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氏可不想带着一肚子火午休,直接敲门把明氏给叫到上房。

王媒婆的到来,耽误了不少事,童氏想了片刻,没觉出大媳妇想法哪里不对,便又钻进灶房,正巧看到三孙子在替她上灶。

明氏心情愉悦,迈着欢快的步子,那壮硕的身材瞧着都有几分轻盈。童氏眼不见为净,忙她自己的事情去了。

看着眼前绿油油的庄稼,钟庆然有些汗然,他竟然无法确定这些到底是什么,只得舍了脸面上前询问。

说起这个,钟老爷子到现在还有气:“族里要赚好名声,穷苦人家优先,对外都说是他们为族人争取到的利益,实际上受到损失的只有我们家,现在生活困顿的族人不知对族里有多感激。至于数量,要看情况,目前是让我们每天收三十五斤,零头抹了,以一百文计数。听听,说的好像我们家占了他们便宜似的。”

随手掰了一些果子结的不错的桃、梨、山楂、沙果和板栗嫩枝,每种好几根,捆一起竟也不少,看来只能扛着走了。

童氏刚才还在为每天上百文铜钱不翼而飞心痛不已,现在被三孙子这么一说,话题很自然就被带偏,心思放到了买东西之上。她瞧了瞧天色,有点晚了,拿上篮子便匆匆往外走去。

明氏见洪山媳妇败退,心里嘚瑟的很,像斗胜的公鸡般,昂首挺胸转回自家摊子。

钟庆然名下的涝田已经开工,钟家那边也没有落后,不过人数就少了些。现在钟家人都忙着卖红鳌虾赚钱,要是几个壮劳力一边挖土,还要一边走村串户做买卖,酷暑的日子,一天两天还行,时间一长可吃不消。

大周朝各种规矩多如牛毛,这样的人还真少见。

一回生二回熟,等第三锅出炉,已经很有卖相。钟庆然自己夹了一只品尝,自觉味道虽然比不上童氏炒的,却也可以了,嗯,多炒几次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没事,到时候让四妹烧火,再不行我来。”

这可跟钟庆然养红鳌虾不同,除了人力之外,他就没想过出任何钱。毕竟,大周朝养鱼已成体系,鱼种需要花银钱买入,而养红鳌虾则没这个顾虑,就算钟庆然想买,估计也没地方买去。

钟庆竹挠了挠头,面上微微泛起红色,梗着脖子死鸭子嘴硬:“好事不能都让书小子给占了,我,我拿出五两。”

见状,钟老爷子眸色暗了几分,他活了大半辈子,自是知晓这意味着什么,他没想到生姜对红鳌虾作用这般大,看来原先的想法不能实行,知道这个秘密的人越少越好,在秘方没被人破解之前,只能让老婆子多辛苦一些。

等童氏一切搞定,钟庆然也将锦绣坊转的差不多。

“关于保密问题,周掌柜,我家只能确保不会由我们这边外传,要是贵店传出去,或者旁人自己参透,这我们钟家可不担责任,这点也得加入契约中。”

“这样,明天让丫头小子们去多抓些,后天就带去平阳县找老三,要是那边能谈妥,那就没旁的事,不行的话,就换其他酒楼,老三干脆回家自己干,钟家也不是好欺负的,我们真要出事,族里不出面都不行,若真看着旁人奚落打压我们而不顾,之后钟家哪还有脸面在外行走”钟老爷子一锤定音。

自从爷爷去世以后,钟庆然再没碰过医书,如今想起来,恍如隔世。

这事可比小螺有赚头,要是隐瞒的好,兴许能成为钟家的独门手艺。

等到三个小子走远,童氏陷入深思中。

看着奶奶大声吧唧着嘴,爷爷自得其乐,嘴角都合不拢的样子,钟庆然都有些不忍直视。得,他的苦心算是白费了,没准其他人对他的不满指数达到了新高。

“三哥,抓到鱼没”钟晓昂着头,踮着脚,满脸渴望地看着快被钟庆然提起来的簸箕。

“没什么,来,三哥教你们习字。”钟庆然想想画上的胖五弟,再对比身旁说不上瘦骨嶙峋,却也没几两肉的小弟,心里特不是滋味,遂绕开这个话题,耐心教两人写各自的名字。

河湾村位于清河弯道处,往东南几十公里注入朔江,村名由此而来。捕鱼是村民一大收入来源,因占收入的比重不小,河段都是按村划分,没人敢跨界作业。

未竟之意钟庆然一听就明白,别说是医疗条件不好的古代,就算搁在现代,高烧烧傻、留下后遗症的仍比比皆是。

回到上房,钟老爷子夫妇不由犯起愁。

明氏到家后,直接把结果跟童氏一说,也不顾童氏疑惑的眼神,一头钻进钟欣的厢房。

谁料此事竟是一波三折,江氏贪财,又不想娶个家世好的媳妇,以免压在她头上,却忘了家中还有个不省心的小儿子,他们一家都指望着他,真把他惹恼了,那就只能得个两败俱伤的结局。

心中有所顾忌,陈家人对陈秀才便不能由着性子来。好巧不巧,不知怎么回事,有关钟欣的流言传进了在县城书院进学的陈秀才耳中,他当即请假赶回家中,详细问过江氏,确定最初的流言大都没错之后,不顾爹娘反对,执意拒亲。

