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不能把赤壁之战说得小而又小。说得大了,无法解释曹军溃败而刘、孙联军为什么不乘胜而进;说得小了,又不能解释缘何自经此后,短时期内,曹操不再有力量灭亡孙、刘。

众诸侯异口同声,并非没有真的勇敢者,而是利令智昏。袁绍虽身为盟主,但他既没有能力不失时机地做出决策,就更不能去说服别人了。

一席话说得孙权大为感动。权叹曰:”诸人议论,大失孤望。子敬所说大计,正与吾见相同。此天以子敬赐我也“虽然如何对付曹操,在孙权那里并非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但鲁肃的一席话确实说到了他的内心深处。以至于数十年后,还要历历在心,不能忘记。

天上地下西门庆

端王做了皇帝,高俅便成了殿帅府的主人。只要皇帝看得上,不怕鸡犬不升天。

isbn:9787802222731

这里先说他和赵云的关系。赵云原先在袁绍军中,袁绍不能用,于是投靠公孙瓒。公孙瓒又没作为,这使他很苦恼。依他的个性,他是不愿意三番五次改换门庭的,而且公孙瓒与刘备的那种关系,刘备也不能挖公孙瓒的墙角,于是二人的交往,就带有了十分特别的感彩。

刘、赵初次见面,是在战场之上,书中说,公孙瓒教刘备兄弟“与赵云相见。玄德甚相敬爱,便有不舍之心。”

这不舍之心,就是英雄惜英雄的意思。两个月后,袁绍与公孙瓒讲和,刘备去平原县上任,与赵云分手,更是难舍依依。罗贯中没有说这两个月刘备赵云有何接触,谈讲几何,但双方的感情已超出一般的友情之上玄德与赵云分别,执手垂泪,不忍相离。云叹曰:“某曩日误认公孙瓒为英雄,今观所为,亦袁绍等辈耳”玄德曰:“公且屈身事之,相见有日。”洒泪而别。

爱才如命刘备

从“便有不舍之心”到“洒泪而别”,不过六十余日而已,但惺惺相惜之情,已跃然纸上。

此后,刘、赵分离,中间还有一段借赵云的故事。其实,赵云之特长与关、张相似,借赵云与否,并非他决定胜负的惟一选择,但刘备执意要借赵云同行,可知其借将的目的并非只是功利二字。后来,公孙瓒败死,刘备东逃西奔,二人没了再见的机会。直到关羽去古城的路上,始有赵云二次出世,终于成为刘备终身依赖的一员虎将。

刘备与赵云之关系既多且深,而且,仿佛每次关涉刘备幼子的前途之时,都是赵云舍命相救。长坂坡当然是三国演义的精彩之笔,截江救阿斗,也是三国演义着力描写的筋节之处。旧时代幼主安危便是国家的安危,而每当危机之时必有赵云出现,可见,刘备与赵云的关系是非常且又非常的了,以至于很多民族戏剧,不再把赵云看作是刘备手下的一员虎将,而把他看成是刘备的一个兄弟,说桃园三结义,后补四弟赵云,俗称四将军的便是。刘备、赵云,除去君臣关系,在读者一面看来,还有兄弟情谊。

与刘备关系有些特别的,则是庞统。

这位庞统先生,一生与刘备相处时间很短,却两次至少两次使刘备不快。据说刘备的一大特点就是“喜怒无形于色”。你喜怒无形于色,庞先生偏让你有形于色,可见这庞统确实与众不同。

庞统初见刘备,刘备便有些不喜,这也难全怪刘备,实在这位庞统阁下,长得有点对不起人。三国演义特用12个字形容庞统的雅相: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

这样一副尊容,见了刘备,本该表现文明,他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不但缺少文明,还要“长揖不拜”。于是刘备便有些不悦

乃问统曰:“足下远来不易”统不拿出鲁肃、孔明书投呈,但答曰:“闻皇叔招贤纳士,特来相投。”

书中虽未讲此时的庞统那形容又是怎样的古怪,但听这句话,可以想像那态度一定十分不雅,于是刘备便叫他到耒阳当县宰去了。

庞士元当县宰,属于大才小用,所以他只是一味饮酒作乐,不议政事。刘备听了,十分震怒,“遂唤张飞,吩咐:引从人去荆南诸县巡视。”

结果,庞统先生以自己的超凡才能,使张飞和同行的孙乾开了眼界,长了见识。

他说:“量百里小县,些小公事,何难决断将军少坐,待我发落。”随即唤公吏,将百余日所积公务,都取来剖断。吏皆纷然赍抱案卷上厅,诉词被告人等,环跪阶下。统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民皆叩首拜伏。不到半日,将百余日之事,尽断毕了。

