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地方骚动不安,叛象渐起。这一次,长安大军出关至海,而后返回,这一来一回,跨越中原大地,对长安而言,是一个自我宣扬的机会,宣扬其待囚之仁,安民之德,同时借机向地方展示武力,炫耀实力,震慑怀有二心的地方官员。

向冯冼惟忠和悦作声的女子并不应声。

但是,一想到高灭唐那脾气,我就心里打鼓。

目前,每条船上约有五十名官兵。其武器是:防身甲,盾牌,刀剑,弓箭,手弩。

高贵人没多大便随着家人逃离高丽,来到中原,饱尝流浪之苦,为了生活,做过各种低贱的工作。

此女口舌好生刻薄,但我已经无心发作,因为我已被她话中的信息所震动。

一女高呼道:“下官誓死跟随大人,必将钦犯押至长安!”众女皆点头称是。

也许不必灭其九族,只须抄句家产,让冯冼惟忠沦为叫花,沿街讨饭,那个时候,对她说亭林先生那句话,“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说不定她就会认可此言。

因此,她不太愿意与满船下属交谈,而愿与我这个阶下囚交谈,便也可以理解了。

当然是她自己将我的所唾擦拭干净了。

“宿主如若无事,不妨退出^主多反省,自可知得失!”

冯冼惟忠逼视着我,步步迫进,满面凶悍之气。

我道:“哥哥心中,最赏惟忠。”

我便转移话题,回到主题,道:“妹妹家族,忠勇辉煌,令人赞叹,哥哥甚受激励,期望有朝一日亦能进入朝堂,像妹妹那样为国分忧,同时也有了一处安身立命之地。就此而论,妹妹以为眼下如何理会哥哥之事才好?”

我自感这些动作发挥得还可以。看白衣女子神情,亦似对我颇有好感,心中大慰。

我索性拿出上官家属的派头,责问她们为何跟随燕肆意侮辱女囚?

我说完之后,已觉有些口干舌燥,飞速环顾她们,但见她们的神情多半增了迷惘,不禁心头大喜。

我不禁一惊,刚刚放松的心弦立即绷紧。

原来,此时天子为李世民之女遂安公主,其登基之际便易名为李成凤。

她要对我做什么?

我循声望去,只见五六个人骑着黑马,从远处向岸边飞奔。

也是,在历朝历代的小农经济环境中,支持社会和支持政权的主要力量就是男子。然而如今,男子或许已成罕物了。这样,唐朝的华南各州便不可避免会处于无政府状态。此时应是江湖力量大展宏图的好时机,说不定能够割据一方;至少,也没有必要躲在这穷山僻壤了。

她们的营地很小,又是近似正方形的一块空场地,如系月明之夜,只需四人在空地四角茅屋里夜晚不睡或者轮流执勤即可,透过屋壁缝隙即可观察周围动静。

鱼轩南像是看透了我的心思,她大眼忽闪几下,接着以较快的速度在我胸部划动。这些表达更令我害羞。她的意思是,绝对会尊重我的意愿,爱护我的身体,保护我的健康,在此前提下,多贡献固然好,但最长周期可达三天,而且每次行事前后,要由专人检查我的身体,以确保我的安然无恙,“必使我等之章郎完璧而归”。

我思忖片刻,便判定了这夜餐的作用,尤其是那球状果的作用,虽然并不饿,还是强迫自己吃了。

但想起如今科技远远落后于26世纪,且是皇权无边的人治社会,甚感窒息。

女头领叫鱼轩南,在她们之中算是较为特殊的。她家族谱可查的最早祖先,是早已湮没在历史烟尘中、不见于典籍的蜀中小国之君。鱼轩南生在扬州,家族数代经商,父亲购置商船,常泛海至琼州等地经商,并在琼州购置店铺,经常在琼小住。在鱼轩南十九岁那年,全家泛海至琼,不幸于粤南海面上遭遇海盗,鱼轩南因自挟性很好,跳海逃生,坚持到被渔人救起,但家人和仆人尽为海盗所杀。

