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00年前后这只是个大致的历史时段,全世界莫明其妙地经历了场思想大爆炸,些影响人类几千年的哲学社会伦理思想好像突然冒出来的样,大批名垂千古的思想家产生了,如中国的孔子老子墨子,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印度的佛陀当时世界各国的学术异常活跃,中国各诸侯国都在设立学校,些能言善辩之士到处游说国君,苏秦人竟然能兼任好几国的宰相;印度也是到处开辩论会,辩论的主题大多属于宗教神学或者哲学;古希腊各城邦小国也给那些苦思冥想的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所以脱离实际的哲学数学物理等才能取得惊人的成绩。为什么会发生这场思想大爆炸呢?目前的学术界还没有个合理的解释。

4关于黄帝内经的版本及成书形式问题。内经是个集纳本,本身并非原版,按道理,应该有许多版本同时存在,但除战国以外,我们在目录中看不到更早的医书,周礼等也未记录版本。那么黄帝内经的底本或祖本究竟在哪里?此外,内经是以问答形式写成的,目前多解释成种习惯,那么如果内经的祖本就是问答的形式,又该怎么理解呢?

大家在研究中医学时,也有这样的感受。中医理论体系相当完整内容极其深邃,经络学运气学藏象学阴阳五行学精气神让人感觉到面对的就是座大山。可接触到中药和中医治疗方法,又感觉到出奇的简单,就好像是看完大山又面对山下的棵小树样。这种反差真是惊人!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见哪位学者就此提出自己的解释,由此可见,关于中医起源的研究是多么疏略。

种是政治的需要。政治与科学原本不搭界,历史上唯有宗教和政治关系密切。所以才会发生宗教战争,所以布鲁诺才会被宗教法庭判处死刑。然而,随着科学在历史中地位的突显,科学渐渐变成了种新的迷信,并逐步向政治靠拢,或者说逐步被政治利用。因为利用科学的人发现,用科学来反对异己维护统治真的妙不可言,他打了你棒子,然后说:这与我无关,是棒子要打你,我也无能为力。当科学被政治利用的时候,科学的精神就荡然无存了。

其实,早在上世纪初,针对中医理论存亡,国内就有不同的意见。

本书通过对黄帝内经抽丝剥茧般的分析,递给你把打开生命神秘之门的钥匙:你就是外星人!你身上就有外星基因,你的祖先,来自遥远的宇宙深处。

所以,中医的藏象有两层含义:对于五藏而言,解剖五脏就是象;对于整个第二生理系统而言,形体解剖上的切生命表现都是象,即我们有形的人都是第二生理系统的工作状态的“象”,当“象”好的时候,我们就健康,但此地的健康并不简单指解剖器官的健康,而是指第二生理系统的健康。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实中医不是以人的解剖形体作为核心,而是以藏象系统作为核心,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医并不是人的医学,而是藏象的医学灵魂的医学“神”的医学。

藏象是人体中另类实有的生理系统,那么这个系统有形态吗?

第三节人体内的同名双胞胎

世界上对同事物的认识角度多种多样,每个角度都是扇门,认识佛教据说就有八万四千个法门,而每个门里的风景都不相同,有的艳丽,有的雄壮,有的萧条

我们找到了个全新的角度切入中医学,从这个角度,我们得出了个骇人听闻的结论:在我们的身体内,还有个独立于人类生命的另高级生命,我们将它称为“藏象生命体”,它是个以“五藏”为核心,以经络为辅助,食天地之气的高级智慧寄生生物。

那么,这个生命究竟是个什么模样呢?

“五藏”非五脏

藏象高级智慧生命,它是无形的,至少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上还不能明确证明它的存在,可是中医学却为我们勾画出它的个基本轮廓,我们逐渐来整理中医的资料,努力将它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现在我们知道,藏象生命体是以五藏为中心。那么什么又是五藏呢?

紧急求救!我们遇到了个特别大的问题:对双胞胎,长得很相似,可麻烦的是他们竟然叫了同个名字,都叫小六子。如果有个姑娘爱上了其中个,当她说:亲爱的小六子,我爱你!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即同个名称,代表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而且这两个事物又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

有某人,心眼很小,凡事都想不开,总爱自己生闷气。有天,他被单位解雇了,这件事让他十分气恼,常常自己躲在家里生闷气。过了段时间,他感到腹部胀满,胃的上部里有个硬硬的东西往上撞,而且还干呕。他到医院检查,但查不出什么毛病,做胃镜也没有发现胃里有硬块。无奈中他找到中医。中医说他是肝气横逆,导致胃气上冲。他还不相信,赶紧去检查肝功能,又是验血又是扫描,结果也没有发现肝有什么毛病,于是又回来请教中医。中医给他开了服舒肝降逆,和胃开郁的中药,结果吃了几剂就好了。

在这个例子中,毛病确实出在肝气不舒上,但检查中肝是没有毛病的。这里的肝,指的不是指解剖系统里的肝,而是五藏系统里的肝,其病位也可能不是解剖系统中肝的位置。胃中的硬块也不在胃中,只是气结,说明胃也不是解剖系统中的胃,但呕吐胀满又确实发生在解剖系统的胃中。

