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丰小说网 > 红楼春纤 > 第一百七十四章 定婚盟悲喜两交加

足有一盏茶的光景,她方见着许氏蒋昀母子的身影。

正是这么个理,不然头前夏太监如何敢向贾家张口?可不就是因为他是元春身边得力的,常被派往贾府报信,已是拿住了把柄。何况如今这钱太监,原是在圣上跟前都有脸面的,若不让他称意,后头暗中使些手脚,只怕元春并贾府皆不得一个好儿。可话分两头,事情虽如此说,但头一回这钱太监便敢张口一二万银子,后头欲壑难填,难道贾府又能得什么好去?

如此说了一番,王夫人也心里振奋了三分,又觉再哭竟是咒着元春,忙收声拭泪,声音稍有暗哑,神态比之先前却好了五分,口里连连道:“必是如此!必是如此!”贾母看她一眼,方点头道:“你们说的在理,娘娘自小康健,又是有大福气的人,一时小病罢了。明儿我们入宫探视,好好劝慰一番,自然也就病愈好转。”

何况,她自己心中也颇有不甘,仍存了娶宝钗为媳之意。

果然,薛姨妈微微一怔,方笑道:“你越发仔细,哪里就到这份上,不过两个镯子罢了。真要比着不轻不重,这府里许多姑娘,各个都要计较轻重不成?”见宝钗仍自摇头,她只得道:“罢了,原做了四个,一对儿镶了珍珠,一对儿嵌宝石的。我原想着你爱素净,索性多做一对珍珠,也是打扮起来的样子。这会儿既这么说,我把珍珠的与林姑娘,宝石的就重拣一样儿的。”

那一起子下人且不必说,就是姐妹里,也不免有些感怀的。头一个便是湘云,她虽许了好人家,嫁妆这一条却是艰难——当初其父病弱娶亲,虽因有爵,也是择了高门嫡女,样样并不弱,那却是继母当家嫁妆浅薄的。如今史家又这般计较银钱的,未必能为她置办一桩合身份的嫁妆。

想到此处,贾母便问了几句饮食温寒的闲话,见他也回得齐整,方打发鸳鸯琥珀两人送他回屋子里去:“就说我说的,这两日好生与宝玉歇一歇,他父亲要问读书要见人,一概免了。就是他屋子里的袭人她们,也多陪着说说笑笑。”

黛玉听入耳中,想着自家旧日种种,心内也明白这些个话确有道理。可是想着林家也是如此,她便有几分说不出的滋味,竟不大愿意听下去。因此,贾母才停下话端,她便垂眼道:“您说得句句在理,既如此,何妨就让舅舅拒了?这样的事,总归您并舅舅们开口才是的。”

“那顾家儿郎,原也是人才出众,并不辱没了外甥女。否则,先前他如何能考取了探花?细论来,一般也是江南大族旧人家,又是读书上进,心性手段更是一时之选。”贾政细细说来,依他看来,贾母有意亲上做亲,原是老人家的心思,实算来,宝玉黛玉一娶一嫁另择了姻亲,未必不好。旁处不说,宝玉比之顾茂,实是多有不如。由此,他便将顾茂言行举动一一道来,又言前程:“现今虽年轻,已任都察院经历,又入东宫,真真是前程远大,翌日说不得与妹婿旧日相仿。若真能结为姻亲,彼时翁婿两人,必成一段佳话。”

虽是一般话,言语神色,她却与先前再不相同。

想到此处,顾茜暗暗叹息一声,只合细细劝来。

然而贾母心内度量,这事已有七分把握,后头徐徐劝来,不消三五日,这妙玉必会应承。

贾政便将方榕成一件事细细道来,又兼及顾家种种,并现今圣上、朝堂等处形势:“那顾家小子既得了圣上青眼,又铁证如山,想来不出数日,他父亲那一件冤案,便彻底洗雪。这忠臣沉冤得雪,顾家得以清白,原也是好事。偏偏里头有个方老大人夹在里头。他原是祖父于军伍之中提拔而出,这些年与我们家虽渐行渐远,当年却是亲密。现又闹出这般事体,只怕牵扯到祖父身上……”

顾茂也不言语,伸手将那一叠文契之物取来,翻看两眼,便是变了脸色。顾茜虽不十分认得,里头田契却是认得的,当即冷笑:“倒是好个手笔,连这些个田宅都置下了!”

口里说着,她就又令去顾茂的屋子叫人,从中点出六个人,分作三组,惜阴并另外两个小丫头盯着,将那书房里外检查三遍:“惜阴知道书房里的东西,等会儿我再使翠儿过来,有什么眼生的东西,你们都理出来送到我那里。除了这个,你们再不能离书房半步,只管守着书房,除了我与大爷,凭谁来了都不准进去。回头我再使人查检,有一丝儿不对,我立时打发了你们!”

“这李大人素日也有与大爷一同出来,为人和善,连着我们都愿意说笑两句。他家的那个长随,唤作张昌的,为人也极厚道。近来大爷常往各处走动,我便一直候在外头,他见了便愿意多留一阵与我说笑,又送我吃食,很是仔细周全。”洗墨将一应事说罢,又讲了今番原委:“今日他过来与李大人送东西,出了都察院便奔到我这里,说是大爷被参了,现今连着圣上也知道了,必要入狱的。我、我才……”

贾母看在眼底,也大没兴致。好在明日便是中秋佳节,贾政归来,正好凑个月圆人和,骨肉团聚。她略略舒畅了些。不想真个八月十五佳节时,头前与男丁宴席,一次坐开来,她便道人少,不如当年过的日子,只推说旁的家里有父母须得应景,又将探春惜春两人请出来。

顾茂登时无言以对。

顾茂听她娓娓道来,一丝儿也不差,心里又是宽慰,又有些伤痛:“旧日我这般说,却是未曾料得真正的时机竟来得如此之快。如今既是有了机会,眼见着能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只得与你分说明白——我们顾家的冤案,远说不得沉冤昭雪!”

