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侯府门下的管事站在大门口,看着眼前的那个小小的少年,皱着眉头挥手:“你这乞儿,这里是平阳侯府,不是你能靠近的地方,速速离去。”

一切已经尘埃落定。

一个魁梧矫健的男人扑了过来,把顾明熹护在身后,出手如风,长刀舞过一道寒光,斩向黑衣人。

“大人还有何吩咐?”沈绿绮平静地问道。

这一世,他将她捧在手心,放在心尖,盛宠无双。

能生出沈绿绮那样出色的女儿,卫氏年轻时自然也是个国色天香的美人,但如今她削瘦憔悴,槁枯如柴,已经寻不出半点往昔的风采。

顾明熹对着沈绿绮的母亲还是敬重的,他跪了下来,规规矩矩地行了个大礼:“是,儿给姑母请安了。”

他从袖中取出了一方印章,双手奉上:“仓促之间,无以为证,儿将父亲贴身的私印带来了,请姑母过目。”

方嬷嬷过来,接过那印章,转递给了卫氏。

卫氏与庐州的长兄平日素有书信往来,自然认得那方印章,不会有假,深信不疑眼前这孩子就是娘家的侄儿。

她的眼泪滚落了下来,急急地问道:“好孩子,你怎么一个人过来了,家中其他人呢,现下究竟如何,你快告诉姑母。”

顾明熹俯首不敢吭声,实则是他心虚。

卫氏死死地抓着那方印章,咳了起来,咳得撕心裂肺,沈绿绮慌忙过去跪在床边,抚她的胸口。

“母亲,您保重自己,身子要紧,莫要着急。”

卫氏一边咳着,一边嘶声道:“到底怎么样了,好孩子,你快说话呀!”

顾明熹无奈,做出悲痛之态,但他实在挤不出眼泪,只得以袖掩面,低声道:“家中大小皆亡,只余我一人而已。”

卫氏亲耳听见这话,心中的希望又化成了泡影,她受不住这骤然的大喜大悲,猛地吐出了一口血。

“母亲!”沈绿绮失声痛叫。

屋子里服侍的仆妇和丫鬟们一阵手忙脚乱,都围了过来。

为卫氏看病的大夫这几日不敢离开寸步,这时赶紧进来,看了半天,什么话也不说,只是一直摇头叹气。

沈绿绮见这情形,如坠冰窟,浑身发抖,泪水从她的眼角滑落,沾湿了粉腮。

顾明熹心疼不已,过去轻轻地扯了扯沈绿绮的衣袖。

他本意想安慰两句,但无论是陇西王府的公子、还是后来的大司马,都没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嘴巴张了张,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只能笨拙地道:“你、你别哭,都怪我不好,我不该来这里,反而惹得姑母发病。”

卫氏本来人都有点迷糊了,隐约听见了这话,却忽然清醒了过来:“楚晏,孩子,你来。”

顾明熹应了一声,过去半跪在卫氏的床前。

卫氏伸出颤抖的手,摸了摸顾明熹的头:“姑母这病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了,不与你相干,你不要说这些见外的话,姑母见了你,心中只有欢喜不尽。天可怜见,我卫家还能有血脉留存,我这下即便是走了,也能安心了。”

沈绿绮用帕子捂住了嘴,不敢哭出声来。方嬷嬷红着眼眶,不停地用手去拭擦。

卫氏看着顾明熹,想起了旧日兄长对自己的关爱呵护之情,更是忍不住落泪:“你父亲临去时是什么情形,他可有什么话语留下?”

顾明熹想起了当日城门上那些死状凄惨的卫家众人,哪里敢说,只能含糊地道:“当时乱得很,庐州被围困了两个月,最后,父亲、兄长并两个叔叔都亲自上阵迎敌,可惜还是败了。”

卫氏又咳了起来,泪流不止。

顾明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抬起眼来,直视着卫氏,目光殷切:“我见到父亲的时候,他已经不行了,临去前,他抓着我的手,交代我到洛安来找姑母,他说,卫沈两家有婚姻之约,如今兄长去了,卫家余我一人,叫我不负旧盟,代替兄长履行婚约,我此来即为此事,求姑母成全。”

前世,沈绿绮原本就是他的妻子,更是沈父亲自将她送到他的手上,有了这一层的关系,顾明熹说起方才那些言语,自然是理直气壮,他不过是提早几年来接他的夫人,有何不可?

顾明熹的话一说完,屋中众人都有些发怔。

有人开始骗婚,人民群众都被他的厚颜无耻惊呆了。

第4章

沈绿绮不禁想起了卫楚昭。

去岁的时候,卫楚昭曾专程来洛安拜见卫氏,在平阳侯府小住了半月,他颜如冠玉,性子温润,有朗朗君子之风,更是文武双全的英才。沈绿绮心中早已经认定了良人,再无旁念。

谁知一转眼却是阴阳两隔,空许佳期如梦。沈绿绮心中大恸,身子摇摇欲坠,樱桃连忙扶住了她。

卫氏也呆了一下,

脸红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