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尼教又有什么问题?这个教派我也曾经听说过,据说他们入教之人无分贵贱,全都以兄弟相称,守望相助,很是帮助到一些贫苦民众对抗地方上的恶绅劣豪,所以在两浙地界很得民心。而且这些人虽然武功高强,在江湖上却无什么名号传出来,可见不是好斗之人。那石姓大汉虽然待人恶劣些,可是那书生也说要用教规惩戒他,可见这教规还是很森严的……”

乔峰听到那人挥刀声响,抬起双臂往前平推,一股柔劲将赵佶他们推出数丈之外,然后翻掌一招神龙摆尾拍出。不过这人虽然纠缠不休令人生厌,因此乔峰这一掌拍出只用了五分力。

这一夜,赵佶睡得很是舒畅,连梦也没有,一觉睁眼就到了天亮。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梁师成便带着一行十几个人浩浩荡荡回到别院。这一行人当中有男有女,有耄耋老者,也有精壮汉子,甚至还有和尚和道士。一看到这阵势,赵佶愣了一愣,还未及开口,梁师成已经上前说道:“王爷,这些就是汴梁城里各个行当里的翘楚。您要打听什么,即管问吧。”

乔峰修为逐渐突破,内力之醇厚几乎已经达到武林中最顶尖的水平,所差的只是时间上的日积月累,而在内力方面,几乎已经不逊色于一些绝对的宗师级人物。有这样的高手尽心帮忙疏通经络,哪怕是一个榆木疙瘩,也能磨成七窍玲珑。

赵佶固然没有招架这些热情的经验,可是看到乔峰也是面皮涨红、手足无措的模样,浑没了丁点武林高手的气度,心情不免舒畅了许多,笑着对乔峰说道:“人生在世,为欢几何?乔兄你活得太拘谨了,在这浮华闹市,暂且放下心防,就算春风一度,结下一段露水姻缘,那也只是风雅,未必就会伤了侠义之心的根本。”

当然最稳妥的计划是能够彻底掩盖下乔峰身世这个定时炸弹,有时候无知也是一种幸福,未必需要事事寻根究底。诚然,这件事如果掩盖下来,乔峰一生也难知道自己的真正身世,可是这样一来也能避免人生最大的悲剧。

回到房间后,赵佶发现那些脏被子已经被换掉,同时房间里也摆上了热气腾腾的浴桶。他挥挥手屏退了下人,自己褪掉脏污的衣衫钻进水里。一边清洗着身上的汗渍一边不乏感慨,他只以为武侠里那些伐骨洗髓的奇事只是人的幻想,不想自己竟然也有亲身感受的时候。像他今天表现种种,不正是那些小说里描写的特征?

赵佶感到乔峰的手掌温热和煦,而后便有一股醇厚暖流涌入身体后心处,那暖流好似一道甘泉流淌进干涸的土地中,逐寸逐分的滋养,胸膛处堆积许久的气闷为之一畅。

这一柄折扇只是寻常物件,也非名家手笔,赵佶书房里随便拎出一柄就比之珍贵许多倍。可是赵佶却明白这折扇对乔峰的意义,见他转送自己,看来对自己的友情还是很重视的,同时也真的是去意已决。

听到这话,那穿着麻布袍一脸不忿的汉子才惊呼道:“乔帮主,你怎么来了东京城?是了,一定是你捞我出来。我……”

赵佶见乔峰大有寻根究底的架势,不免犯难,他只随口找一个借口跟乔峰搭话,哪想那么多理由去。大家嘻嘻哈哈寒暄几句,攀上一些交情就好了,何苦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他脸上笑容不变,转口道:“这些事先不提,方才我无意听到乔帮主与贵属一些谈话,乔帮主你似乎有些难事。我家在汴梁也有些门路,我这人最爱结交江湖上的豪杰,若能帮上乔帮主一些,实在乐意至极。”

自己穿越到这个大宋由盛转衰的时代,难道就要坐视一切悲剧按照既定的顺序一一上演?这绝对不行!

