感及写作冲动吧。

3、其实在看到狂人笔记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其与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是不是有一种关联。然后,看了许多遍,看了许多篇。一直不敢下定位。这样的文字。沉重又明朗。让我无所适从,所以,想多听听作者和大家的意见,多学习,敬请各位读者给予更多的指点。

答:有关联的。

因为鲁迅先生是我最喜欢的近代作家。鲁迅的作品我经常和反复读的。

4、刚看了开头就被情节深深吸引了别具一格的文字虽然很长但会一直读完的很值得品读的文字为作者的喝彩问好。这书有没有出版?我要买一本。

答:谢谢的喜欢!感谢您的光临阅读!

本书没有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