对至亲都没多少情分,搁农家还好,一旦他进入官场,钟欣和各家夫人接触多了,他怕有一天他哪里做得不合她意,小命都有可能不保,他不能娶这样让人心头一寒的妻子。

江氏拗不过小儿子,想着即将到手的大笔银子就这么从手头溜走,那个心痛,言语都不足以表述。陈秀才无视江氏这副作态,催促着她找媒婆把这门亲事给拒了。

江氏无奈,只能按着小儿子的意思做。

见到媒婆再次上门,明氏笑着迎出去,哪知媒婆连座都不落,直接表明来意。

明氏当场黑下脸来,毫不客气地质问:“蒋大姐,陈家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亲事难道是儿戏不成?竟然一天三变样。”

“正仁家的,这也不怪陈家,谁让你家大妮子名声不好,读书人尤其注重这个,江氏倒是乐意,也架不住陈秀才本人不满意。”蒋媒婆还要在十里八乡说媒,不想得罪钟家,便将事情来龙去脉说了个清楚明白。

见明氏还要再说,童氏眼睛一横,阻止了她接下来的动作。她正巴不得此事不成,只怪她和老头子没处理这种事的经验,心中还顾念几分亲情,见家中银钱尚足,头脑一热便答应了明氏这个欠妥的权宜之计。

后来两老越想越觉得这事不能这么办,只是箭已在弦上,不发不行。说出去的话,就如泼出去的水,当家人最忌讳两头摇摆,这种无关原则之事,最好不要反悔。

眼下有这么好的机会,童氏岂能再让明氏胡闹下去。她客客气气将蒋媒婆送到门外,连带陈家纳礼时送出的礼一并退了回去。

好在两家还没交换庚贴,亲事只进行到第一步,不算是退婚,对钟欣以后的婚事阻碍没那么大,对她亲事造成更大影响的反倒是刚被压下去的流言。

见明氏还愣愣地杵在堂屋上,童氏眼不见为净,打发她下去。

明氏恍如梦游般朝自己睡房走去,一脚迈进门槛,这才清醒过来,想到大女儿要遭这般罪,她就心里滴血。这事不能托,她心一横,直接改道东厢房。

这天钟庆然没有出门,一个人窝在房里写写画画,听到明氏上扬的尖锐嗓音,他眉峰微蹙,见之后一切平静,便没再管,重新沉浸在作画之中。哪想这天就不是画图的好时机,没过多久,便传来似有若无的哭声,呜呜咽咽的,夹带着风声,扰得他不得清静。

钟庆然之前就被打搅了一次,还没再次投入进去,这下子是完全失了兴致。他搁下笔,推开房门一听,哭声来自东厢房,倒不确定是哪一间。

此事好办,直接问童氏便行。

“庆然啊,没你啥事,陈家不同意你大姐的亲事,刚才来媒婆给拒了。”童氏说得轻描淡写,好似就跟寻常买白菜似的。

钟庆然了然,这事本就不该他管,听听就过。他对大姐的容忍度只到此,是好是坏全看她自己。他倒是对莫名而起的流言更感兴趣,究竟是谁在背后捣鬼?

钟欣那点子事完全掀不起风浪。钟家也就只大房气氛低迷,其他各房可是看不出半点异样,谁让这亲事对其他人都没有好处,不能感同身受再正常不过。

时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时光飞逝,转瞬便到了秋收时节。

钟家有三十几亩田地,除去税收,也就够自家吃的。往年都是卖掉大半稻谷小麦,换成更便宜的粗粮,这样才能保证一大家子人尽可能吃饱。

虽说河湾村地处北方,八月底却依旧炎热。从第一家开镰起,便宣示着农忙正式到来。

这可比钟家挖虾塘忙碌许多,虾塘没有限定工期,累了可以歇息,农忙那是与天挣命,早一天收完,便早一天安心。真要是老天不赏脸,秋收期间下几场雨,一年的辛苦就有可能打了水漂。不在这个时候拼命,更待何时?

近段时间天气不错,却没有哪一家敢掉以轻心,各家都是等自家小麦一成熟,便全家齐心协力,争取尽快收粮入仓。

钟家田地分散,下种的时间也不同,便从最早那块开始。一大家子天蒙蒙亮就出门,早饭都在田间解决。

此前,钟老爷子提前派人去城里通知三儿子,钟正礼昨晚连夜到家,钟正信则一如以往,没有露面。

钟家最近日子好过,童氏银钱也没把得那么紧,小螺管够,红鳌虾几乎每天都能见到踪影,隔个十天半月买一回肉,再加上各家私下填补一二,大家营养还算过得去,可和长得白嫩,身材微丰的钟正礼一比,立马就被比了下去。

毕竟一方吃得再好,那也见天要经受风吹雨打,而钟正礼作为酒楼厨子,天天窝在灶房,油水又足,长年累月下来,双方差距看着还真不小。

每次钟正礼回家,最高兴的莫过于他的妻儿。钟文已是十岁的半大姑娘,见到自家爹,仍像个小娃子般挂在其身上。钟家人对于这样的场面见过很多次,一开始还会说上两句,这样太没规矩,钟文次次都应承下来,下回继续犯。

见此,童氏便没再管,都是农家,没那么大规矩,既然教不听,她爹娘都乐意,这种芝麻大的小事她便撂下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