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射论,适用于意识体的原始,以及意识的形成期。在生命的原始形成中,生物体更多是经由光合作用形成的。细胞的结构,是否就是一种透镜的模式?这还必须由科学来证实,因为它在物质中,而不是在意识中。意识,可以提供非物质的想象,甚至构造物质的原理,却无法创造物质本身。映射,无疑是一种值得探索的模式,因为它简单而直接。尤其是在人类的有意识中,映射对于人类意识的形成,尤为重要。感觉,这个意识到物质的通道,也是物质映射为意识的路径。我们所了解的,我们所有的知识,我们所有的想象,其实全部基于外部的物质世界。所不同的是,外部的物质世界,还包括人类改变的物质世界,甚至更多是人类的世界。这样的递进,是由人类有意识完成的,尽管人类对意识还并不了解。意识,已经创造了一个物质的,却又是非物质本身的世界。

从具有生命的生物体出现的那一刻,意识就是主体。无论是生物之生命的存在,还是人类之有意识的存在,都是意识的实现。这基于物质的世界,也基于意识的主体性。作为物质的元素,已经成为意识的实现体,而不是物质本身。因为在更多的情形中,作为意识实现体的物质,在背反物质自身的规律。在最初的阶段,在单细胞以及浮游生物那里,生物体还处于一种概率的运动中。然而,这只是意识实现的第一步,此后更加高等的生物,开始创造奇迹。植物,以背反重力的方向,向上生长;动物,以背反不规则运动的方式,自主移动。物质的另一半,开始了对物质的控制,无论以怎样的方式。至人类有意识时,意识已经成为生物的主体,保持生存并不断地繁衍。在人类的有意识中,意识开始创造关于自己的生存,而不只是接受自然的生物存在。

在人类语言丰富,文字繁华之后,是否还记得最初的开始?假若可能,一个人的意识,总是要表达自己。这是证明自己存在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意识自由的实现。只是,在人声鼎沸、喧嚣、浮躁中,我们失去了自己。或者是因为我们没有自己,只能以声音证明自己的存在。语言,侧重于生活的现实;文字,侧重于意识的内在。那么,人的说辞就会很多,夸夸其谈,滔滔不绝。尤其是无聊之人,聊者甚众,谈及自身的甚少。天文地理、国家社会、人情世故,无不包容;所有的似乎都属于自己,却完全湮灭了自己。或者用心的倾听中,哦,似乎才意识到我的存在。不过,对方可能会觉得是应付,因为你只是哦。确实,哦,可以代表对声音的不耐烦;同样,还可以代表一种关注,哦?

我是浮游生物,不知道我的历史,也不知道我的方向;

父母,并不能一直关爱着我;我,始终要独立前行。在我的人生中,我可以因为爱,而为精神而存在;也可以因为精神,为爱而付出努力。所有的存在,所有的改变,将全部从父母开始。我无论从身体,还是从精神,我来自于父母。我要追溯的历史,也将从父母开始,直到久远的祖先那里。

我来自于父母,却并不只是与父母有关,还有整个相关的世界。

我的意识,是一个窗格,可以观测整个世界的窗格。物质,从这个窗格经过,成为宇宙的历史;意识,从这个窗格经过,成为我的历史。我停留我的意识中,却可以自由于历史中,成为一个如上帝一样的观测者。这个窗格,不是物质的,不是屋子的窗户,也不是人体的眼睛;而是非物质的,是心灵的感受,是意识的自由。我意识到我的意识,就可以透过这个窗格,追溯我的历史;我的历史,在物质的映射下,存在于我的意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