老实说,汴梁城的皇宫并不如赵佶在后世所见的北京故宫气派,但是因为没有熙熙攘攘进出不断的游客和喧哗不已的人语声,自有一股庄严威势透出,无处不彰显着这历史氛围中至高无上的帝皇权威。

进宫后,赵佶直接被内侍引到向太后所居住的宫苑。

向太后是神宗皇帝的皇后,年约五十岁许,面相庄重和蔼,慈眉善目,鬓间已经隐隐有些白发。虽然膝下没有嫡子,但是对神宗皇帝的儿女们都很关心,所以很得敬重。

赵佶来到的时候,房间里除了向太后之外,还有一些少年少女端坐着。与脑海中记忆一一佐证,赵佶辨认出这些少年少女都是他的兄弟姐妹。他先向太后行礼请安,然后又与兄弟们一一见礼。

神宗皇帝子嗣不少,但却大多早夭,能够活到成年的不多。因此赵佶虽然排行十一,但其实在这些亲王当中已经是第二大的了,除了六哥哲宗皇帝之外,上面只有一个九哥赵佖,但却患有眼疾,与盲人无异。

见礼完毕后,赵佶正待要坐在九哥赵佖身边,却被向太后招呼坐在她身边。在赵佶的记忆中,向太后待他很是亲厚,因此也不拘礼,直接上前落座。

一家人坐在一起,难免讨论一些家长里短,帝皇家也不例外。向太后独居宫中,很少有这种热闹的机会,因此兴致很是不错,拍着赵佶的手不止一次说道:“你们这些孩子虽然不是我所出,但先帝大行前将你们托付给我,在我眼里就是自己的嫡亲孩儿。你的娘亲不在了,我就是你亲娘,以后要记得多来宫中看望我这个老人家。”

赵佶连连点头应是,不禁感慨向太后贵则贵矣,反而不及民间老妇人儿孙簇于膝前,每天享受天伦之乐过得舒心。他便搜肠刮肚,讲一些市井间的趣闻给老人家解闷,不乏一些后世所看到的笑话。在座的向太后和皇子公主们都没有太多生活阅历,听赵佶讲起这些趣闻,每每捧腹大笑,气氛很是热络。

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处理完政事的皇帝才携皇后姗姗来迟,在殿门外便笑道:“有十一哥在的地方,便不会冷场啊。”

众人连忙起身迎驾,皇帝心情不错,笑着与众位兄弟姐妹打招呼,坐下来又谈了片刻,就到了用膳的时间。

皇家用餐,也没有太多别具一格的规矩,只是男女分席,围桌而坐。席上御膳菜式也没有太奢华,简简单单,甚至不如赵佶日常在王府中所用餐饭。可见皇帝的确是身体力行,勤俭持身。不过几个小兄弟却有些不乐意,虽然皇帝热情招呼,不过举起筷子应应景,显然饭菜不合口味。

如此一来,皇帝的情绪不禁低落下来,搁下筷子板起脸训斥道:“诸位兄弟出身天家,生来就带着富贵。你们却不知这天下也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到富贵日子,还有许多人家餐桌上连油水都见不到,有菜有肉已经是第一等的豪奢日子!咱们父皇在时,也是一般的餐饮,怎么到了你们这里,就不堪入口了?”

听到皇帝板着脸训斥,这些少年亲王们心绪不禁一沉,气氛一时间变得沉凝下来。赵佶想要缓和气氛,连忙起箸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诸位兄弟赶紧来一起用餐,莫辜负了六哥敦敦教诲之意。”

这话一出口,赵佶便察觉到气氛有些微妙,转眼一看,只见诸位兄弟望向他的眼神都有些古怪。而上首的皇帝则低头喃喃自语,片刻后拍掌笑道:“一粥一饭,一丝一缕,十一哥这话当真说到了我的心里!取纸笔来,我要记下这两句话,每天来警醒自己!”

赵佶禁不住微微一愣,莫非自己无意间做了一次剽窃党?正思忖之际,却发现兄弟们望向他的目光益发古怪,那模样分明是不信自己会讲出这样一番箴言。赵佶心中不禁大窘,看来自己过往奢靡作风实在深入人心。

皇帝将两句话写在纸上,吹干墨迹后又读了数遍,而后才对赵佶笑道:“早听说十一哥这段时间在家里修身养性,也不再做风月场上领军元帅。本来我还有些不信,现在看来,十一哥近来实在长进许多。你们各位也不要再拿老眼光看人,要把十一哥当作自己的榜样!”

赵佶见皇帝情绪好转起来,且破天荒夸赞自己。他心中一动,便又说道:“臣弟这番能幡然醒悟,全赖在家中阅遍道经典籍,心中才有一二体会。只是自己本身所悟毕竟浅薄,难体会到道家无欲无穷,清静无为的真自在境界。便有一些经籍上的困惑,也难寻思出个正确的解读。正要斗胆请六哥准我离京,拜访那些隐世的有道之士,一来能面询经典的疑惑,二来也能饱览咱们大宋锦绣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