这张飞一见惊服,马上与孙乾回荆州见刘备。张飞大惊,刘备更惊,口呼:“屈待大贤,吾之过也。”刘备知过即改,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倚为股肱。

刘备入西川,留孔明守荆州,带庞统在身边。取西川是刘备一生中最得意的阶段,偏这庞统又在一次宴会上惹刘备发了脾气。事见三国演义第62回。当时,正是刘备“大军一拥而入,兵不血刃,得了涪关”

次日劳军,设宴于公厅。玄德酒酣,顾庞统曰:“今日之会,可为乐乎”庞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玄德曰:“吾闻昔日武王伐纣,作乐象功,此亦非仁者之兵欤汝言何不合道理可速退。”庞统大笑而起。左右亦扶玄德入后堂。睡至半夜,酒醒,左右以逐庞统之言告知玄德,玄德大悔。次早穿衣升堂,请庞统谢罪曰:“昨日酒醉,言语触犯,幸勿挂怀。”庞统谈笑自若。玄德曰:“昨日之言,惟吾有失。”庞统曰:“君臣俱失,何独主公”玄德亦大笑,其乐如初。

这件事,三国志庞统传亦有记载,并不是罗贯中的杜撰,但文字有所不同。庞统传称刘备既逐庞统,“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

爱才如命刘备

这写法似更有精神,更见庞统个性。写二人和好,也有所不同。三国演义上说刘备公然认错,“昨日之言,惟吾有失”。三国志不是这写法,它说的是,“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于是“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两相对比,还是三国志写得好,因为刘备庞统表现得好,毕竟历史胜于巧辩者也。

不论如何,刘备爱才与大度的形象是完成了。

曹操的用人,是不问贤劣,惟才是举;刘备用人,则不分老幼,一视同仁。

刘备的五虎上将中,就有一位老将黄忠。我们看三国志,知道黄忠的年龄并非七老八十,他去世的时候,不过61岁。但他确实成名很晚,定军山大战的时候,按当时的算法,确实是一位老人了。

刘备重用黄忠,不嫌他老,这证明了刘备的眼光,也给了黄忠一次次历史性机遇。黄忠既已立功,他还要重奖,让他做五虎上将。虽然这任命很可能会引起关羽等人的不满,但他从自己的人才观出发,也一定要坚持。

刘备用黄忠,不表明他只喜欢老年人,实际上,蜀军的谋臣将领中,年龄大的固然有几位,但更多的还是年轻人。诸葛亮出隆中时,不过27岁,庞士元在西川故世时,不过36岁。这个不说,单说刘备取了汉中,乃是他事业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大胜利。那么,汉中太守,就成为众人瞩目的职位。刘氏集团中,关羽地位最为显要,但他已经负起荆州重任。关羽以下便是张飞,那么,守汉中之责,就应该非张飞莫属了。这安排对于刘氏集团而言,不但顺理成章,而且连张飞本人也以此自命。但刘备却没有安排张飞,而是起用了魏延。魏延当时只是个青年将军。刘备看中了他,又大胆起用了他,从日后的种种表现与效果来看,刘备起用魏延,确实很有道理,也很有远见。

写刘备求贤若渴,爱才如命,莫过于写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单是三顾茅庐一事,已然使刘备爱才的形象大放光彩。

诸葛亮号卧龙,庞统号凤雏,刘备第一次听到“伏龙、凤雏”的名号还是在一个极为特殊的历史阶段和历史时刻。

讲极为特殊的历史阶段,是说刘备自起兵以来,几经挫折,几经失败,先投公孙瓒,后投曹操,再投袁绍,又投刘表,东奔西走,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一片基业。可以说,此时的刘备是再也输不起了,荆州对他来说,已经是最后一次机会。抓住这机会则生,否则,便是灭亡。

讲极为特殊的历史时刻,是他刚刚被蔡瑁追杀,幸而他那一匹良马,使他马跳檀溪,侥幸得脱。如果说,特殊困难的历史阶段已经表明,他没有什么退路了,那么这种特殊的历史时刻更使他有刻骨铭心之想。

而就在此时,他来到了“水镜庄”,见到了水镜先生。这先生仙风道骨,好不飘逸。更绝妙的是他的一篇人才宏论,听得刘备有如大梦初醒。

这先生说,玄德落魄,“盖因将军左右不得其人耳”。玄德不能同意这看法,他回答说:“备虽不才,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之流,竭忠辅相,颇赖其力。”

文有孙乾、糜竺、简雍,武有关、张、赵,怎么能说不得其人呢但水镜先生不这样看,他说,关、张、赵,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若孙乾、糜竺等,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