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本能值得被我们所重视,因为它具有可塑性,具有改变自己目标的能力,具有可替换性——这种属性允许一种本能的满足用另一种本能的满足来替换——并愿意被加以延缓,在这些方面,我们刚才已举出一个其目标受到约束的本能的恰当实例。我们

b这些论述听起来无疑是吃力的,而且可能讲得不太明确,但在结束它们时,我还是要向你们提出告诫。

1在这里,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是生理的东西,心灵作用则是对它们的表现。——英译注。

精神分析不能直接回答我们是否要相信这类事情的客观实在性的问题——这无疑是诸位最感兴趣的。然而,借助于精神分析所揭示出来的所有材料,看来则是有利于作出肯定的回答的。当然,你们的兴趣不会停留在这一点上,你们想知道精神分析没有涉及的更为丰富的那些材料证明了什么。但我不能满足你们了,因为它已超出了我探讨的范围。我进一步要做的唯一事情是汇报几种观察——这些观察与精神分析关系甚密,是在精神分析治疗期间进行的,甚至是由于这种治疗的影响才成为可能的。我要告诉你们一个这样的例子——这个例子后来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我将详细讲述,请你们注意其中的大量细节。尽管如此,你们仍不得不舍掉许多本可大大增强该观察说服力的细节。这是一个真相明了的事例,无须以精神分析来进一步揭示。

个问题的讨论虽然很深入,但实际上并未得出任何完全令人满意的结论。

赫伯特。西尔伯莱(herbertsilberer)于1909年和1912年在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实验中表明,在梦的工作将抽象的思想转变为视觉意象时,我们可以控制梦的工作。他说,当他处于疲惫和昏昏欲睡的状态时,如果试图强迫自己做理智工作,那么思想往往就会化为乌有,并被一种显然是思想的代替物的幻象所取代。

正如诸位所知,这次我不解释问题的起源,而是采取一种专断的说明。我们的第一步是通过介绍两个新概念和新名词来建立我们对梦的问题的新态度。

也正是到了这时,对于被发觉的恐惧不复存在了,而且做坏事和想做坏事间的区别也全然消失了,因为一切东西都瞒不过超自我,即使是思想也是如此。

样明显地表现出他的本性的核心,即他要使多结合为一的目的;但是当他以众所周知的方法通过两个人的恋爱达到这一目的时,他就拒绝再往前走了。

但是,文明不能缺少它。美学所要探讨的是在什么情况下事物才被人们感觉为美;但是,它不能解释美的本质和根源,而且,正像时常出现的情况一样,这种失败被夸张而空d的浩瀚词藻所掩盖。不幸的是精神分析几乎没有谈论到美。唯一可以肯定的便是美是性感情领域(sexualfeling)的派生物,对美的热爱是目的受到控制的冲动的最好的例子。

第六章……………………………………………………(…60)

这种需要显得像是良心的一部分,是良心向无意识的一种延伸。

它应当与良心具有相同的起源,并因而与一部分已经被超自我内在化并接收过去的攻击性相符合。只要上述说法不错,为了各种实践的目的,我就有理由把这种需要叫做“无意识内疚感”(unns),利用这个机会,我不受拘束地讲出了我对这样一种研究领域的看法:在这个领域中,许多有偏见的想法尽管遇到

1这个讲演主要依据两篇较早的论文,即《关于性别的解剖学区分的若干心理学结论》(1925j)和《女性性欲》(1931b)。但是本讲演涉及到成年妇女,包含了新的材料。在弗洛伊德死后出版的《精神分析纲要》(1940a〔1938〕)第七章中,作者再次回到了这个课题。——英译注。

了激烈的反抗,却仍然在斗争着。

我希望你们在作出判断时能够学会容忍精神分析的实例,并且不要拒绝和我一起来漫游这个领域。第三个讲演探讨了人格剖析问题。它涉及到你们所不熟悉的题材,无疑对你们提出了最严格的要求。然而,要我向你们隐瞒这个自我心理学(ego—psyaspositition)1就会暴露得愈明显。

女子可以在各个不同方面表现出重大的主动性,而男子却不能与其同类相伴生活,除非他们形成了大量的被动适应性。

如果你们现在告诉我,这些事实恰好证明男子和女子在心理学的意义上都是双重性别的,那么我将断定,你们已经自己决定把“主动的”等同于“男性的”而把“被动的”等同于“女性的”。

