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索尔兹伯里的论定是有些失之偏颇。迄今为止没有任何材料证明林彪与蒋介石、勃留赫尔在黄埔军校时期有何种联系。

1925年冬,喧嚣的广州城粤华路杨家祠中共广东区委机关外来了一位瘦削的青年。他风尘仆仆,满面倦容,背着一个蓝花布包袱,操着满口浓重的湖北乡音。这位青年在门外踌躇了一阵,随后跨门进来,在会客单上填下一行文字:“林彪,十八岁,湖北黄冈人。求见恽代英、肖楚女先生。”

潼潼水势响江东,

时绥!

美的衣,

林彪的这两位堂哥都比他大十岁。可以说,林彪是被他的这两位兄长带出来参加革命的。然而,他们谁也不会料到,林彪最后的声威却大大过了林育南和林育英。仅自1968年至1969年的一年间,就有一百零八万人前来林家大“瞻仰林副主席故居”,川流不息的人群把清水塘的水都喝干了。

“林明卿又添了个儿子!”

陈氏心里清楚,林彪这般行色匆忙,其实是逃婚。她指望父母的规劝、汪家姑娘的痴心会感动儿子,使他回心转意。谁知不久,林彪越过父母,直接给汪静宜写了一封信,提出废除婚约。林彪在信中写道:

值此国家破裂之时,战事正殷,前途难卜。彪自投身革命,献身共产主义,义无反顾。国民党动政变,共产党被抓被杀,武汉国民政府已决定第二次北伐。彪决心从军征战,难免有个三长两短,岂不误汝青春?此为退婚因由。乞谅。

林彪以为此信一去,婚事可了,万事大吉。不料汪静宜是个烈性女子,说:“我与育蓉的亲事,回龙镇哪个不知,谁个不晓?他不能仅凭一纸书信,就将两家的婚约撕毁。”

汪静宜苦心守候,终身不嫁,与患侏儒症的妹妹相依为命。她盼望林彪回家,两人还有沟通转圜的余地。可林彪自离开家乡后,如同泥牛入海,杳无音讯。汪静宜这一盼就是二十三年。5o年代初,林彪从东北打到武汉,就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时,他的一位婶娘去武汉见林彪,告诉他:“育蓉,汪家的姑娘还在等你呀!”林彪一怔,说:“我这么多年未回去了,她不应等嘛。”这时,林彪已与叶群结婚,并生有一双儿女。汪静宜听闻林彪娶妻生子的消息后,柔肠寸断,心如刀绞。在巨大的失望、难言的屈怨和纷纷的议论面前,这位敦厚的乡姑没有上门哭闹,只是和泪嗫泣,自叹命苦。倒是林明卿良心不安,多次对林彪说:“王宝钗苦守寒窑十八载,而汪家的静宜却等了你二十三年,这是多不容易。现在你不能娶她,但你不能不管他。她一个弱女子,在农村生活很艰难,你是不是把她接出来,安排点事情。”林彪一想也是,便与叶群商量。叶群心胸狭窄,既不敢忤逆公公的意旨又担心丈夫旧情复炽,左右为难。后来,她心生一计,派人来接汪静宜,说是安排她到林家当保姆,给叶群带孩子。汪静宜对来人说:“尽管我与叶群虽然地位悬殊,但人格都是平等的。告诉育蓉,我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不需要他的怜悯!”就这样,她单身一人,孤苦无助地过了一生,1963年因病去世,终年五十六岁。

对于这位善良而苦难的女性,她的侄儿和乡邻有许多回忆。

汪培天,是汪静宜三哥的儿子,在谈到姑姑生前的情况时说:“林彪未娶我的姑姑,给我姑姑造成的痛苦是很大的。她是一个正常、又很不错的女人,却不能像其他的女人一样出嫁成家,而且还经常听别人的冷言冷语。寂寞、孤独伴随她的一生。对于她与林彪的婚约,因我是晚辈,她从未向我谈过。但有一次,我听她与村里一位婶娘谈到1927年林彪到我家的情况时,曾说:‘我要是不与育蓉订婚就好了。我是小姐身子丫环命,不怪任何人。’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出,她对林彪未娶她还是很有意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