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太后早命人备了各样口味儿的元宵,林靖随着大嫂越氏一到,林太后便单令人将林靖带到跟前说话儿。

林萍总这样往娘家跑,越氏疲惫的同时,又有一些心软。倒是林翊,丝毫没有心软的意思,直待林萍要跟着丈夫去金陵了,越氏原本想备些礼给小姑子带去的,林翊硬是不允。

“那就好。”陈熙雅心内咋舌,调理十来年?据说这位四公子从出娘胎就开始调理了,现在还是这么一幅娇弱模样,能不能活十来年还得两说呢?不然,怎么倒拱手将太子伴读之位让给旁支了呢?

就是林萍,听到这样的决定,也不过是扶着丫头的手去生母院子外面嗑了个头,便无奈了回了闺房备嫁。

“大舅的脸色好可怕,而且,我看大舅肯定是知道了。死咬牙不说,大舅会生气的。”许念给小舅的屁股上好药,说,“小舅,起来吃饭了。”

“行啊。”司徒四本就年岁不大,虽然经历坎坷,到底少年跳脱未散,张口便应了。

“那依你所说,这些地痞流氓都是平地蹦出来的不成?”

“就按照如今的进度,功课不许落下一日。”许尚飞道。

林淳摇摇头,“没有,怎么了?”

“孩子还好么?”林翊忍不住去摸越氏的腹部,携手越氏坐在榻上,林翊目光如水,温柔至极,“接到家书,知道你有了身子,高兴又担心。”

一行人摸爬滚打的逃到金陵城,如今有了新身份、新屋子,还有了地盘儿,但,接下来怎么做,还得大家商量着来。

******

林淳是真正的大家闺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女红厨艺件件来得。许尚飞带着两个小家伙回来时,林淳笑道,“厨下已齐备了,老爷和四弟、念儿先洗洗手,我便令他们传饭了。”

丈夫就在外面,林淳又是个害羞的性子,嗔道,“四弟,你胡说什么呢?”

林太后拍拍昭德帝的手,“皇帝,这世上,你是至尊。”皇后,仅皇帝之下而已。别说不过一个藩王世子妃死了,便是金陵王立刻死了,卑不动尊,皇后该过的千秋也可以继续笙歌妙舞的过下去。昭德帝不明白的是,他可以不喜欢皇后、软禁皇后,但是,身为帝王,他不应该看轻皇后所代表的身份与尊贵。皇后,不仅仅是皇后,她是帝王之妻。

越氏笑,“看你,可见是替你们老林家操心呢。”

林靖拉他往榻上坐下,笑道,“放松些,咱们又不是在衙门,这样说话,累是不累?”

舒静韵道,“若是胎像稳,不用吃特别的东西。”

一辈子就干过这一件心虚的事,但,这一件事,却使得人家家破人亡、母死子散,不必司徒三来报复,司徒里长已是心里压力过大,病在了榻上。再加上司徒村出了这样的灭门之案,他这个里长也做到了头。知县李大人也没有在家哄小老婆的心了,亲自带了衙役来司徒村调查。

司徒青一跤跌死,实属意外,眼下就是办丧事了。

舒静韵拍拍林靖的脊背,“困不困,困的话就歇了吧。”带着林靖出外踏青,舒静韵直接让庄子上收拾了一个院子,与林靖住在一处,也就近看着他。

谢国公抚额呻\吟,“干脆气死我吧。”

或许是林太后的建议起了作用,第二日,荣贵妃因言语不妥受到昭德帝训斥,直接去贵妃衔,降至妃位,令其闭门反省。

燕伯道,“一道吃。”

柳志高一口酒就呛在了喉咙里,险些呛死。燕伯骂一句,“瞧这出息!”,问司徒三,“要念书,一年得好些银子呢。这小子眼瞅着也大了,我想着,再攒几个,给他娶个媳妇。”

“那可说定了。”林靖歪着小脑袋道。

对于昭德帝,这是最好的赞扬。昭德帝一笑,“母后过奖了。朕还有件事想跟母后商议。”

如今二媳妇王氏是瞧着林腾的好处眼红了,也准备着叫儿子林朦到公府沾光去。只是不晓得婆婆的意思,故来先探婆婆口风。

司徒三并没有回家,反是去了村里老猎手燕伯家里。

不是林靖吹牛,他小厨房的厨子还是林太后给的,比林府的大厨都好。

谢太妃的事,谢国公见并无转寰余地,只得默许。倒是谢皇后,很有些不同意见。

便是司徒奋,也跟着安生了。

有些人,生来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而有些人,生就天潢贵胄、高高在上。

谢太妃已经不愿再表演什么母慈子孝了,只平平淡淡一句话,“太晚了,王爷。”

林靖气的直哼哼,舒静韵从未见过林靖这般会撒娇的男孩子,本来男孩子这样定要挨揍的,偏林靖生的伶俐,年纪尚小,倒显的十分讨喜。舒静韵笑,“你不是一直想出门玩儿么?”

“看你身子好坏。”舒静韵总觉着林靖是有事而来,偏林靖人小鬼大,嘴巴紧的很,又不肯说有什么事。舒静韵只得随他去了。

林靖见过楚妙言后,便把这事抛于脑后了,却又忽然起了好奇,问林翊,“大哥哥,咱家与楚姑娘家是什么关系啊?”

这是个多么厉害的女人。

越氏悄声道,“瞧嬷嬷说的,四叔才几岁呢。”打个手势,示意朱嬷嬷出去,别再吵着林靖休息。

“别说我爹了,我跟我爷爷也是这样说。”林靖这样说完全没有任何压力,不为别的,他根本没见过自己的爹跟爷爷。

舒静韵笑,“你莫不信我,自来医士要显示自家本领,小病往大里说是常事。这样若是他医不好,便是病人病的太厉害,药石罔效。若是医得好,亦能显示出他不得了医术来。”

林靖还死赖着不肯走,道,“我说的赔罪不是这个。”

林翊皱眉,“先生要准备春闱?”

老师喜欢聪明的学生,千年前如此,千年后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