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丰小说网 > 要氏传奇 > 第三十二章神思和迷魂术

“战斗如此残酷,你们居然还剩下这么多人?”

其中《要氏珍籍》其实只是一本目录,里面涵盖了千年来要氏先祖们的所有著作。

哈里木表现的非常宽容,他不但一口答应了要江子的请求,还另外送去了一些酒菜清水和疗伤药品。

而托钵僧泼出的那道强力助燃剂,也成了拉紧他脖子上绞索的助力器,这可是他施术之前万万没有想到的。

这个布囊鼓鼓囊囊地也不知道装了多少东西,缠在托钵僧的腰上,隔着长衫竟然一点都看不出来。

“是啊,他已经来了。”要昌淡淡地说道,脸上的表情凝重起来。

许谭这时已经听见撞门的声音,他慌乱地想出去,却怎么也打不开淋浴间的玻璃门。

“爷爷,他好像还是昏睡中啊。”我的手已经按摩的酸痛不已,但还是坚持着不敢松懈。

这竟然是一个欢乐与痛苦的结合体!

我心里一惊,难道这是祖先要离的遗物吗?

但是我明显感觉到要昌温润的手心里满是汗水,这说明他的心里也是极度的紧张!

首先是颜色,本来的血红色越来越深,逐渐变得发紫,而后转成了紫黑色。

我强忍着不发出声音打扰要昌,只是站在一旁,边拿着腕表倒计时,边仔细观察他的一举一动。

“要让你去想,想破了头这个任务也完成不了。”要昌半开玩笑地开始收拾行李,又抬起手腕看了一眼腕表,“得抓紧时间赶紧走了,要不真的完不成任务了。”

有预知和透视能力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少见,通常这种人被叫做有特异功能的人。但是在我们要家宗族,只要经过严格的家族技艺训练,任何要氏解决人都是可以多少具备这些超人能力的。

“是什么?”我的脑子逐渐地冷静下来,开始思考他的话。

这些日子我对他的这种伎俩早就习以为常,只是向两边望望就知道他藏在我的身后,于是反手向后面抓了一把,却抓了个空,手指一下子触到了冰冷的墙壁上,我迅速回过头一看,惊讶地发现我到墙壁的距离绝对不超过10公分,忽然我觉得有人在我后脖子上呵气,我把身子迅速一扭,看见要婴乐呵呵地坐在我的对面床头呢。

“哦。。。是这样啊,”要婴大笑起来,“也是啊,你要是向学校请假,肯定这个月的工资就没了吧?”

要婴脚下较着暗劲,手臂缠着官员胖胖的身体,借着要梅的推力用肩膀横着撞开了会议室的大门,一路踉跄着撞到了马耐的身上,右手暗藏的压缩针管已经刺进了马耐肥厚的臀部,左手酒杯里的红酒很自然地撒在马耐的裤子上,随后东倒西歪地抓住官员的衣服摔倒在地上,不管不顾地呕吐起来。

宾馆行政套房里,马耐正在和几个新疆发改局的官员兴高采烈地聊着什么。

“不会吧…”要婴顿时变得瞠目结舌,“这老爷子得祸害了多少女孩儿?要不是男孩。。。”

不防对面的要梅闪电般地夺走了照片,看了看就扔还给要婴,“这秃子怎么看也不像块玻璃啊,你们俩在说什么黑话吧?”

要灵德教师爷在这个时候派了年纪这么小的女孩儿解决人和要婴协作,除了笃定这次任务的难度之大外,也更说明这个要梅绝对不是等闲之辈,要婴要是真的把她当成一个小太妹,最后吃亏的肯定是他自己。

要婴很理解他的心情,边向后门走去边回答,“一切搞定,别担心。”

现在的要婴,是一个有着一张清纯可爱面孔的电视台编辑刘燕的形象,正闭着眼坐在宾馆行政套房的沙发上,琢磨着晚上行动的每一个细节。

而许立正在排队结账,还探头探脑地四处寻摸他呢。

当然了,他们肯定不会使用自己的要姓,都是以隐藏的身份为要家的目标服务。而我这样的人,则是这个目标的终极执行者,在家族里我们有一个统称的名号——解决人。

老乞丐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离去了,他什么痕迹都没留下,只有破桌子上摆放的搪瓷缸子、凌乱散落的食物,以及我嘴里残留的酒臭味,还能表明昨晚上,我确实喝酒喝的一塌糊涂。

“你是要饭的吗?天气这么冷,呆在这里会冻死人的。”我忍痛爬了起来,凑近了一点,这才看清他的容貌——这是一个看上去六七十岁的老人,穿着一件旧棉大衣,半坐在一张肮脏的破布上,身后放着一团破烂的棉絮和一个鼓鼓囊囊的蛇皮袋。

说罢,就带着那十几个亲兵迅疾下山而去,很快就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这段插曲说到这里,心明眼亮的看官或许就已经猜到了,要江子准是用了什么奇巧妙计,带着最后十六个的要氏子弟逃出了生天。

要江子用的是“术”和“神妆术”。

“神妆术”在之前的故事中已经有所介绍,在这里暂且放下不言。

此次要江子的成功脱险,关键在于他对金兵使用了“术”。“术”的关键在于迷惑对手的头脑,昏乱对手的心智,使其失去起码的判断能力,任对手宰割。

而要成功实施“术”,必须要经过媒介的传递,也就是第三股力量,诸如药物、声音、景象、动作、食物、美酒等道具,扰乱并控制对手的思想,以暗示支配对手按照我的意愿行事。

暗示法则的神奇莫测是像凯里这样的粗莽之人无法想象的,更谈不上理解。

那首《送歌》在这个“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氏后世一般认为《送歌》是要江子个人所作,是因为此歌曲在南宋时期的这场关乎要氏生死存亡的战役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并因此载入了要氏族谱之中。

实际上,《送歌》的原始形态,还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要襄子时代。

据要氏族谱记载,楚灵王因琐事怒杀宠妃甄姬,后悔恨不已,经常在梦中见到甄姬披发流血之状,灵王夜夜惊魂,不堪折磨,遂令宫中诸术士解惑。

诸术士集思广益,各显神通,共同创作了一种似悲似诉的曲调,训练了数十宫中艺人在灵王安睡时轻声吟唱。

这种曲调是没有歌词的,但是需要多部和声配合,唱起来低回婉转,余音袅袅,似魂灵叹息,又似仙人低吟,纶纶清音如素手拂面,在午夜寂静之时,几有让万千魂魄安息之效。

灵王此后果然没有再做同样的噩梦,并对诸术士大加封赏。

要襄子是个有心人,就对此曲调详加探究,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试验摸索,他把各个声部的功效进行了修改完善,逐渐演变成蛊惑人心神的一种萎靡之乐,并命名为《神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