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有关中和蜀地两个大粮仓,有四个关隘和黄河天险拱卫,还拥有优势天然养马场,如此之大的地利优势,是关东任何诸侯国所不具备的。

目前,兵器库中的武器铠甲尚有一定存量,才能让兵器作坊工匠们腾出手来,到农田中帮助秋收。

带路的士兵率先通过,为了给士兵们壮胆,周勃最先跟上,过这陡峭之地,让他胆战心惊。

军中的伙食,以墩饼和小米粥为主,偶尔才能有肉食,让子婴颇为不习惯,一天吃两顿饭,子婴同样很不习惯,好在他作为君王,早晨和晚上可以另外吃点零食。

张良道:“武关一带的地形,虽比不上函谷关险峻,但也难以急切间攻下,唯有寻找其它小路。沛公可寻找熟悉附近地形的村民或降兵了解,看看能否有小路绕过武关。”

出去后,王元对弟弟道:“二弟,你用不着在大王面前夸奖我,生怕大王不知。”

杨栋恭敬道:“臣身为大秦之将,保卫大秦乃是臣之职责。”

新王即位,三人都还是首次见到子婴。

子婴站起,正色道:“王元,寡人封你为嫖姚校尉,秩俸比二千石,明日随寡人一同赶往武关。”

亲眼目睹国君这样做,王家四人都很是感动。

在一个大木架上,赵高的尸身被高高吊起。

想到这里,子婴决定在明天处决赵高三族后,亲自去王家一趟。

尉缭继续道:“臣方才所说,是对外方面。对内,需重整朝纲,把被赵高破坏的朝纲重新恢复。李斯丞相是难得的能臣,他在任时,把大秦治理得很好,他定下之规矩,大部分可恢复遵从,少部分因情势不同做出改变……”

在九卿中,除了尚缺正职的郎中令和卫尉,其余七卿都不免紧张起来,希望大王说的是自己。

然而,如今他真的成为君王,内心却没有丝毫的兴奋,而是压抑与沉重。

他先从现有大臣中筛选,在这些人中,虽然大部分还是忠于大秦的,但赵高“指鹿为马”,许多能臣被杀害,在现存的朝臣中,根本没有大才能、大智慧之人。

在现代中的那个他,酷爱历史类网文和历史正剧,昨晚二刷《大秦帝国》电视剧,躺在床上用手机一直看到凌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当他醒来的时候,已经不是在自己的卧室,而是在这个地方。

秦国居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的一切,是他万万预料不到的。

孟通在信中,大骂章邯为秦奸,是可耻的叛徒,大骂项羽这个坑杀二十万降卒的恶魔,孟通和函谷关全体将士都誓死效忠大秦。

得知了这些事情,劝降失败,章邯反而有丝丝的喜色。

他投降项羽,并不是对秦国毫无忠诚,毫无感情,乃是走投无路不得已的选择。

照这么看来,秦国或许还有救。

同时,章邯不禁在感慨唏嘘着,要是昏君胡亥和逆贼赵高早死一年,秦国不会沦落到如今岌岌可危地步,他也绝对不会投降项羽。没有昏君胡亥和奸贼赵高扯后腿,秦军胜算起码大一些。

翌日,章邯来到项羽营帐中,把孟通回信呈给项羽。

项羽阅览着书信内容,当即就大怒起来。

“孟通,还有函谷关全部秦军,我要把你们全部都杀光!”

章邯心中鄙视项羽:你这个屠夫!就算是投降了,还不是要被你项羽杀光!

随即,项羽命人击鼓升帐,他要强攻函谷关。

项羽虽然不是合格的君王,但却绝对称得上是优秀的统帅。

楚军军纪严明,还算训练有素。

主帅击鼓升帐,要是一定时间内没有赶到帅帐,会遭到惩罚。

众将陆续到来,不多时就全部到齐了。

项羽把孟通的回信,给范增过目。

范增看了之后,眉头大皱,说道:“秦国没有了昏君和奸臣,军心士气必定会好转,只有强攻一途了。”

项羽道:“哼!暴秦没多少个男人了,就算有函谷关又如何?我定要拿下函谷关,攻破咸阳,把子婴烹煮了,把全部替他卖命的人杀光。”

就算有巍巍雄关,一旦楚军发动进攻,伤亡在所难免,就算攻城一方伤亡大很多,但秦军毕竟没多少人来牺牲了,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上将军,我愿出战!”

“上将会,派我出战吧!”

“上将军,我愿领兵攻城,定拿下函谷关!”

在场的武将们都十分积极,纷纷请战。

章邯则是一言不发,范增让他劝降孟通,他已经做了,已经有了交代,很不情愿再领兵与秦军交战。

等众将发言完毕后,老谋深算的范增说道:“以往东方六国数次合纵,皆被函谷关阻挡,就算秦国没多少男丁了,要拿下函谷关,我们还得要死不少人。也不能全部死的是楚军,便宜了其他五国,得让他们出出力。上将军,还是召集各王明日前来议事,再作定夺。”

项羽点头道:“亚父言之有理。”

随后,他发出相应的命令。

————————

崤函通道,是连接关中和中原的最重要通道。

子婴和三千骑兵们,沿着崤函通道一路向东。

崤函通道北临黄河,南依巍巍崤山,因其沿线主要穿行于崤山之中,并在关键节点上设有函谷关,故称为崤函通道。

在路途上,子婴多次见到了黄河。现代的时候就记载着,战国时期黄河水位比现代时高很多,现在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果然如此。

自西汉以后,黄河水位开始逐渐下降。到东汉时期,黄河逐渐裸露出河滩,稠桑原北面的黄河滩逐渐可通行车马,从而绕过函谷关,函谷关逐渐失去了它的战略价值。在东汉末期,东汉朝廷在函谷关西边建造潼关,取代函谷关的地位。

初四中午,队伍抵达了稠桑原,函谷关就在前方了。

函谷关之险,险就险在它是一个“塬”字,它是稠桑原上的一条裂缝。

这个稠桑原北侧紧靠黄河,峭壁绝立,南侧连接秦岭,塬上松柏密布,桑林丛生,根本无法通行。只有在塬中央,有一条雨水长期冲刷而成的裂缝,可以穿塬而过。

这条裂缝叫做函谷道,在裂缝东侧入口处建立一座关城,用来扼守函谷道。

函谷道长约十五公里,宽度最大时只有十米,最狭窄处仅有两三米宽,正可谓“车不分规,马不并鞍”,函谷关之命正因关口深险如函而得名。

从这里到函谷关,道路夹窄很多。

子婴命人先赶往函谷关,通知守将孟通准备迎接。

休息一刻钟后,三千骑兵、六千匹战马,分成长长的队伍,放慢速度行进,只是比步行速度略快而已。

一路上,子婴再仔细观察着函谷道,时而仰望上空,谷深五十至七十米,两侧坡度四十至八十度,谷底有蜿蜒道路相通,崎岖狭窄,空谷幽深,如入函中置身于其中,如入函中,关道两侧,绝壁陡起,峰岩林立,地势险恶,地貌森然。

走到最夹窄处时,骑兵和战马,只能逐个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