女头领见状,在屋子一隅端出一盘,内有几物——竟是笔墨纸砚}在石桌上铺好纸张,将笔头蘸满墨汁,微笑一下,将毛笔递给我。

但我巴不得顺水推舟。在她逼仄的租房里,我面对她支好的画架,逐个解开衣扣……

在我生活了二十几个春秋的时代,固然比我目前所在的时空好的多,但仍存诸多负面问题,如,早在公元21世纪初便颇为突出的环境污染、转基因食品泛滥、地沟油等问题,仍未获有效解决,不过,科技之发达自不待言,如,数百年前只存于文艺作品中的时空穿越之梦,其时,早成现实。

不像很多历史穿越文的主角,刚穿来不久,便成为当代之神,集阴谋家、大发明家、工业体系设计家、经济学家、军事家、理论家于一身,开矿炼钢造枪炮,创造现代工商系统,足智多谋筹策必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主角在现代机器和现代社会系统的簇拥下成神了,但历史文亦愈像论文杂荟和技术贴子,历史文的特征亦损失大半,甚至荡然无存。

冯冼惟忠冲杀在羽林军最前面。一向愚忠绝梦-岛刺,周围的羽林军士兵如秋风中的落叶一般,纷纷倒地,挣扎翻滚。

此刻,其余女囚所在的囚车也均被鱼轩南同道劈开,但是,因她们皆负镣铐,无法像高灭唐那样快意搏杀。

一名女囚捡起地上的弓弩,另一名女囚帮她装箭拉开,正欲射击,却被旁边的鱼轩南同道扯去弓箭。

我明白了。泪水再次涌出。必是鱼轩南担心误伤了我,禁止同道使用弓箭。

在几十名鱼轩南同道的掩护之下,另外几十名鱼轩南同道拖着、抬着身负重镣的女囚,向黄土坡上撤退。

鱼轩南本来人数就少,而此时此刻,又处在彼此犬牙差互的胶着阶段,却分兵营救女囚,这个有条不紊的细节,想来是鱼轩南安排的。

据冯冼惟忠在海上所言,这批女囚中,曾为青刀道旧部的为数不多,也就是高灭唐几人而已。但鱼轩南仍然要救她们,将本就有限的兵力分开。我不由得为鱼轩南的宽大气度所震撼,也明白了她和苏六月能够在中原大帮青刀道中迅速站稳脚跟的原因。

此刻,高灭唐已经杀到了鱼轩南身边,她长枪一抖,将鱼轩南面前的一名羽林军士兵挑翻,继而舞动长枪,冲向冯冼惟忠,一阵闪电般的急刺猛挑,将冯冼惟忠逼退。

按说,高灭唐身上还残留着断了的镣铐,冲锋陷阵必然增加难度,完全可以像其他女囚一样撤退,但她没有,而是以刚出囚笼、身负残镣之身,立即投入战斗。其中必然有原因。

首先,高灭唐做惯了杀手,此刻必然杀心大起。第二,她是鱼轩南的旧日同道,此刻又被鱼轩南所救,是以,与鱼轩南并肩杀敌。第三,高灭唐在番禺偷袭冯冼惟忠失败之后,将责任全推给青刀道和鱼轩南,意图撇开与冯冼之英的关系,虽然此举无法给鱼轩南带来什么伤害,但此时此刻,她应该觉得有点亏欠鱼轩南。第四,我虽不知此刻我在她心中的地位有多高,但不论如何,她对我必有牵挂。

因此,她刚出囚笼,尚负残镣,便立即投入战斗,也就可以理解了。

高灭唐与鱼轩南并肩冲锋,其势大增,冯冼惟忠虽苦苦阻挡,缠斗不休,但屡被逼退。

巾帼双雄刀枪合璧,左右出击,配合得恰到好处,使冯冼惟忠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周围的羽林军士兵抵挡不住,或者倒毙,或者退却,从而使鱼轩南和高灭唐的两人组合迅猛突进,将她们身后的苏六月等人甩开一大截,如尖锐钢刀一般,插进包围我的囚车的羽林军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