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出,嫣红却真真是目瞪口呆,半晌方苦笑道:“小姐,你可真是吓坏了我们了!”

王妈妈忙答道:“这院子本来不大,若植的过密,怕反不好!因此只备了一株大些,树型也好的,预备就种在这院子里头。另还备了十余株小桂树,打算植在院子外头!此外,如今正是秋日,各色菊花开的也好!我已吩咐了花房,等这桂树移植好了,另在这院子里,摆上十数盆好菊花,仔细妆点妆点!”这桂花,她确是已准备下了,此刻就在院子里头。但这菊花,却是压根儿没有的事,只是这会儿听厚婶问起此事,她又哪敢不打叠起十二分的精神来。

神色又自数变,厚婶方下定决心一般的立起身来,猛地拜了下去:“小姐明鉴,我与瞿厚二人,均非不识好歹、忘恩负义之人……实是……实是……衍都大,居不易!”她也是有分寸之人,知道这话只能点到为止,因此说到这里,便也不敢再继续的说下去。

这当儿,嫣翠恰已替她理好了髻,风细细对着镜中的自己仔细看了一看,心下也觉甚是满意。镜中人的气色,比之她刚刚附魂之时,实在已好了许多,看起来,也真是顺眼多了。站起身来,她转头朝着嫣红嫣翠一笑:“走!吃早饭去!吃饱了,才有力气看戏!”

说到最后一句,她的语调虽则一如既往的平和,但提醒之意却已溢于言表。

好在她这么一说后,二婢总算没再追问下去。风细细还不及松口气,那边嫣红却又蹙眉的开了口:“小姐今儿同我二人说的这些个话,万不可在外说起!尤其是……是……嫖……”她有些吃力的吐出这个“嫖”字,自己的脸倒不觉微微的泛了红。

刘氏虽退了半步,但回头想想,心中何尝不窝火:“你来,只是为了这事吗?”她问。

更不说她原本也就不愿见生人。

刘氏闻声,却是陡然抬眼,目光冰冷而锐利,让坐在她身边的风柔儿几乎有种错觉,仿佛刘氏的目光如同一把匕,扎进了她的心窝,竟让她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冷颤。惊惧的别开视线,风柔儿甚至不自觉的挪动了一下身体。然而刘氏很快便收敛了神情,抬起手来,轻抚一下风柔儿乌黑的丝,她温声的道:“柔儿,娘不是不明白你的意思!只是现如今,天大的事情,也及不上你的婚事!你可明白?”说到最后,语声复又转为严厉。

…………

顾不得其它,她迅敛去面上怒容,换上一脸温柔的笑意,转身行礼:“臣女见过王爷!”

风细细凝眸看去,远远便见了那一大片的林子。桂树原是四季长青,此刻花开满枝,虽则花小,但却团团簇簇,束束黄花堆在青碧的枝头上,倒也别有一番景致。让人见着,不自觉的心生欢喜。再行几步,桂花的香气更是袭人而来,沁入心脾一般,无孔不入的浸染一身。

满不在乎的一挥手,风细细撇嘴道:“我这模样我自己却觉得不错呢!别人怎么看,只由得他们去吧!这府里上上下下,从没人想过为我留面子,我又何必理他们的面子!”

目下看来,这风柔儿能嫁给宇文珽之的可能性固然不大,但也说不准就有咸鱼翻身的可能性。还是那句老话:女追男,隔层纱。何况现如今这个封建社会,只要略微逮着些许逾礼之处,这桩婚事便算是成了呢。这么一想,她倒忍不住的叹了口气。

她这里落文霞,却早让一边的嫣红、嫣翠两人看得傻了眼。

得了嫣翠这一句话,风细细心中却已明白了过来。当年瞿氏夫人刚刚亡故,风子扬便迫不及待的接回外室刘氏并三个子女,以致长子风入松怒而与之反目,离家不回。从前岳家连国公府亦因之视他如仇雠。可以想见的是,做出这种事情的风子扬,只怕也不会受这京中豪门世家的欢迎。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再要离去,无疑更是插在风子扬身上的又一把刀子。

其实,有很多事情,也许她一直都是知道的,只是不愿说出,也无力更无心反抗,只能是默默承受,而她之所以病重如此,只怕也是因为心中郁结所致。

这日因来的晚了些,文霞又临时有事,却并不在小厨房。

风细细闻声,这才恍然。当下笑着抬手敲了敲自己的额头:“我如今可真是糊涂了!连这个也都忘记了!”说着,却又试探的问了一句:“你是这风府的丫鬟?”

锦匣里头,装着的,果然都是一些文书契约。对于古代的这些个契约,风细细也不太清楚,简单的翻看了一回,其中计有数十顷田地,家店铺,且都是绸缎、成衣、茶叶等得利甚厚的产业。由此可见,瞿氏嫁妆之丰厚。

风细细初时听着还颇同情她,也很周济过她几次。如此数次后,熊姨娘便又玩出了新花样,借口出门,时时来借些饰头面之类,不过却是有借无还,如此次数多了,饶是风细细不解世事,心中也觉不快,只是又拉不下脸来。再后熊姨娘来时,她便也懒待应酬。

在风细细想来,嫣红嫣翠二婢,日后注定是要与她朝夕相处好一段时日的,若对着她们,她还要遮遮掩掩的,那她又何以去面对从前与她相识的那些人。与其端着从前风细细的样子来取信她们,倒不如干脆露出本来面目,让二人早些适应了也好。

风细细听得眉头直蹙。虽然相识不久,但嫣红的性子,她却已大致明白了一些。嫣红的忠心自是毋庸置疑的,因其忠心,所以遇事时,总是第一时间便要为自家小姐考虑。就如此次的桂花糕事件,她必是担心自己处置不好,反受了对方的气,因此赶在自己之前,草草了结了这事。只是她的心思固然可嘉,这种做法,却并不可取。

若依常理,连国公既疼爱女儿,便该爱屋及乌才是。然而古怪的是,连国公却似乎并不重视这个外孙女。这一点,只从瞿氏过世后,连国公府再未关心过风细细之事便可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