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落到这样的程度,皇帝心中就是有再多的后悔也是无济于事。因为皇嗣的问题朝廷已经乱成一团,如果不是他还活着,这些家伙都能直接起兵造反!皇帝对那些手握重兵的郡王恨惨了,一心想要一个能压制这些人,甚至彻底解决这个难题的接班人,但这样的人哪里是好找的。

再有一种却是心思颇多,有几个居然还打着跟内侍套近乎的主意,看得君长宁不知道说什么好。你一个还没有拿到功名的学子,在皇帝的眼皮子地下跟内侍套近乎是要怎样,难道还打算知道内围的事情不成?

下头时不时传来欢呼声或者丧气的声音,又是有人哭又是有人笑的,但随着一张张榜单贴出来,齐家却一直都没有回来的打算,君长宁越是等着脸色越是好看,自己有几斤几两他也是清楚,总不至于真的中了会元吧,这年头他虽然是想过,但也知道自己也就是图一个四平八稳,还不到才华横溢的程度。

君长宁还不知道自己随口的一句吩咐,结结实实的收获了一颗心。冷自远自此将他当做了良师益友,只觉得自己这辈子除了老母亲之外,对他最好的人不过如此。就是新娶进家门的媳妇偶尔还会露出不屑的眼神,他也知道那个女子惯来有些看不起自家的,要不是父亲去世之前定了婚约,对方家里头又是个守约的,这桩婚事绝对成不了。

君长宁容貌出色,为人做事又自由一番风度,自然很快招了别人的眼,有些心胸开阔的学子只赏识他的人才,有些却心底已经记恨上了,只觉得在一起的时候被抢走了风头,君长宁也不屑于跟这些人为伍,这般小肚鸡肠,就算是做了朋友,以后说不准也是要后头捅你一刀的货色。

君长宁知道这位掌柜的不同于其他地方商铺的掌柜,据说还是个秀才出身,当初君老爷对他有恩,后来才会自愿当了书铺的掌柜,当下也不摆着主子威风,只是笑道:“叔叔可别多礼,你是我父亲的好友,可当不得这礼数。”

小二只知道他们是一起过来的,这时候听他叫少爷,自然以为是那家的下人,便说道:“正是在后院,用了最好的草料喂着呢。”

当初皇帝召唤入宫的一共有四人,分别是醇亲王之子燕弘,贤郡王之子燕定,端郡王之子燕恪,康郡王之子燕翔,谁知道这些人入宫之后,一直不着调的敏亲王也来横插一脚,愣是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个所谓的嫡子,叫做燕祺的送进了宫,还美其名曰皇帝不能厚此薄彼,但谁都知道敏亲王妃根本只有一女,这个嫡子身份十分可疑。

想通了这点,君长宁倒是也不觉得有什么好困扰的。等回到君家就直接去了书房,找到君老爷将这个事情一说,倒是君老爷有些犹豫,他虽然没有见过顾玉荷,却也知道那姑娘品行是不错,但长相非常一般,跟自家儿子倒是有些不般配,再说顾家底子太薄,别说提携长宁,出了事都帮不上忙。

君长宁跟施文华说不上什么交情,当年他在青山书院读书的时候,这位是在施家的族学读书,后来施家不知道打着什么主意,想了办法让他拜师顾庭兴,两人才算得上是师兄弟。只是那时候君长宁闭门苦读,两人之间不过是泛泛之交。

只要有实力就不用惧怕,君长宁只知道他现在最要紧的任务,就是增强自己的学识,将来科举的时候才能一举高中,等那个时候自然不会像现在这般无力,越是显眼的名次要是容易入上位者的眼睛,当今圣上虽然早年的时候迷恋过一阵男宠,但现在对这些却是深恶痛绝,到时候他自然会更加的安全。

顾庭兴微微一笑,对着自己女儿说道:“去告诉你母亲,将东西送过来吧。”

君长宁一直知道顾庭兴有收自己为徒的打算,为此没少被程越无挑衅,这会儿淡淡一笑,开口说道:“学生还未恭喜夫子得以升迁,今日原本是为了拜访程夫子而来,见到老师倒是意外之喜。”

