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了这条线路,就可以把这条线路送给方六爷的商队,将来赵岐也能有个好前程。

说完这些,郁小闲都觉得自己像唐僧了,跟一只老山羊有这么多可以嗦的吗,人家老山羊不能避开危险还能叫野生动物吗?

郁小闲打过招呼之后就去了梅管家介绍的丁家纸坊,做宣纸是要讲技术的,泾县以宣纸出名,可纸坊里除了宣纸,自然还要做其他的纸,郁小闲是来买被称之为马粪纸东西,还不买好的,就买那没成型的,她要做纸盒子。課外書覀呡弇甠

梅管家在山脚下的棚子里放了桌椅,摆上茶水,让可以郁小闲等着换山产。覀呡弇甠郁小闲和黄有才把两石粮食慢慢从竹舍里搬下来,自己带来的二十斤私盐中的十五斤也被郁小闲自己拎下了山,那些在村里买布鞋,鞋垫子,还有黄有才捡来的布也全部摆在了棚子里,今天郁小闲就想山民的消费实力。

赵岐很惊讶地看着郁小闲,妹子的家乡在哪里,头一次听她说起,妹子还种过梨瓜,梨瓜又是什么吃的。郁小闲知道赵岐又在迷惑,就赶紧把他带到了把竹子铲掉空出的地来,问赵岐说到:“这两分地能种稻米吗?”

在明朝末年的安徽已经有红薯这种杂粮种植了,赵大嫂家里就种了些。除了外来种植不久的红薯,能当饭吃的就是中国传统的杂粮,芋头山药之类的补充粮食,这些都是除了大米外的必要补充口粮,到了荒年更能救命。郁小闲看好红薯的种植,在农村亲戚家住的时候,她亲眼看见亲戚家的两分地里刨出了一千多斤的红薯。加工红薯淀粉和粉丝的作坊,郁小闲也参观过,她可以索着深加工。她现在最想赶着种植一季夏薯,解决一下眼前的问题,多少收获一些红薯,等到秋冬季节可以添补些口粮。

梅管家看着郁小闲悠哉的表情,就开口说到:“小闲啊,你既然认下了我这个舅舅,我不免要有个长辈的样子,给你出些主意。先前的黄老爷对我有救命之恩,我带着你舅母就一直留在这里帮衬他。这山头虽小,可一年卖竹子,也能得最少七贯钱,若是再干点别的事,你们一家五口是能勉强度日的。”

吴嫂一听赶紧把那个三婶子叫过来,郁小闲检查了她的活计,手工不错,就是用料次了,于是问她多少钱肯卖。三婶子看见有人全要了,马上报了一个实价,只要四百文。郁小闲立刻掏钱买下,又把她攒下的三十五个蛋买了去,三婶子只肯收一百钱,对郁小闲是千恩万谢。

想到这里,郁小闲莫名地开心起来,蛐蛐不明白地问到:“娘,你高兴什么?”

如此一分,皆大欢喜,赵岐抱着钱回去了,屋里就剩黄家的人了。覀呡弇甠招娣看着自己第一次赚来的钱,欢喜得紧,闹着锦娘用红色绣线串了,装进了她自己缝制的小荷包里面,要塞在枕头下枕着睡觉。郁小闲对锦娘说到:“我们家的文凤真是个抱财的女孩,这么小就知道守着家当,将来要是哪家有福讨了去,一定是旺夫旺家的媳妇。”

郁小闲正要想办法让摊子热闹起来,突然摊子前出现了几个凶恶的汉子,对他们挑衅到:“哪来的外乡人,在这里做生意拜过山头了吗?该给我们兄弟上点贡吧。”

郁小闲带着孩子边走边逛,把市场上的货物价格了一遍,明天就是当地的赶集日,该好好做一次生意了。别的郁小闲不行,可摆地摊的经验丰富。在现代,虽然她自己摆摊的日子少,可架不住她多年逛地摊,经验丰富。里面的猫腻,看都看会了,更别说她和多位摊主还交上了朋友,学会了不少实战经验。

郁小闲看了看天色,她认为多花钱节约了时间也是值得的,要是绕路走,也需要一天的时间,还不如坐船去芜湖,车马去工作的时候,她正好可以游历芜湖县,对这个地方底。想到这里,郁小闲对赵岐说到:“答应他们,让他们包你们的饭食和牲口的饲料,我们家的两辆车不借,光让骡子出去驮货。要是他们不依,我们就不坐船了。”

郁小闲一听这个名字,立刻就明白了,那些坏人终究是找到了自己的下落,要是他们得知了自己去泾县的落脚点,那么一切都完了,天下之大,他们一家该去何处谋生呢?

