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的,离得最近的岳氏和杨氏先进了门,乔成金和乔成铜一前一后说着什么话也跟着走了进来,看样子应该是刚从地里被人叫回来的。

老大一家子是她的心头肉,小李氏“懦弱”不理事;老二虽然娶了个搅事精,可架不住爷俩会挣钱,这两年要是没乔石头爷俩交上来的银钱贴补着,哪儿能让两个孙子去镇上念书的?

这几日天气虽然比前些天暖和了不少,可毕竟现在正当春,身上盖的也不是温暖的棉被,能立即睡着就怪了。

云英笑着拢了曼儿的肩膀,毕竟不是真正的九岁孩子,局促也装不了多久,干脆落落大方的冲着顾三娘姐妹俩道:“顾姨稍坐,我去给你们端碗水来暖暖身子。”

“哟,咱们幺弟媳妇真是水灵,这一身大红嫁衣真是好看,待会儿给我那没福分的妹子行礼时弄脏可就不好了。”罗氏最终还是没稳住,倚在晒坝边上一棵核桃树上悻悻的招呼了一句。

“曼儿也不出去。”曼儿以远根的意思为意思,也明确的表达了不想出去凑热闹的心思。

云英的小脑袋在听到这些后不自觉的麻,这就意味着,她原先设想的悄悄脱离了乔家、脱离李家村生活根本就不可能;还好前些日子因为顾八娘的进门,她们姐弟三人的名字也跟着报上了村长,听说再过些时日,村长会集中报到镇衙门,大概春耕后乔成银的户引下就会加上姐弟三人的名字,也会领到三人的路引,不过这些东西按照规矩都是放在户主,也就是乔成银的手中。

“关猎户?”云英要是没记错的话,这个关猎户在杨氏的嘴里出现过,但好像他已经是个死得不能再死的死人。

也有那事不关己的人会回上一句:“乔太爷念过书的就是不一样,这名字听起来就文气,瞧苕花三姐弟走路姿势都不一样了哈!回头我也提上几个鸡蛋也去给我家捣蛋鬼求个名字收收性子去。”

“好吃,曼儿尝尝。远根也再尝尝。”云英做主将剩下的鸡蛋分给了他俩,三人又分着吃了那个窝窝头,看看天色估计差不多快十一点了。

李氏点了点头,脸上依然不见丝毫笑意,“也别让远芬洗碗把手给磨粗了;让她吃了饭赶紧来上房,昨天教她绣的那朵花还没绣完呢。”

按照乔百胜的规矩,乔家人都是不能像别的庄户人家那样在炕上舒舒服服的用饭,而是在堂屋摆了一张八仙桌。当然,也不是谁都能上这张八仙桌吃饭的,像李氏这样的女人家家自然只有带着一干女人摆好饭桌后退居灶房。

“这孩子倒是有孝心。”乔百胜说着便拿了托盘上的鸡蛋放到远根的手里:“拿着,这是祖爷给你的鸡蛋。”

“胡说八道什么?”乔成银转身就给乔石头一烟帮子,左右看了下附近没人,这才沉着脸喝道:“只知道‘反常必有妖’,就不知道妖言惑众的厉害?少给老子叨叨这些个没用的。”

“是木头的小儿子。”李氏眼神沉了沉,转向一边的苕花:“愣着干啥?给你祖爷端早饭去。”又伸手扯了一把远根,“远根,去地里唤你爷和大伯他们回来吃饭了,一个两个都不知道看日头的。”看样子是一点儿也不希望孙子受到老太爷的看重啊。

厨房里的罗氏、乔远芬见着这热闹,虽然不敢堂而皇之挤出来看个够,但也扒着厨房的门框在那幸灾乐祸的对甘氏指指点点;随着乔远海睡眼惺忪的出现,李氏家的两个女儿乔远芳和乔远慧也一前一后的出了东厢进了正房的堂屋。

“祖爷,水帮您兑好放在洗脸架子上了。”这间屋子没开窗,比方才李氏那间还要昏暗些,甘氏刚从外面进门没习惯这种昏暗,只能一步步挪到平日里放洗脸架子的角落。

苕花闻言如蒙大赦,赶紧将柴火放在了罗氏脚边,顺道的也将背篓解了下来,让一背篓猪草落入老李氏的眼中,这才畏畏缩缩的往右边最末的一间屋子跑去。

“吃吃吃,什么好的坏的你这畜生都吃得下去,也不怕东西不是你这样子能吃下肚的……”

“大姨……疼……”何云英顺应心头所思,轻轻叫了一声。

“嗯,成铜的话中听,就这么着,分家分家那就得有个分家的样子!当年我给你们兄弟三个分家怎么没这么优柔寡断的?木头家的远根是吧,分了家后让他每日上午到我房里学认字吧,年纪大点木头要是有能力再送他去学堂。”乔百胜直接下了定案,李氏的意见被他直接安在了乔成铜的功劳上,这种功力也只有他老人家才具备。

这边这么商定着,李村长的纸笔也没停,将乔成银家的分家大概写了出来,到此总觉得哪里不对,出于中正和见证的立场多问了一句:“不知道成银叔给木头兄弟给多少建房钱?”

这个可为难了乔成银,家里有多少银钱他还真不知道,抬头唤了李氏道:“石头娘把家里的银箱拿出来,当着村长和族老的面把银钱也分分,顺道的我也说下,家里现在两头肥猪是给两个念书小子的束?这个不能动,三十只鸡是石头娘的零用钱也不给三个儿子分了,农具什么的木头需要啥待会儿随我去选几样吧。另外榔头家多分了两间房,你们这房人凑个二两银子给木头贴补贴补吧。”

“爹,这些年咱们的银钱都分文不剩的交到了公中,哪里还有余钱?”乔榔头立马叫起了苦,可看着被爹娘“赶”出门还不敢说二话的乔木头又觉着有些可怜,喏喏的补充了一句:“我给木头打个欠条吧,等分了家我和远宏出去辛苦点,总能攒着贴补他一点吧。”

抱了木头银箱出来的李氏正好听到这一句,分家唯一不顺的地方就是老二榔头脱离了掌控,不由重重将箱子放到了桌上:“不过是两间房子就要打二两银子欠条,那爹娘生你养你给你建房子娶媳妇应当打多少银子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