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爹的决定,不是和你们商量,必须都去,爹已经打听好了,三天后,学校报名,到时,爹带你们去,还有,去学校,必须给爹好好学习,学不好,学校学一遍,回来,爹让你们学十遍,学好了,才是给爹减负担,明白了没有!”常宁严重警告,就怕这两熊孩子犯混,和他反着来。

看着孩子们就因为几个烧饼和油条,一脸满足的样子,常宁忽然平和了很多,就算最后什么办法都不能改变现在的状况,做农民,他也认了,累成狗,他也能坚持住!

“第一,秋收之后解散食堂,到时交了公粮,各家多少按工分把粮食领回去,以后,各吃各,各管各,第二,食堂继续,但不管是饭还是菜都只会定时定量给,吃饱吃不饱都不管,大家想想,然后我们举手决定。”何仲庆自然是倾向第一个办法,但他聪明地没有自己决定,而是给大家选择,他相信只要有脑子的,都会选择第一种,当然,要是出现意外,选了第二种也没事,他也准备好了,大伙想再混吃混喝,再不会有那么好的事。

“陈哥!”迎面走来是也是熟人,同样来过家里帮忙的陈哥,后来去了城里干活,所以,这阵子都没见到人。

“何叔,我记住了。”这回常宁就想不出来,开会是什么事。

“姨妈,你说有没有办法,我也进城,带着孩子们拿城里的户口,这样,就是小七也能每个月有自己的定量,而不是像现在,一个老天不高兴,小七差点没吃的。”只要进了城,有了工作,没有大米,粗粮也成呀,有收入了,大米总有办法的。

“听大妞和小二说,你这是从县城回来,早知道,你去县城,我也不用跑这一趟了,让你直接去家里一趟就成。”田杏芬也没来多久,拿来的东西也还没拿出来,这会儿,边说边拿。

这里位偏南方,去哪找人参?想不到这点已经够了,你居然没由人参想到草药上,你这脑子,天天稀粥把脑子也喝稀了!

还有什么可以做的?

“婆婆什么时候来的?”常宁媳妇不在的时候,很多人都过来帮忙过,支书何叔,彭叔,王家大娘,赵家二爷,陈哥,很多很多,后来事情理顺了,大家才各忙各事,大家没想到的是,前脚人才走,后脚,常宁就病倒了,偏这时大家都有事忙在手,支书出去开会,彭哥进城,王大娘去了出嫁的女儿家看刚刚生产完的女儿,赵二爷也得了风寒在家养病,陈哥也去了城里做工,最后只有姨妈赶过来照顾。

只是自己的侄子侄女,姨妈都还热心对待,而到了常母这里,是自己的亲生孩子又怎么样,一个无私,一个自私,不可思议的一对亲姐妹。

“行,先就这样撑着。”何仲庆拍板。

常宁其实是有些怕这些人情往来的,原来的他,家里亲戚不多,受父母过度保护的影响,来往的人也不多,弄了个某宝小铺后,同样不需要多少人情来往,最后的结果就是,常宁情商一项上,得分从来不高,来到这个年代,完全不同于以后的人情来往,真正的远亲不如近邻,光一个村子的来往,常宁知道,就已经足够他学习和适应了。

一提到肉,不过刚来第二天的常宁,口水已无意识自动分泌,咽咽口水,常宁开始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现在这光景,哪还有野猪。”要真有,哪还等得到他,早被大伙齐力猎了,谁家不缺油水,他家最缺,现在嘛,野猪毛,怕是都找不到一根。

“爹,什么是香皂?”一不小心,常宁说漏嘴了。

“傻孩子,爹饱了,你们几个饱了没有,要不,还是和早上那样煮一碗来,大家分着吃。”孩子们疼爹,爹也一样疼孩子。

常宁家捡柴这件事,这几年已经都交给了大妞负责,带着下面小的,常宁的柴火都不用大人再操心,对于常宁家而言,未来的日子就是熬,然后一天比一天好,只要等到家里的七个孩子都能成事那一天,就是好日子来的那一天,甚至只要一个孩子长起来,家里就能轻松一份,就像现在,大妞才不过八岁,可已经能帮上家里不少忙了。

常宁心里不禁点点头,这些历史,他以前知道的太少,仅有的了解都来自于小说,可小说里写的有多少能信,呵呵。

“爹,你刚好,就先在家里休息,我们去就好了。”小二端着木盆出来,注意,是盆,再注意,还不是一个,是两个!大妞,小二,一个端一个,小三,小四,小五还使不上力,只要自己使劲吃就好,而大妞和小二,使劲吃外,还得再端两盆回来,名正言顺,爹,小六,小七,三个人两盆,有什么不对,要不是拿不下,该一人一盆才对!

“小二,家里还有热水吗?去打些来。”这碗粥,大姐熬得很稠,小七肯定吃不了,最好的是米汤,可现在孩子饿着,现做是来不及了,只能把稠粥用水化稀,沥着将就下。

“爹,爹,姨奶带了好多东西过来。”而常宁也无所谓知道不知道,眼下,他已经有足够他操心的事了,就不用再给自己没事找事了。

就睡十分钟,常宁再次睡过去,这次再也听不到父母焦急的声音。

“行啦,都分家了,你唠叨什么,他送你点吃的,你要给他看孩子吗?”这是冷漠的常父。

“我好不容易闲下来,让我给他看孩子,想都别想!”好吃懒做的常母。

“那就别管他,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他过好了,我们是他父母,他不敢亏了我们,他过得不好,分家了,和我们无关。”冷漠自私的常父。

幸亏常宁是真的不在意,管别人说什么,只要不来给他的生活添乱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