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年,慧远已经68岁了,须斑白,但精神还是异常健旺。

桓玄大概不会想到慧远的安稳是说,这样的你争我夺于你自己也不好。六年后,如日中天的桓玄被另一个更大的军阀刘裕杀死。这年他36岁。

大概受提婆游学的启,道生和慧观数人也要出去游学,慧远很高兴。游学是增进学识的一个好方式。数年后,道生、慧观到长安,在罗什手下担任主要译经助手,深得罗什喜爱。两人向罗什说起师父慧远。罗什说,道安是东方圣人,慧远是东方菩萨。

提婆是罽宾沙门僧,深通毗昙学。毗昙学,全称“阿毗昙学”,是研习论术《阿毗昙》亦作《阿毗达磨》,且主要是说一切有部的《阿毗昙》的一种义学。提婆原来在长安就与人合译过《阿毗昙心论》,那时还是道安主持的。提婆上山后,慧远请提婆住进南山精舍。

虽有王室和权贵要他下山,他始终不肯。

不少人都是在战争中过来的,还不算惊慌。道安将弟子们分散开来,要他们东下。对其他弟子都作了很仔细的嘱咐,惟对慧远没有多说,只说要他和弟子东下。原来道安打算和慧远一起东下,刺史朱序不放道安走。慧远哭道:分手后,弟子独自一人,没有师父的训导勉励,恐不能行事。

觉贤后来译出《华严经》六十卷,对后世影响很大。有研究说他开了大乘瑜伽学说东流的先河。

晚明四大高僧之一,颇具侠义之风,重友谊,爱国爱教。在动荡年代致力于救世兴法,最终却因冤案死于狱中。

桓玄强调君权至上、礼教一体,坚持要以儒家的规则来约束佛教。

桓玄想重新书写历史,也想要沙门敬拜王者。将其意书示慧远,他想听听慧远的意见。为此慧远五次和桓玄通信,表达看法,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沙门不敬王者论》,文中他明确表示沙门俗,可以不受朝廷俗礼的约束。但佛教应维护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