“原是小人作祟,姑妈何必自责。如今能看得分明,总好过日后磨牙生了嫌隙。”柳湘莲再三劝说,方让柳氏渐次平静下来。偏就在此时,秀燕来了。

那柳湘莲伸手将几样事物细看明白,见上头皆有表记,果是送过去的聘礼,又有一对钗儿,原是柳姑妈旧日与他看过的,另一只原作一对儿的,偏少了两颗珠子。他心中信了八分,面色不由沉了三分。待听得那吴贵一番言语,他越发恼怒,拍桌而起:“竟有这样的事!”嚷得这一声,他便生生将后头一通话咽下——这且在外头,又是婚事,须不能声张出去。

须知道,自来婚事用的东西,俱是要求个一双一对儿的,若是短了,头一样兆头便不好。偏柳家却在这里失了脚,由不得晴雯一家子心里蒙上一层阴影。后头又出了些事体,明面儿倒不曾闹出来,暗中却实让人心里生了嘀咕。比如酒席摆几桌,请甚个亲朋来,又要什么回礼,如此种种,柳家俱是有些不足,那通报回事的丫鬟秀燕,原是出嫁的柳家姑母柳氏使来的,言语做事儿又每每显得轻蔑不屑。

这等事儿皆在一处,王夫人又要料理琐事,内里本就存着燥乱忧愁,偏要妆出喜色来,一应所见又俱是如此,且要再贾母跟前凑趣,里外交加,一发烦闷生恼起来,只无处发作。

“那您瞧中了哪一位?”王妃心想既都是贾家里的姑娘,不论堂亲表亲,总归一处的,竟不好求了这个再求另一个,只得挑拣一位来。她心里盘算一回,便问道:“可是那林家姑娘?”

听到这件事,黛玉又想着春纤旧日言语并今番的喜事,方略略好转,只将头前的书信又细瞧一回,便令备下纸笔来。不想这方磨好了墨汁儿,外头就有报信的,倒是探春、惜春、宝钗、宝琴、湘云五人来了。她便搁下笔,又要将书信收起。

听得这么说,黛玉默默想了一阵,总觉还有些旁的缘故,只说不出来,便有几分倦倦起来:“许是如此罢。”口里说着,她心里却忽而想到顾茜那里,暗道:她虽还是那么一个人,可如今境况再不相同,想来言语行事,竟都重头改了去的。从前便觉得她不容易,如今想来,竟艰难得很,倒不知如今可都如意?

迎春细细看了各人书信,俱是劝慰开解之言,心里明白这是自家兄弟姐妹的好意,不免欢喜,又见里头黛玉特特荐了大夫,便思量一阵,与司棋道:“你是我们家的陈人,常日里也有走动的,可曾听过这两个大夫?果真是好的?”

那二姐本就悲痛,哪受得住这番气恼,一时气动肝肠,欲待起身来,不想身子却撑不住,整个人没得起来,手下一软,倒是整个儿往底下一摔,额头碰在桌角,登时就昏厥了去。边上伺候的细姐儿原是听得恼了,正要奔出去寻秋桐的晦气,不想才转了身,就听得不对,当即回头一看,由不得猛吃了一惊,忙叫嚷起来。

夫妻两人争持了一番,终究还是凤姐的意思占了先:“我怎么说的,或是借老太太的福寿,或是宝玉林妹妹的文气,总归是好的。”

不想这一声过去,尤三姐便收了泪,只坐在一侧怔怔出神。与她说话,她也不理,与她汤羹,她也不用。尤老娘只说她性子强,一时回转不去,便叫了两个小丫头在旁瞧着,自己便回去歇息。

只母女两个皆不知道,这机会来的如许之快。

“你忘了头前宝玉那一桩事?他是个省心的,原不必理会,只太太那里却是说了两句话。后晌我暗中使人过去,她只当前事了结,又往这府里来,又算什么?若我明说了,却又无趣。”凤姐将里头细故说来。平儿越发笑出声儿来,因道:“奶奶身子重了,竟不如往日精神。这又算什么?依着我看,只从那顾姑娘一处着手便是。她自小与林姑娘一处,情分也重,如今又将晴雯安置在身边儿,可见情分都是好的。既如此,奶奶便使人送东西与顾姑娘,内里点出一份与晴雯,也就是了。后头再让她们书信往来从容些,自然也就妥当。”

贾赦夫妇莫名,忙躬身立着,又问缘故。

一等入了内里,顾茜早备了几色她爱吃的精细茶点,又有桂花绿豆汁儿:“你自来爱这个的,可尝尝我们这里的味道可不可意。”紫鹃笑着吃了一盏,又用帕子托着尝了一块菱粉糖糕,方抖了抖帕子,将手往桌案上一搁:“若没这些东西,便是天大的事,我也恼——甚么事说不得,偏得这么个滚烫的日子使人来。”

“姐姐与我出来,自是送姐夫的。”尤三姐冷笑一声,唇瓣微微勾了起来:“他又生了好个风流俊俏,姐姐瞧着可心,旁人瞧见了,未必不眼热的。”

“树大分枝,这为人父母的还能如何。”顾茂便将里头缘故分说明白。这是晴雯家隔壁的对门儿一户人家,因老父亲过世,三儿二女闹了纷争,这丧事一过,一发压不住,里头的老母亲没法子拆分了家宅财货,又随大儿子另赁了房舍住下。这事顾茜头前也是经手过的,因着是街坊,随份子与了一份礼儿,这会儿一提就明白,却还是皱了眉头:“倒是可怜了那老婆婆,生受这许多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