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梅管家悄悄来到上寨,交给郁小闲一包银子。梅管家对郁小闲说到:“丁家兄弟的纸坊被何家买去了,我分到了六十五两银子,这些都给外甥女你用着。^非常文学^另外我在县里的那处小院也被我租了出去,是开豆腐坊,一个月收九百钱的租金。我和豆腐坊的老板说了,这几个月不要租金,每天给我们五斤大豆腐做菜。”

郁小闲又对赵岐说到:“大哥你管北坡种竹子,种树的事情,秋老头和他的孙女跟着你,具体的事情你想好,我们商议着定下来。”

平时在这种深沟里蓄一点水还可以分段养鱼种藕,养鸭子,鹅,总之是非常实用。沟的宽度依据山形最少都要在一丈以上,沟深两丈以上。这样一来,除非从山里拿出专门的通道板子,任何人和野兽都不能从北面进山。至于平常的进出,很简单,在原来通往竹山的路上修一座结实的桥,放上栏杆哨卡,再在桥边上建几间屋子,有人看着就成。从此之后,这里就是算围山城池,很安全,一旦有动乱,毁掉桥,大家用通道板子从别处进出就好。

郁小闲看了看那头母牛,确实是好像腿上的筋打了串,也许真的是可以试一试,于是她对小罗说:“等你哥他们回来之后,你让他们到镇上兽医那边去配个毒狼汤,用一半分量把牛弄晕了,就可以动手给母牛治病。你大胆地做,万一有问题,大不了就是杀牛吃罢了,我不会多说一个字。”

郁小闲把这些事情安排了之后就要回家去了,临行前交代李婆子要注意让李四子不要过于劳累,那些雕刻的活计不要着急,治病要紧,又另外拿了两百个钱,给李四子增加营养。李平安一家对郁小闲是千恩万谢,送出了门口,郁小闲嘱咐明天李平安在县衙边的树下等她,家奴契约就由李平安按手印,这样李四子才算真正的黄家家奴。

王顺子此刻也真的饿了,接过郁小闲给的竹筒子和竹筷子就上车吃面。課外書这面条是一个月也难得吃到一回的东西,里面还有一个秤砣蛋,让王顺子吃得更满意。他吃完面,马车也就停下来了,郁小闲新买的山头就在眼前。郁小闲下车,打着伞给王顺子指点着土地,规划这梯田的样子,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这就是普通山民家的伙食了,梅张氏为郁小闲管家,在开源节流上很有一套,基本是干饭给干活的男人吃,女人就是一小份干饭,不够就喝稀饭。赵岐上次买来上千斤的芋头,种下去不到三百斤,从此剩下的芋头就被梅张氏变着法地当菜,当副食品来节约粮食。这种日子对郁小闲而言很痛苦,吃素不要紧,问题是没有油和作料的素食,真是要命,所以郁小闲隔几天就要想办法弄些荤腥来改善生活。

商议完了这件事,女客们又开始闲聊了,郁小闲始终不参与任何话题的讨论,只是默默地听,在陌生环境里,沉默是最好的自保方式。虚构的娘家背景是让举人家看得起自己的资本,被举人家高看又是在泾县能安稳立足的基石。一切都是郁小闲是利用人的惯思维在空手套白狼,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要如履薄冰地演好每一场戏。在自己没有真正的实力之前,神秘感就是最好的庇护方式。

蛐蛐穿着以前用包袱皮改造的八成新的衣服,戴着黄黎氏上次赏的银项圈和手镯。郁小闲是一身还算新的衣裳,头发简单梳了,还是用白铜梳戴绫罗花,掩饰了小发髻,簪子也没有戴,越发像只是偶然出门,顺便来看看的样子。

招娣巴不得出去做客,有吃有玩,哪个孩子不喜欢呢。正要答应,锦娘突然说活了:“太太,文凤小姐不能去,她没有像样的衣服,总不能穿丫头的衣服去人家家里做客,会被人笑话的。妾身会尽快替她赶制合适的衣服,下次再让她跟您去。”

郁小闲说到:“我的那个请你和你爹爹吃了,你说最后一个该给谁?”

