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营帐内,这里仍然灯火通明,章邯在帐内来回踱步,在等待着孟通的回音。

即使是后来向农耕民族转变,秦国善于养马、重视养马的优良传统并没有消失。

“臣已命人赶往龙门渡、风陵渡、蒲津渡,筹划建造防御设施。”

士卒们每人都背着另外一套衣服铠甲,现在是不能拿出来穿的,要翻越到武关后方后,才能换上干净没有破烂的衣服。

从现代而来的子婴可受不了,只要条件允许,每天洗澡一次。

这时候,张良看着挂起来的武关一带地形图,希望能从中寻找出绕过武关的捷径。

王威挠挠头,若有所悟。

随后,子婴朗声道:“赵高弄权,祸害大秦三年,以致大秦危难。现赵高已除,大秦君臣当团结一心,共御外敌。”

左边之人名叫李必,年龄跟骆甲差不多,军职为都尉,统领此地的骑兵。

“大王,已到亥时四刻!”

子婴站起来,面向王家四人,说道:“大秦危急,征召十六岁以上男丁从军。王元,寡人希望你能像祖上三代那样,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一年多以前,李斯和全家就是在这里被公开处决。

回到咸阳宫的后宫,时间已是子时晚上11点,此时的嬴子婴,心情已不像上午时那么沉重。

尉缭继续道:“关中进可攻、退可守,只要能坚持三年五载,渡过男丁短缺之危,跟重新复国的关东诸侯相比,我大秦仍有优势。”

邹离首先道:“臣赞同前太尉任丞相一职。他从国尉到太尉十余年期间,大秦从将军到士卒,将士皆心服。如今大秦岌岌可危,臣相信,尉缭定能担此重任。”

高高在上的子婴,望着丹陛下跪拜的群臣。

子婴绞尽脑汁、思前想后,终于想到了一个合适人选。

大王如此怪异的举动,屋内几个人都一脸懵逼。

众将向西边望去,狭窄的道路上有骑兵出现,骑兵越来越多,很快,众将看到了秦王的大纛。

在西城门前,道路宽敞起来,王元、王威在秦王左右两侧,护卫着秦王前进。

“拜见我王!”

武将们齐齐作揖,神态恭敬,对秦王有着敬畏之心。

子婴下马,同样向众将们作揖,以示对将士们的谢意,朗声道:“众卿守卫函谷关,拱卫大秦,辛苦了!”

孟通道:“保卫大秦,乃是臣等之职责。函谷关都尉以上军官皆在此,恭迎我王前来。”

随即,孟通一一介绍起来。

在函谷关,孟通为主将,秩俸为真二千石。

两名副将分别为杜真、桓斌,秩俸皆是二千石。

随后,孟通带着子婴进入函谷关关城。

在现代时,子婴曾到过函谷关景区,遗憾的是,函谷关关城建筑已经不复存在,只遗留下少量遗址。现代函谷关景区关城,是后来建造修缮的。

现在,子婴终于一睹真正的原貌。

在得知秦王驾到后,函谷关三万五千将士全部都出来了,站在关城各个位置,迎接秦王到来。

行走在关城内,子婴既观察函谷关建筑,亦观察着众将士。

将士们的目光,皆聚焦在年轻的秦王身上。

从兵士们的神情中,子婴感受到他们对秦王的拥戴,对保卫大秦的信心。

子婴刚抬起右手,想要向将士们挥手致意,很快就想到,这是在古代,不存在这一套礼仪,随即把右手放下。

一路上,子婴既注意将士们,亦留意观察函谷关环境。

对于古代重要关隘,每个关城基本上都是五脏俱全。

在这关城内,有主将跟众将议事的议事厅,有士卒住宿的宿舍,有储存兵器物资粮草的仓库,有养马的马厩。

穿过关城后,子婴登上东城墙,城墙呈南北走向,高度接近二十米,相当于六层高的住宅楼,宽度好几米,长度一千多米。

函谷关东门有两道门,每道门上方都有一座关楼,关楼有三层,楼顶各饰丹凤一只,所以又叫“丹凤楼”。

子婴登上丹凤楼第三层,放眼向前方望去。

在函谷关东城门前,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名叫“弘农河”,现在的弘农河水位,同样是比现代时高出很多,河面更宽。

在弘农河东西两岸之间,一条桥连接着。

敌军若要进攻函谷关,士卒需穿过桥梁,再在河岸到城墙之间的区域,摆开阵势组织进攻。

守卫关城之秦军,有投石车、大型弩箭,从河岸到城门这块地域,不在其射程内的面积并不多。

换言之,无论敌军有多少人,都无法同时大量投入兵力进攻,只能投入有限兵力逐次进攻。

这就是函谷关的易守难攻之处。

“大王,在五日前,敌军已抵达关外,就在那边安营扎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