但是我劝你们不要如此推论。

在我看来,这种见解对于追求有价值的目的是不适用的,也不能给我们的知识增

1指把两种不同事物误认为一种事物。《引论》第二十讲对这个术语作了说明。——英译注。

加任何东西1。

人们也许会考虑从心理学角度把女性气质描述为偏爱各种被动性目标。当然,偏爱被动性目标与被动性不是一回事;实现被动性目标可能需要大量的主动性。

情况或许是这样:对于女子来说,基于她所承担的性功能,她在生活中通过遗传或多或少地继承了对被动性行为和目标的偏爱,这种偏爱相应于各种有限的或广泛的领域,她的性生活可作为这些领域的模式。但是,我们应当谨防在这方面低估社会习俗的影响,它们也促使妇女陷入被动状态。

不过这也远未说明我们的问题。

我们不应忽视,在女性气质和本能生活之间,存在着一种特别稳定的关系。对妇女攻击性的压抑——法律作出了关于这种压抑的规定,社会又把这种压抑强加给妇女——促使妇女产生了强烈的性受虐狂冲动。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这种压抑有效地约束了妇女性欲的破坏性倾向,而这种倾向现在已经转向了妇女自身。这样一来,人们就说性受虐狂确实是女性的行为。可是,如果像经常发生的那样,你们在男人当中也遇到了性受虐狂,你们除了说那些男人显示了非常清晰的女性特征外,还能说些什么呢?

现在,你们已经知道心理学对女性气质这个谜也束手无策。

谜底无疑应该到其他方面去寻找,而且只有在我们大体上认识了生命有机体是怎样演变成两种性别之后才能找到。关

1在1915年的第三版《性学三论》(1905d)第四节中增加的一个长脚注中,后来又在《文明及其缺憾》(1930a)

第四章末尾的一个更长的脚注的开头部分,弗洛伊德论述了查明“男性的”与“女性的”这两个概念所具的心理学含义的难题。——英译注。

于这种演变我们迄今一无所知,而两种性别的存在却是有机生命物的最显著特征,它把有机生命物与无生命的自然界明显区分开来。

然而,对于研究那些因为拥有女性生殖器而被主要和明显地描绘成具有女性气质的人类个体来说,我们已经发现了很多东西。

鉴于我们这种研究的特殊性质,精神分析并不试图说明什么是妇女——那将是一件它几乎无法胜任的工作。

但是它已经着手研究妇女是怎样形成的,她是怎样从具有双重性别倾向的儿童成长起来的。我们近来已经掌握了一些这方面的情况,这应当归功于我们

我们系列帖吧

的一些杰出的从事精神分析工作的女性同事,她们已经开始研究这个问题了。

我们从对性别的区分中获得了特殊的吸引人的东西。对于今天与会的女士们来说,只要某种比较的结果似乎不利于她们的性别,她们就可能提出怀疑,认为我们作为男性精神分析者,不可能克服对于女性气质所抱有的某种根深蒂固的偏见,而且我们的不公正研究正在损害着这种比较。

但是从我们方面来说,我们坚持立足于双重性别特征,所以我们毫不困难地避免了对女士们的失礼行为。我们只要这样说就行了:“这种比较并不适用于你们;你们是例外;在这点上你们更富于男性气质而较少女性气质。”

b关于妇女的性别发展,我们提出两点预测。第一,在这种发展中,妇女只有经过反复斗争,才有使自己适应性构造的功能。

第二,性别发展中的决定性转折点在青春期以前就已准备好或者已经完成。这两个预测很快就会被证实。与男孩的情况所作的比较进一步告诉我们,幼女向正常妇女的发展是十分艰难而复杂的。

因为它包括了两个额外的任务;在男人的发展过程中却没有任何与之相当的任务。让我们沿着从两性发展的源头开始的平行线向前行走。

首先,男孩与女孩的r体结构无疑就是不同的:这无需由精神分析来确定。

这种生殖器结构上的区别伴随着身体其他方面的区别。我们很清楚后者也是需要谈到的。

而且,在男孩和女孩的本能气质方面也形成了种种区别,我们从中可以隐约察觉到后来所形成的妇女性质。

一般说来,幼女较为缺少攻击性、对抗性(defiant)和自我满足感(selfsuficient);她似乎更需要给予抚爱,并从而似乎更富于依赖性和顺从性。

这种顺从的结果很可能恰恰就是,她能够较容易地接受训练和较快地控制排泄,而n和粪便是婴儿们赠给其照管者的第一批礼物,这种控制是儿童的本能生活中能够诱导作出的第一个让步。

人们还得到这样一种印象,即幼女较之同龄幼男更聪明和更活泼;她们更经常走出户外去认识外部世界,同时形成了更强烈的对对象的精神专注。

我无法说明这种幼女在发展中的领先是否已被精确的观察所证实,但毋庸置疑的是,在任何意义上都不能把女孩的智力说成比男孩落后。然而,这些性的区别并不是很重要的结论,它们的重要性能够被个体的种种变化所超越。对于我们的当前目的来说,这些区别可以忽略不计。

两种性别似乎都以同样的方式经历了利比多发展的早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