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中医的藏象有两层含义:对于五藏而言,解剖五脏就是象;对于整个第二生理系统而言,形体解剖上的切生命表现都是象,即我们有形的人都是第二生理系统的工作状态的“象”,当“象”好的时候,我们就健康,但此地的健康并不简单指解剖器官的健康,而是指第二生理系统的健康。

黄帝内经成书推测

易经不仅是占卜之书

动物本能说

如果我们不是上帝,不是神仙,那么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唯的方法。历史证明,刻意追求的“唯”,都是别有用心的欺骗。请记住个事实:人类的进步已经将无数当时所谓的“唯真理”摆在了荒凉的古迹上,供好奇的后人瞻仰。玩弄历史的人,最后将被历史玩弄。

平心而论,中医确实有让人说道的地方。我们先不说它是否科学,但最现实的是,我们搞不懂它,我们最怕别人问为什么,问就露馅。咱们举个例子,假如有人要问远志为什么可以治疗痈疾,老先生们肯定摇头晃脑地说:“苦泄热,温行气,辛散郁。”听起来好像很有些道理,可细琢磨,简直是所问非所答。再比如,如问水蛭和虻虫为什么有活血化淤的作用,他们肯定说:“水蛭咸苦,虻虫味苦,飞潜。”虽然言之凿凿,但顶如废话句。

马克思曾说:如果希腊是正常儿童,中国则是早熟儿童。

从客观上来看,“阴阳”不明确给中医的理解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无论对今天的人还是古代的人,都是样的。我们应该相信,编写内经的人绝不是有意为难后人,他们没有说明白,确实有他们的难处。所以我们有个大胆的推论:编写黄帝内经的人也不懂。创造中医“阴阳”的人是圣人,他们当然懂得什么是阴阳。但继承中医学的人却并不十分清楚,到了黄帝内经成书的时候,已经距离中医的发明期至少1000多年,当时的人很可能与我们目前样,根本就不知道“阴阳”究竟指什么,他怎么能说得清楚?

内经中没有说清楚,那么后人研究清楚了吗?说来不可思议,如此重要的概念,现代中医竟然没有个明确的定义。

在中医院校通行的教材中医学基础第四版里,是这样给阴阳定义的:“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是古代的两点论。”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哲学,而不是中医学。

黄帝内经研究大成中说:“中医学的阴阳,是中医学方法的对范畴,它是对中医理论体系有关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含有对立统概念。它既可以代表与生命有关的相互对立事物和现象,也可以代表生命过程中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在这里,我们依然看到的是从哲学概念脱胎出来的中医阴阳定义,它的哲学味道太重,以至于很难将它看成是医学概念的定义。医哲不分,以哲代医,始终是中医学的大痼疾。大约人们认为,不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不能标明祖先的伟大,但味强调其哲学性,恰恰脱离了当时思维发展的水平。这也是中医学被认为“不科学”的个原因,外国人实在搞不明白:个极其抽象的哲学概念,怎么能作为医学概念呢?

也就是说,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没有超越内经中关于阴阳的论述,千百年来只是在反复重复着同样的语言。由于中医概念的如此不确定性,当代中医在解释病机时,都是含含糊糊,概念先后不致。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中医阴阳概念不能再是天上的云彩,它必须变成雨滴,最后落回大地。何梦瑶就呼吁:“医书动言阴阳,而不切指其为何项,甚属朦混,当细分之。”阴阳必须有固定的指向,固定的内涵。

也有人试图明确阴阳的指向,例如石寿棠就提出:“阴,人之形;阳,人之气。”但这个分法还是说明不了许多医学问题。

那么,中医阴阳能不能有具体的内涵?

从两套生命系统来看“阴阳”

我们认为,无论阴阳是如何进入中医的,但创造它的人,当时脑海中肯定有个固定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中,阴阳不是哲学概念,而是个确确实实的医学概念,有具体的内容,它对应人体真实的生理原型。

根据我们对中医的理解,我们认为,中医阴阳是用来描述共生体的个基本概念。为什么这么说呢?藏象生命与人类肉体组成了个共生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解剖生理系统的运作必然会涉及藏象系统,同样,藏象系统的运作也必然会涉及解剖生理系统。所以中医才使用了“阴阳”这个词来描述这种共生关系。大概来说,阴指的是人体的解剖生理系统,阳指的是人体中的藏象生命系统。