好啦!这就是我们遇到的问题。肝和胃只有个词,但在此例子中,却表达了完全不同的两重意思,“肝气横逆”指的不是解剖的肝脏,“胃气上冲”指的也不是解剖的胃,但我们又必须用相同的词来表示,真的让人很为难。如果想说清楚,我们只能用肝1肝2来表示,但这又会带来许多麻烦。

但大家必须明白,中医讲疾病时,有些指的是解剖系统的五脏,有些又指五藏系统中的五藏,般来说,在讲病理医理时,多指五藏系统,在讲病位时,多指解剖系统。但具体用什么词来区分这两者,还请大家多指教。

上面这个例子也说明,在中医里,确实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生理系统,个是解剖生理系统,个是藏象生理系统。虽然两者用词相同,但指示的对象则完全不同,中医“五藏”不等同于解剖五脏。

第在中医里五藏与五脏名同义不同。

内经中在使用五藏五脏时比较混乱,有时用五脏,有时又用五藏,好像没有定之规,二者都指心肝脾肺肾。素问·六节藏象论中岐伯在回答黄帝提问“藏象者何?”时,已经明确地将“五藏”通义为五脏。黄帝内经研究大成中总结说:“不论是写作‘脏’,还是写作‘藏’,在读音与字义上,均同腑脏之‘脏’”。

虽然“五藏”与“五脏”同名,但这两个词在本意上与现代解剖学上的五脏却不同义,这点读者们必须切记。因此人们在读内经时,最好将所有的“五脏”都读作“五藏”,这样就可以避免引起混乱。其实从内经的篇目标题可知,内经中直接用到“五藏”的篇目有很多,五藏生成篇五藏别论六节藏象论玉机藏真论藏气法时论等。而整部黄帝内经没有以“五脏”而立篇名的。因此我们认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五脏在内经中都应该称五藏,而不应该称五脏。

第二中医五藏与解剖五脏不是回事。

虽然内经之五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但它们绝不是解剖意义下的五脏,也可以说内经五藏并非血肉五脏。

1内经五藏与解剖五脏不对应。人体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在解剖上已经相当明确,它们在腹腔中有固定的位置,是不可更改的。但内经五藏不能对应解剖学上的结果,“左肝右肺”就与解剖学相违背。

2内经五藏在功能上要大于解剖五脏。虽然五藏与五脏所指对象相同,但在功能上,五藏要大于五脏。例如,内经在论述心时,除了“心生血”“心主脉”似乎与解剖学的心脏相同外,其它功能概不同:

素问·宣明五气:“五藏所藏,心藏神”

素问·本病论:“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

素问·宣明五气篇:“心藏神”“心主脉”。

灵柩·邪客:“心者精神之所舍也。”

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素问·脉要精微:“心为牡藏,小肠为之使,故曰小腹当有形也。”

灵枢·本输:“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

从上引内经关于心脏的功能,它明显与解剖学心脏功能不对应,要远大于解剖功能的范围,其它各藏也有这类情况。所以从功能上看,内经五藏与解剖五脏就不是回事,它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中。

第三五藏应该化义为神魂魄意志。

解剖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及相关的生理功能,这点很确定。但内经五藏却不仅仅指心肝脾肺肾,或者说它主要不是指心肝脾肺肾。那么五藏主要指什么呢?

现代有些人认为,内经中之所以要用“藏”,取意为五脏深藏于体内,外面看不见,故曰藏。持这种看法的人还真不少。但这样就不对了,大肠小肠三焦胆胃膀胱等六腑同样深藏于人的体内,没有见过谁的胃长在体表的,为什么六腑不叫“六藏”呢?可见用字面意思来解释“五藏”是行不通的。

内经之所以称为五藏,那是有特指的,它指的就是神魂魄意志五神,称为藏象五神,或五藏神,除此之外的藏精藏气藏血都与藏神有关。

素问·调经论曰:“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

灵枢·本神曰:“肝藏血,血舍魂;心藏脉,脉舍神;脾藏营,营舍意;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

灵枢·经水曰:“五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之。”

灵枢·本藏曰:“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也。”

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或者有人认为,神魂魄意志代表的只是人的精神现象,不能作为人体某种器官名称。其实这是个习惯问题,现代人们提到床,马上会想到睡觉时的床,脑海中不会再有第二个念头,其实在唐代以前,当人们说床时,指的却是某种板凳,这种板凳是从西域传过来的,故而又称“胡床”。根据内经的通篇理论构架,“五藏”可以通义为神魂魄意志。最主要的是,在内经中“五藏”是个系统,而不仅仅是五个点或者五种精神现象,它们是个运作正常的系统,完全有器官的功能与作用,只是很难讲述它们的形态组织。

藏象在人体中的位置

藏象五藏也指心肝脾肺肾,但它又不是我们熟悉的解剖意义下的心肝脾肺肾,完全是两回事,这点大家必须明确。其实藏象中的五藏有两层含义:

五藏的第层含义,它主要指藏象系统中的五条经络,即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这五条经络的不健康状况,都可以反映到解剖五脏中。比如说,当手太阴肺经遭遇伤寒温热,它会表现于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