君家自然不会将这件事宣扬出去,从大悲寺回去六姨娘就别送去跟七姨娘做了伴儿,只是她的待遇还没有七姨娘来得好,反正不过是个妾氏,她甚至不如七姨娘那般还有一个娘家时不时来问候一下,就是死了也不会有人知道,更别说为她讨公道什么的。

君长宁知道君老爷更多的是对母亲离开的悲痛,他一个半路穿过来的孙子尚且这般放不下,更何况是跟寡母共同扶持走到现在的父亲。君长宁接过了丫头手上的药粥,自己走进了书房,因为守孝的缘故,君老爷跟张氏要分房而睡,这会儿住的房间是他平时的书房。

“十郎,我的好十郎,以后咱们君家也是有门第的人家啦,以前你爷爷天天念叨着科举,只可惜造化弄人,谁知道现在我的十郎圆了老爷子一辈子的梦。”在老太太看来,秀才已经是很了不得的事情了,至于以后能不能考中举人什么的,要是可以她自然开心,要是不行的话,一个秀才也能让老爷子在地下瞑目了不是。

那边张氏已经收拾妥当,君长宁连忙带着两位去了外院,被嘲笑了一顿才又回去,谁知道等他进了老太太远在的时候,就瞧见明珠守在门口,看见是他过来露出几分笑容,却压低声音说道:“老太太有些累,这会儿歇着呢。”

所以在收到家中来信之后,燕弘心中复杂可见一斑。他离家五年,醇亲王几乎是不闻不问,甚至连过年的时候都从未让人接他回家过一次,每次都是君长宁早早的赶回来,只为陪着他不让他那么冷清。

君长宁开始明白过来,君老爷的意思是老太太一辈子也就这一个心愿,想着小孙子能考得功名,如果他有把握的话来年就去考一下,到时候老太太就算是去了也能安了心。想到老太太对自己的疼爱,君长宁哪有什么不愿意的,当下说道:“儿子自觉有几分把握,总能拿一个功名回来。”

君长宁并不知道季弘的想法,只是将这边的事情安排的妥妥当当的,君家即使是过年的时候,有一些铺子还是得开着,倒是有下人能过来送饭送菜,不至于让季弘饿死了,这些年每年都是如此,大家也都有了经验。

君长宁自然是从始至终都要站在季弘这边的,金通显然对自己的才学十分有自信,第一个就选了诗词,这个年代的诗更偏向于七言绝句,君长宁在这方面才学有限,用程越无的话说就是,挺机灵一孩子,写诗愣是没啥灵气,不过是讲究一个工整罢了,幸好科举也是不讲究诗词的。

不得不说,小孩的外貌还是很有欺骗性的,金通被他这么一瞧倒是消了三分火气,冷哼一声说道:“你倒是认真,怎么不跟着季弘去了?”

那边的季弘也停了动作,大概是打拳的关系脸上多了几分红晕,脸色看着倒像是好了许多。见君长宁的模样,忍不住笑着说道:“十郎,不如进去梳洗一把吧,否则仪表不理,进了学堂父子可要教训了。”

从燕祚的名字看来就知道,醇亲王对自己第四子的期盼。祚,赐福,甚至带着皇位的意思,据说这个名字还是当年醇亲王亲自入宫,向皇帝求来的。而现在送燕祚入宫,显然是为了将来的太子之位。

君长宁在不自知的时候让程越无老师背了个黑锅,当然他如果是知道的话,说不定会让这个锅底更加黑一些,没办法,谁让那家伙一直捉弄不到自己,越的“幼稚”起来,整天琢磨着跟小孩作对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还别说,小胖子今年九岁,虽然人不高但体积还挺大的,往那儿一站还挺有气势,身边还跟着一个小厮,脸色有些难看的想拉着他家少爷回去,但小胖子哪里能听他的,只是威胁着要是敢回家告状的话,他就直接让奶奶把人换了,小厮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敢忤逆这个小祖宗,毕竟老爷吩咐的事情没办到老爷不一定知道,老太太要换人的话,老爷也是拦不住的。