梅管家想了想说到:“可以,我和六爷家的管家关系很好,五十两银子肯定能办好。黄六这个败家的东西不是怕他二哥举人老爷,早就想卖掉所有山头,去芜湖住着了,一年下来他去那边陪姨娘,逛窑子的日子倒有半年。蛐蛐算是黄家人,把黄家的山头卖给黄家人,举人太太不去告状,黄六爷不挨骂,自然敢卖,那秃山头没有十年也出产不了什么银子。”

郁小闲更加坚定了要把这座山产买下来的决心,她让老姜头用柴刀开路,硬是把这个山头附近的地貌都了一遍底,眼见日头西沉才赶紧下山回家。老姜头的骡子在峡谷周边吃了草,又得到了小半天的休息,回程跑得飞快。天都黑透了,郁小闲在自家的山脚下遇到了自家回程的车子,赵岐看见郁小闲穿着破衣服一身泥巴,这时候才回来也很是诧异。

郁小闲这下子才明白伥鬼原来就是“为虎作伥”里的那个伥,就是帮老虎干坏事的鬼魂。郁小闲更加好奇了,继续问到:“伥鬼长什么样子,如何避开呢?”

大家看见郁小闲颇为欣赏吴小四送的匕首之后,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当家太太对于大家而言也是一个说不清楚的奇人。你说从徽州到山里一路上,她说的做的哪里像一个才十五岁的内宅夫人能干出来的,方六爷看重她,举人太太接纳喜欢她,那个不着调的吴四爷也愿意和她称兄道弟,还送一把染上了人血的匕首给她玩。所以郁小闲的举动大家也见怪不怪了。

蛐蛐读这首词的时候抑扬顿挫,口齿清晰。黄黎氏虽然只是认得几个字不太有文化,可听得这词极美,又不复杂,还兼顾这个时节的石榴花,玉兰花,还有粽子等物,就知道蛐蛐背出的是应景的名人篇,于是问到:“孩子这是谁的诗词,好听还容易懂?”

夜里郁小闲安排锦娘服侍黄有才,郁小闲梳洗之后,就带着蛐蛐上桌吃饭。梅张氏盛了稀饭,给郁小闲一家人送上了六只粽,三个蛋羹,这是郁小闲要求的。今天黄有才和蛐蛐必须吃饱吃好,不然去了举人老爷家,看见吃的就馋,丢人不说,还会让举人太太怀疑自己家的实力。

郁小闲坐在小屋的椅子上喝了一口茶说到:“难送也是要送的,举人太太有些什么嗜好,您说给我听。我们既然住在了这个山里,想要平安就要让举人家看得起我们,这样别的人才不敢动我们。卖海带的事情您费心,三两银子拿到手,填这个洞,举人太太总会见我们一面吧。”

郁小闲看了看锦娘,隔了这四天,她比以前更加清瘦了,不知道是被青粉害了,还是生活太苦造成的。既然自己这个当家女人回来了,便不能让家人被人欺负。

八十只,可以包装一下,价钱可以看着办。银耳十斤一大袋子,很占空间,郁小闲也收拾了一下,把整朵的好花挑出来,碎的卖不出价钱正好留给自己家人吃。

朋友,求之不得。”

郁小闲看见店里有整包的海带,还没有开封,就问掌柜多少钱。这没有分拣的麻袋,里面除了泥沙和海盐到底有多少重量的海带,掌柜的也不能知道,伙计再傍边说这次的海带进的不好,杂质多,赚头少,掌柜的一咬牙说到:“这批货就剩这一包没有开的,足秤有一百斤,你想要就三十二两银子,这就是我的本钱,连车马费都没赚。”

郁小闲的这番话说得很有道理,李管家

第三天中午出发,还是在吴大嫂家夜宿,

那个妇人听完马上就给郁小闲跪下了,说到:“太太使不得,您是菩萨心肠可怜我家小三子,可我不能要您一石米,我只要五斗,多了我背不动。”

那个叫狗子的孩子赶紧把手里的木头狗给了蛐蛐,王二家的拿了东西就赶紧带着孩子离开了。郁小闲知道这个是打前阵的,等她回去一说,只怕有排着队的人送山产过来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