如果我们站在“共生体”的角度,再来看中医的阴阳,那就目了然了,而且再没有个词比“阴阳”更准确。

中医阴阳是个大概念,而且是个系统性的概念,可分为阴系统概念,阳系统概念。中医在划分这两个系统概念的时候,隐隐约约有条主线。凡是与人体解剖生理系统对应的相关的都可以阴名之,凡是与人体藏象生理系统对应的相关的都可以阳名之。

按照这条线索,我们再回头看中医纷乱的“阴阳”,它们似乎也变得好理解了。

第从生命的结构上来划分。每个人都是由解剖生理系统和藏象生命系统组合成的“共生体”,故“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解剖生理系统是有形的,即为可证的,而藏象系统则是无形的不可证的。内经将有形的解剖生理称之为阴,而将无形的藏象称之为阳,例如,阴阳应象大论中就十分明确地将阴释义为解剖形体,“阳化气,阴成形”,这里的“形”指的就是形体,即是解剖生理系统。“阳化气”则是无形的,因为藏象食气。

第二从能量来源划分。人体的两个生理系统,各自需要不同的能量来维护。解剖形体需要“味”,而藏象则需要“气”,六节藏象论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指明两个系统的能量来源不同。素问·生气通天论更明确记载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意思是说:解剖生理系统通过摄取食物中的营养存活。阴阳应象大论从另外个角度来阐述阴与味的关系,它说:“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其中“味归形”句说得很直白,可以理解为:食物为解剖生理系统所必须,或者说形体从食物中提取能量。

同样的道理,中医将藏象系统通过经络直接从宇宙空间得来的能量名为“阳”,也称为先天之精,它化生阳气。而将从人体解剖系统脾胃转化而来的能量统称为“阴”,也称为后天之精,它化生阴气阴血,五常政大论曰:“阴气内化,阳气外荣。”

第三从人体与宇宙来划分。人的两个生理系统与宇宙空间都有密切的关系,但性质很不相同。解剖系统与大气以下的地球环境关系密切,这个环境提供了它所需要的切,如水空气及各种营养成分。因此中医里,地球环境为阴,“天为阳,地为阴”。

人体的藏象系统与地球之外的宇宙空间关系密切,它所需要的切能量都最终来自遥远的星空,故而地球以外的空间环境为阳。因此藏象系统随地球的运行而运行,生气通天论曰:“故阳气者,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第四从疾病的来源划分。请注意,中国的疾病理论不是站在解剖生理系统的角度,而是站在藏象生命系统的角度来论述。因此,有了阴病和阳病的区分。但不论是阴病还是阳病,指的都是藏象系统的疾病,而不是解剖系统疾病。如此划分,是为了标明疾病的两个来源。

源于解剖系统而最终影响到藏象系统的疾病称为阴病,例如,太阴阳明论曰:“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意思是:饮食没有节制,起居黑白颠倒房事过度,都会损害解剖生理系统的健康,最后影响到藏象生命体。调经论在讲到疾病时也说:“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

而由于藏象系统本身原因而引发的疾病称为阳病,因为藏象系统与宇宙空间风寒暑湿燥火热六气关系密切,它通过经络可以直接侵入藏象系统,故而阳病都来自身体以外,即是指我们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故言“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

调经论曰:“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

脉要精微论曰:“故中恶风者,阳受之。”

太阴阳明论曰:“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

第五从藏象组织结构划分。素问·金匮真言论曰:“言人身之腑脏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这里谈到的是藏象本身的组织划分,换言之,五藏之经络为阴,六腑之经络为阳。五藏受精于脾,脾化精于解剖系统的胃,胃得味于地球环境,故五藏为阴。六腑之经络对应天之六气,直接采气于宇宙空间,故六腑为阳。太阴阳明论曰:“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

第六从对人体生命的影响来划分。人体的两个生理系统对生命总体的影响不同,阴阳应象大论中有句很有名的话:“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这里的“生杀”与“长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它反映了两个生理系统对生命的不同作用。

“生”指生命的出现,这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事情之,当个生命诞生之初,生命的本质就决定了此生命无可替代的特性。“杀”死是指生命的终结,这也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事情之,古语说“除死无大事”。“生死”都是生命最本质的两种变化。

