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器局经过整顿也慢慢走上了正轨,经过优化后的军器局生产完全按照流水线方式,将装备分拆成不同部件。每个工位只负责一道工序,每天都在干同一道工序,就意味着熟能生巧,生产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读书为了什么?为什么要读书?远远不是什么修齐治平所能概括的,读书科举目的还是做官,只有成了官才有特权,有了特权就能得到好处,好处自然就是土地。

刚刚摆平了军器局案,怎么还不消停。大明正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时刻,怎么可能会有亡国之虞?

“谢公子!”

这种强制的卫生要求招致了工匠们的极其不理解,在他们看来,一群苦哈哈的干活之人,为何非要收拾的那么利落。

朱瞻基打了个冷颤,老爹说的太对了,现在他们父子就是一个整体,老爹若是垮了,作为儿子也会跟着倒霉。

“诸位都吃饱了吗?”

朱瞻基暂时无力改变这样的现状,只能尽自己所能让他视线内的工匠过得好一点,有一点人生的追求。

程芦山再次向朱棣叩首道:“皇帝爷爷,草民愿意去户部任职,草民出言无状,请陛下降罪!”

“奴婢在!”

“臣工部主事李显明。”

所有士兵可都看到了王二带着他的小旗相互扶持这一起跑到终点,他们这些跑的快的人还在嘲笑王二傻,有吃肉的机会都不知道抓紧一点时间,还去看顾那些拖后腿的。

看着整队完毕的新兵们,朱瞻基站在他们前面高声说道:“我乃大明太孙朱瞻基,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我朱瞻基一个锅吃饭的兄弟,我将与你们一起参加晨跑训练,你们跑多远,本宫就跟着跑多远。有没有信心赢过本宫?”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朱瞻基根本不知道军器局大使因为自己接管军器局,回家竟然上吊了。

听完朱瞻基的禀报,朱棣说道:“你这样选兵是能选出精兵,可是对大明来说却没有任何意义。”

嫂嫂这是拿出了最好的吃食给他,这让他怎么吃得下。自己不动筷子肯定谁也不会去吃。

“娘!是儿子回来了,儿子给娘磕头了。”王二对母亲非常孝顺,赶紧跪地磕头行礼。

“卑职来房山任职也有两年了,可以说房山的每一个村落卑职都走过,要说有什么能让百姓过的好一点的办法,无非是兴修水利,提高土地亩产。鼓励百姓利用山地种植桑麻,养蚕纺麻,以桑麻之利贴补土地粮食之不足。奈何这个办法根本就行不通!卑职也是束手无策。”

“没那么夸张,本宫想在你的房山县招募一些护卫,房县令能否给贵县发个告示?”

果然旨意如期而至。

随着两只虫儿都放进了斗盆中,两个陌生的同类都感受了对方的气息。双方在斗盆中不断游走,却始终不进行接触。

“千真万确,孙儿是大明的储君,行事自当为大明着想。”

“皇爷爷,这蛐蛐弄来就是为了让它相斗,怎么才能知道哪一只最好呢,就要通过让它们不停的厮杀,能赢到最后的虫儿才是最好的斗虫。

“你我夫妻何必多礼,快快起来,这些日子苦了你了。”

光禄寺的饭菜难吃朱棣也是深有体会,不过他倒是理解光禄寺的难处,给皇家提供饭菜,好吃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安全。

可是这位要饭出身的皇帝,一点经济常识都没有,只看到了印制纸币的好处,却看不到滥发不回收的坏处。到了今年,市面上一石米竟然需要五十贯宝钞。

可是这个孩子却忍下了这口气,以另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与文官对抗,最后却落了一个落水死的下场。

“那好!大侄子别忘了把银子给本王送去。”

对比一下,是现在的生产成本高,还是之前的生产成本高?不给匠人提高待遇,匠人们怎么有动力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甚至发明出更好的产品。

如果现在有匠人能够造出可以连发的火铳,孙儿愿意付十万两银子奖赏发明人。”

“火铳!顾名思义,需要点火才能发射的武器,没有火药弹丸那就连烧火棍都不如。怎么可能有什么连发的火铳,你这也太异想天开了。”

“火铳、火炮发明出来之前,可有人能想到,居然能用火药做武器,这世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做不到是因为时间不到,投入不够。”

朱棣被孙子给问住了,是啊!火药没出来之前,再有想象力的人也想不到还有这样的武器。

“难道这世上真有能够连发的火铳吗?”

“这孙儿也不知道,不过孙儿知道火铳发射需要枪管,若是将多根枪管组合到一起,同时装上子药是不是就能实现连射呢?”

朱棣琢磨了半天说道:“有道理啊,一根管子能响一次,要是十根管子是不是就能连着响十回呢?”

“孙儿只是说有这种可能,至于能不能行,需要专业的人才去钻研才能知道可不可行,皇爷爷与孙儿都是外行,咱不能外行指挥内行。”朱瞻基赶紧把这个话题岔开,真要让老爷子认真了。提前把那三眼铳那种中看不中用的东西搞出来,得浪费多少资源。

“基儿这话没错,外行不能指挥内行,那是瞎指挥,就跟打仗一样,若是大军交给一个狗屁不懂的人指挥,那不是去打仗,那是去送命。”

“皇爷爷是军事大家,这天下没人是您的对手。您是咱大明的第一名将,什么张辅、柳升都只配给皇爷爷打打下手。不过皇爷爷您同不同意将军器局独立出来?”

“朕原则上答应了,不过以后军器局是朕直管,你就是帮爷爷打下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