郁小闲迎着梁大夫的目光说到:“小妇人不论年纪多少,都是黄家的当家太太,丈夫虽说病着,但还是有秀才功名在身的人。小妇人的异族血统瞒不了人,但小妇人的礼仪道德合乎汉家礼仪,是汉家的媳妇,先生认为有何不妥。”

方六爷看看东西,对身边的人说到:“给黄家娘子拿五钱银子过来。”

蛐蛐睡得早,也醒得早,郁小闲洗完澡,他也饿醒了。郁小闲和守夜婆子说话的时候,知道车马店前一里路的地方有早市,天蒙蒙亮就有人出来做生意,于是想买些干粮当午饭吃,也正好可以避开赵岐灼热的目光。郁小闲把头巾包上,把如何拌面和分配卤蛋卤的事情交代了招娣,自己则出去采买东西去了。

骡子和马牵来之后,套好了车,就可以在路口等商队的马车一同出发了。按照承重量,郁小闲让锦娘和招娣坐一辆车,自己和蛐蛐坐一辆,黄有才和一些包裹被“寄放”在了赵岐和鲁贵的马车上。幸亏赵岐想得周到,不然多出的这一百多斤会拖累骡子的脚程。

“饼,好大的一张饼,只可惜是画出来的,所谓福缘,就是等有一天,墙上的饼突然变成了真的,在你快饿死的时候,也许救你的命。刘爷爷,你觉得那些臭道士是不是就是这样承诺的,他们太不实在了。”郁小闲的戏谑之语一出,刘叔拍手说到:“说的极好,丫头骂的对。”

赵岐听到这些话,脸上立刻有了黯然之色,随后他说到:“是该加固一下,不然坐着不舒服。黄家娘子,你们今晚就要把东西收拾好,商队怕路上下大雨,让我们明天午时初出发。”

郁小闲装作很愤怒的样子,万千户身后的恶奴,知道主子要干什么,赶紧从口袋里拿出了银票,摔在郁小闲脸上,然后威胁到:“蛮婆子,给脸不要脸了,拿着银票滚蛋。”

郁小闲说到:“既然是如此,明天我再叫人送些酒菜来可好?”

赵岐想了想,说到:“我带你去刘叔家里补,他虽说老了,动作慢,可手上的功夫不差。”

郁小闲回到了歇脚店,把包袱交给招娣处理,这丫头已经学会了消毒的方法,这些姑且就让她去干吧。今天的收获挺大,晚上必须做一顿好饭菜来给全家改善一下。明日里,再去各大估衣铺收罗些衣裙改制卖钱,说不定这一家子人就可以在这徽州县城站稳脚跟。

郁小闲谢过了赵岐兄弟,敲了门说是来找徐妈妈,门房显然是被徐妈妈知会过,立刻说到:“是黄嫂子吧,徐妈妈在花厅里调教新来的姐们,我带你去见她。”

郁小闲心里高兴,后面的跟班又老实,结果一趟集市逛回来,竟然买了好些东西。一百个钱买了十一斤农家的大米,买了五十个钱的各种作料,还有面粉,菜籽油,也花掉了一百个钱。看见了一些猪下水和碎,有忍不住杀价,全部买回来了。一对腰子,一副肝,一副小肝,一副猪小肠,加上二两碎,只要了三个钱,实在是便宜。买了这些,肯定是要买素菜的,结果郁小闲又买了十几个钱的素菜豆腐之类,这一趟还真是花钱不少呢。

郁小闲当时看着这些竹子,就有了主意。在这些小竹竿上钻上两个眼,拿绳子,穿了当挂钩,就可以姑且当一个衣服架子,晒些春夏天的衣服。现在赶着要就是预备晒那些贵重的衣料。打发招娣拿着蛋去办事,宋婆子立刻就同意了。郁小闲和锦娘吃完早饭时,一个衣架子就做成了。招娣拿给郁小闲看,郁小闲觉得满意,就让招娣带着蛐蛐和黄有才,把院子里的细竹竿子都抱去。不论大小,只要可用的,都做成衣架子。

黄有才和招娣都在忙碌着,用两百米的地方运水到缸里,蛐蛐在喊加油,爷三个都是赤膊上阵,看样子玩得还挺高兴的。郁小闲换上了布衣裳,坐在小凳子上,就着月光正在做所谓的口罩和手套,已经有成品一套摆在一边的石头上。

郁小闲说到:“这么晦气的东西,你也敢要,我若要去,也不敢穿,只能用它们改了荷包什么的,再卖掉。这一钱银子,你也别要了,我拿回去,还得买些纸钱烧给她去。”

锦娘想到这里,从地上站起了身子,然后拉着招娣一起跪下了,对郁小闲说到:“谢谢大恩德,锦娘和招娣粉身碎骨,都会报答大活命之恩。”

锦娘并不知道眼前的人是家中的主母,还有点不清头脑,郁小闲赶紧说到:“我是蛐蛐的娘舅,来赎你的,赶紧的,招娣还等着呢。”

郁小闲考虑到,老鸨子都是爱钱的,此刻要是去赎人,只怕没有十两也赎不回来,可真的要带着两个孩子去泾县谋生,没有一个能持家务的女人是不成的。自己真的去了那边,少不得像男人一样担负起养家糊口的担子,把家里的事情交给锦娘是最好不过的了,看来要赶紧把锦娘赎回来才好。

郁小闲略微抬眼打量了来人,就知道这个人绝非善类,可她管不了这么多,立刻让蛐蛐拿了这本,请那个人验看。那个年轻男子显然是想看郁小闲的容貌,胜过对的兴趣,郁小闲也有办法,她假装整理衣裙,故意把一双大脚露了出来,把茶楼的围观的男人们吓了一跳。

把孩子们打发去捡柴火了,郁小闲发扬了她在垃圾里寻宝的特长,把整个房子和院子的犄角旮旯都仔细地搜了一遍。也许是上天怜悯她,她还真的有所收获。黄家人给黄有才捐过一个秀才的功名,虽然这混蛋不喜欢读,可不代表他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