“长”指生命的生长,它是生命发展的种趋向。比如个人出生以后,生长的情况可以各不相同,长得高点,矮点,脸上长几个麻点,甚至长得条腿长条腿短,都是可能发生的,也就是说它不是必然的,因此“长”并非生命的本质。“藏”意思就是存在,指个生命存在的状态,比如说,虽然死亡是必然的,但何时死亡却是偶然的,心脏病突然发作未必定意味着死亡,也许手边正好有救心丸,及时救下命。因此“长藏”是生命存在与发展的两种状态,而且是非本质状态。

内经中将“生杀”归为阳的特性,即是说藏象系统是人体生命的本质,它控制生命两种质的变化。而“长藏”则是非本质的生命现象,它是解剖生理系统存在的状态。类似的观点还有许多,例如阴阳离合论曰:“天覆地载,万物方生阳予之正,阴为之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独立于宇宙天地之中,阳是人的本质,故曰正;阴是人的生命现象,故曰主。后世医家对阳的本质作用也多有论述,如类经附翼·求正录·大宝论曰:“凡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非阳能死物也,阳来则生,阳去则死”,“人是小乾坤,阳来则生,阳去则死”。

阳是人体生命的本质,这个观点并非中国所独有,印度六问奥义书也持此观点,它说:“惟太阳为生命,惟太阴为原质。凡此切有形体者,皆原质也。故原质即形体。”这里说得更加清楚,太阳是生命的本质,而形体太阴则是生命的原质,这与内经“阳予之正,阴为之主”简直模样。

第七从精神类型划分。人不但有两个生理系统,而且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精神中枢,我们将其称为两个精神主体。神魂魄意志对应五藏,喜怒忧思悲恐惊对应人类的大脑。中医对上述两类精神因素没有明确的阴阳划分,但人们在习惯上,隐隐约约将神魂魄意志划为阳,称为阳神,灵枢·行针曰:“重阳之人,其神易动。”而将喜怒忧思悲恐惊划为阴,将为阴神。

第八从体内气来划分。藏象生命本身的能量系统可分为两种,即阴阳两气。为什么同样的能量会有不同的名称呢?因为它们来自两个不同的方向,有完全不同的作用。

凡由藏象经络直接从宇宙中吸取的能量称为阳气,凡是藏象系统通过人体解剖系统得到的能量则称为阴气,故阴气阴血津液都为阴的范围。但这样的划分只是为了好理解,实际的情况却要复杂得多,阴气和阳气还存在种交换的机制。

我们上面所列举的阴阳划分只是大略,而不是中医阴阳的全部,只要我们能掌握住划分的两个核心,其它情况可以类推。

阴阳合和

我们说人体的两个生理系统各自独立,只是想说明二者存在的本质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没有合作,相反合作是永恒的,否则生命就不会完美。两个系统的相互合作,有机统,构成了阴阳的诸多关系。

在阴阳两个生理系统诸多关系中,平衡则是最高法则,任何方的失衡都会影响对方的存在状态,最后导致疾病的产生。所以平衡就是健康,失衡即为疾病。中医里平衡有两个境界,平人平气与天人合。

平人平气是阴阳平衡普通境界的标志。笔者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位太姥爷,是个江湖野郎中,但医术确实了得。小时候经常领他去别人家看病,每当患者给医资时,此老有句口头语“出家人不爱财,多多益善”,此话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这也是社会上人们的普遍心态。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反对“多多益善”的,而提倡平衡。孔子的儒家讲中庸其实就是平衡的另类说法,最后发展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老子“以柔克刚”的思想,核心讲的还是平衡,它是达到平衡的种手段和方法。

中医认为,平人平气则无病,任何多与少都可以造成疾病,多为太过,少为不及。例如阳气太过则身热,阴气太过则身寒。在藏象五行关系中,如果木太强,它会反克金,如果水太弱,则会被火所辱。这思想贯穿了中医理论,内经中有许多记载,“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平治于权衡”“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气血,各守其乡”。

中医认为,如果我们能直做到平人平气,我们将可活到人之天年。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天人合是阴阳平衡的至高境界,内经中“形与神俱”“形神合”“提挈天地,把握阴阳”,都是“天人合”思想的延伸和具体应用。达到这境界的人,将会发生生命的根本变化,此类人不但能活过天年以上,而且过了天年“神气”不散,即两个生理系统直保持致。中医里专门讲述了此类人不同凡响的生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