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后,杜斌就后悔了。他突然想去赵自忠家

“这不更好吗?”杜斌争辩说,“我争取到的资金建第四小学,俞思卿争取到的建第五小学。我们一下子建成两所新学校,这样,就能大大加快我市改善办学条件的进度。”

“这么多?我可解决不了。”雅芬摇头说。

俞思卿的复杂情绪,杜斌看得清清楚楚。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觉得,想出这个办法来敲打老师,实在是无奈之举。他想,按理说,作为一个堂堂的副市长,不需要动这个心思,更不必要走这个弯路。我完全可以名正言顺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彻底推翻教育局的方案。但我却不能这么做。因为第一,俞思卿曾经是自己的恩师,在我父母死后,成为孤儿的时候,俞思卿给过我帮助;第二,遇事尽量不做绝了,还是留些余地好,如果能在平和的笑声中把事情办妥,使自己的想法得到实施,何乐而不为呢?

在第四小学,杜斌直接去了五年级的一个班级。学生们正在上语文课。年轻的女老师看见校长刘玉荣陪同教育局长,还有副市长来了,就停止了讲课。

“我想向你要本书,”吕慧说,“就是那个《月是故乡圆》。听说你来昌海市上班,带来了两箱子书。”

“来这套!”杜斌坐了上去。

“是的,我不同意。”杜斌说,“因为我市只有十二所小学,每所学校的学生严重员,对这个问题,社会反响很大。如果这时卖掉第四小学,搞家属楼建设,不但对教学不利,还会引起学生家长的抱怨。”

杜斌羞涩地笑了,迅脱下短裤,跳进恤品江。水温适中,不冷不热,立时,一种久违了的舒适感觉钻透了皮肤,使得他格外亢奋,白老人陪在他身边游,怕他不知道恤品江的深浅而遭遇不测。

“我的俞大人啊,亏你还是蹲过牛棚的人呢,”刘玉林笑了,嘲讽道,“这点困难就把你难倒了?”

“按照国家规定,每个班级学生不能过四十五人,”杜斌说,“而我们的小学,一个班级都是七十多人,怎么能再给他们增加负担呢?”

杜斌知道他撒谎,就说:“我说了,这次不是来工作的。你马上调头回去,指挥好抗旱救灾比什么都重要!我谢谢你这份情义,等旱情解除了,我专门去看你。到时候,你不陪我喝酒还不行呢!”

杜斌想起了赵自忠,他是杜斌的中学语文老师。是赵自忠现了杜斌的写作天赋,并开、培养了他。所以从内心来讲,和俞思卿相比,杜斌对赵自忠的感激要更多一些。

杜斌见她如此拘谨,谦和地微笑了下,指着对面的沙说:“请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