看见小孩摇了摇头,燕弘心中暗道果然如此,谁知道小孩下一句就说道:“这边肯定比我的房间贵很多,我可不能随便浪费钱,爹爹赚钱可不容易,风吹日晒披星戴月的,我可不能坐享其成。再说啦,我是来读书的,又不是来享福的。”

不过敬佩归敬佩,当有些不着调的事情放到他自己身上的时候,君长宁只能苦笑了。就像是现在,程越无画什么不好偏要画树叶,还得是种在后山那边的树叶,看了几十年愣是说自己不记得,让小徒弟给他摘几支过来瞧瞧。

君长宁皱了皱眉头,大山会说林家少爷,大概就是林大人家的少爷,说起来他也是要叫一声表哥,毕竟自家大姐姐嫁过去之后,两家也算是拐了弯结了亲。不过这边距离宁邑还有半天的路程,如果马车坏了,那这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倒是真的为难了那位小少爷,难不成还得走着回家不成。

当然这也是为什么面对程越无的时候,君十郎倒是多了几分耐性,不然就是他休养再好,整天被折腾就算是不累也烦的慌不是。程越无倒像是越喜欢这孩子起来,小小年纪能忍人之不能忍,长大了那还得了,如果他小时候知道忍耐的重要性,固然没办法一飞冲天,但姨娘说不得能过上几天安稳的日子。

听着齐家的哭喊君十郎顿时有些头疼,只能安慰着说道:“快别哭了,我这不是没事吗,老师跟我闹着玩儿呢。”

等转了一圈,君十郎也不用孟玉卿送回去,自己带着齐家往回走,齐家有些闷闷的问道:“少爷,我们是不是也外头去带饭菜吃,我怕那些东西你吃不惯。”

君老爷看着比自家儿子还要更紧张一些,时不时的拿帕子擦着头上的汗,他人又胖,这会儿功夫就显得大汗淋漓了,君十郎有些看不下去,回头喊了随从过来:“你先扶着爹爹到马车上休息,不过是报名,我自己就可以的。”

远远的果然看见一群人过来,金明顿时提高嗓门喊道:“咱们君家的大表妹可不是那么好娶的,要把新娘子娶回家,那还得亮出点本事来。”

听了这话,君十郎倒是把注意力转到那男人身上,见他瞧的饰花样都十分年轻,暗道这家伙不会是还没有娶到自家大姐姐,外头就有了小三儿吧!这样一想君十郎可淡定不起来,虽然这个世界小三也是合法的,但一般的人家,正房夫人进门前是不准闹出事儿来的,更何况林家之前那环境,也没有通房丫头的存在。

倒是老太太不以为然,在她看来这门亲事也是顶好了。林家虽然没钱,但也是大家族没落下来的,林子墨又是旁支末系,家里头一点儿借不上力,以后肯定多有倚靠君家。她也相信儿子的相人本事,林子墨但凡知道礼义廉耻,以后也会对大姑娘好一些。他若是进了官场,以后说不准还能照顾十郎一些。

七岁的君雅宣向来跟二小姐不对付,又被她母亲教的有些小心眼,听了这话冷哼一声说道:“那是因为大姐姐年纪最大,自然绣得最好,以后等我长大了肯定也能。上次十郎还夸我来着。”

等十郎小少爷出生之后,那李氏更是变本加厉,连面子请都不全了。张氏虽然嘴上说的决绝,但毕竟是血缘相连的弟弟,两人一同生活了十几年,没有感情那才是假的。更何况当初继母进门对她还算照顾,父亲离世的时候又再三嘱咐他们姐弟相互扶持,谁知道她一贯的扶持居然就养出了一个白眼狼。

不是因为门槛儿太高,而是因为自己太弱小,君十郎并不知道自己不经意的一句话带给别人怎么样的顿悟,他这会儿还在懊悔自己刚才的丑态百出呢,幸好没被家里头的一群小姐姐看见,不然的话她们肯定得笑话自己,这时候君十郎倒是有些庆幸,大悲寺为了照顾女眷分成了里外两院。

君老爷亲自走过来将儿子拉在手中,笑着说道:“我拉着十郎走,等他确实走不动了再让人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