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武将们,同样跟着高喊,这不仅仅是口号,更是他们心中的誓言。

秦王亲临函谷关,武将们有着小小的兴奋。

对于劝降孟通的理由,他一点底气都没有,但若不用那个理由,根本想不出还能有别的劝降理由。

在陇山一带,有大量的养马场和相应的官吏,由太仆管辖。

“各地十六七岁男丁,陆续被征召加入军中,即将开始操练。”

这里可供脚踏的地方实在太小了,稍微不小心,就有可能摔下去,一命呼呼。

在这段时间里,子婴时常跟武将们交流,讨论行军打仗、兵马操练、军纪士气等问题,充分了解这时代的武器装备,让子婴懂得了更多军事知识。

看了一阵子后,刘邦、萧何也走了过来。

果然,到了午后,部下报告,敌军中有个叫郦食其的人,带着两个箱子,前来求见杨栋。

他随即看向杨栋、秦应、赵桐三人,说道:“杨栋、秦应、赵桐,三位爱卿镇守武关已多有时日,辛苦三位了!”

右边之人名叫董巨,军职同样为都尉。

不知不觉间,已经很晚了。

王家四人站起。

刑场上,赵高三族二百三十一人皆跪在这里,手脚被铁链绑住。

有尉缭出任丞相,按照商定好的大政方针行事,要保住大秦,改变历史命运,还是有希望的。

子婴连连点头,认真聆听着,虽然他已有了解决危机的办法,但一个人能够考虑到的问题终究有限,还需集众臣之智慧。

程开出列道:“臣附议!”

在现代的时候,他喜欢看历史类网文,多次代入中的角色,把自己想象成帝王。

想到了这个人选后,积压在心中的郁闷之气,随之消除了不少。

现在这个嬴子婴,并非原本历史上的那个嬴子婴,而是现代人物灵魂穿越而来。

只听项羽继续说道:“继位的是扶苏长子嬴子婴,让尉缭为丞相……”

他把从孟通回信中所了解的情况说出来。

对于嬴子婴这个人,众人没什么了解,对于尉缭,在场许多人深知其名,这可是一个人才。

即便如此,众人也不以为然,秦国已经惨重失败,成年男丁所剩无几,大家都觉得,秦国覆灭在即,绝无东山再起的可能。

赵歇首先大声道:“暴秦不灭,决不罢休!有上将军在,暴秦必灭,赵国唯上将军马首是瞻!”

自长平之战后,秦赵世仇,后来赵国被灭,秦国一统天下,赵国的贵族和宗室,仍然仇视秦国。当初是项羽率军北上巨鹿救了赵国,才有了巨鹿之战,赵歇对项羽心存感激。

随即,项羽站了起来,抬起紧握的拳头,一副仇恨的眼神,誓言道:“赵王说得没错,暴秦不灭,誓不罢休!”

随后,项羽目光再扫视各诸侯,说道:“即便有函谷关,子婴也休想挡住我百万大军。楚军作为联军主力,自当担负起攻城重任,诸位也得一同出力。首先由楚军攻城,若连攻三日还未攻破,再由诸王之军轮流攻城。”

话音落下,赵歇道:“赵军愿接着攻城。”

项羽目光再扫向诸王。

韩成和田假两人兵力不足一万,能自保就不错了,根本无力组织攻城,两人先后都看向魏豹、韩广。

韩广兵力不多,很珍惜这点儿家底,见项羽、韩成、田假都看向自己,自知无法退缩,朗声道:“赵军之后,若函谷关还未破,燕军愿攻城一日。”

魏豹接着道:“燕军之后,魏军接替攻城。”

项羽朗声道:“好。五日之后,由楚军攻城。”

他发出命令,由龙且负责攻城事宜。

进攻函谷关这类险要关隘,需要有专门的攻城器械。巨鹿之战后,楚军一路势如破竹,并未做好攻城战的准备,需要时间制造攻城器械。

随后,项羽摆下筵席,跟众人一同用膳。

在帅帐外站岗的执戟郎中韩信,时刻关心着帐内动向,项羽和许多人的发言,都被他听入耳中,他一颗心,强烈渴望着参与其中,可惜项羽不是好主子,明珠暗投,这些日子来,一直在郁闷中度过。

————————

函谷关,子婴起床后,侍从端上洗漱之物。

在唐代之前,普遍是一日两餐,这时期不存在早餐。

子婴洗漱之后,把孟通唤来,了解物资储存情况。

孟通向子婴详细汇报。

像箭支、油料、铁蒺藜这类守城作战的重要物资,都有较为充足的储备,要是敌人攻城,能够给予有效杀伤。

随后,子婴让孟通带路,视察关城内各处情况。

对于坚守函谷关,子婴最关心的是作战物资情况,首先来到兵器仓库。

仓库区有多间屋子,进入第一间屋子,只见屋内堆放着一捆捆的箭支,青铜箭头属于三棱箭头。三棱箭头拥有三个锋利的棱角,在击中目标的瞬间,棱的锋刃就会形成切割力,有利于箭头穿透铠甲,直达人体。

孟通道:“共存放有五十万支箭,足够用上一段时日了。”

五十万支箭支,看起来虽多,真要是到了作战时,五千弓箭兵每人只能射出一百支。

不过,在守城战中,交战双方都会射出箭支,可收集敌军射来的箭支再使用。

子婴已发出命令,调集关中各地库存的箭支,运往函谷关,现在应该已经在路上了,在秋收结束后,所有工匠会全力生产,基本上不会出现箭支不足的情况。

再进入第二间屋子,存放有大量油料和铁蒺藜。

油料的作用不言而喻,可进行火攻。敌军攻城时,向敌军士兵或攻城器械洒出油料,再用火把或箭头烧火的箭支点燃。特别是针对连箭都射不穿的大型攻城器械,火攻颇为有效。

铁蒺藜有三根尖刺,是军队中常用的防御器材,可在道路、防御地带、城池四周布设,军队驻营时,也可在营区四周布设。

视察完消耗性物资后,来到兵器库,矛、戟、刀、剑、弓、铍等皆有。

子婴对每种兵器,都要仔细检查一下。

除了箭支这类细小兵器外,那些稍大点的兵器,兵器上皆刻有字。

子婴拿起一把剑,刻有“十三年寺工”,在间隔出一字距离后,刻有“工平”二字。

“十三年”指的兵器制造日期,为始皇帝十三年;“寺工”指的是制作兵器的工官名字;“工平”二字,“工”指的是工匠,“平”指的是工匠的名。

这样一来,兵器是什么时候、从哪里生产出来的,可以追根问底,如果制作的兵器不合格,将会追究相应工匠和工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