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我想自己走走,你先去吧,别让他们等急了。”

在唐初,武人地位还是很高,所以对于文人,武人并不是很鸟他们。不过这看守园林的士兵,知道里面都是些贵族公子,虽然说杨青这型有些“奇特”,穿着一身布衣,自然不是士族了。

“萧姐姐,你大哥好帅哦。”一个穿着红杉的少女说道。

这次诗会的具体地点,是在骊山的一处院子内,房遗直看到墨萱,便就急忙上前去,一旁的杨青见状,也跟着走了过去。

“既然这样,那福满楼你还要不要啦?”程处嗣对着杨青问道。

“当然可以。”杨青看着想都不想就同意道。

老头那是摆在桌案上的曲江酒,端了起来,慢慢的喝了下去。围观的群众自然也听到了杨二的话,现在看到这老头端起酒来喝,那些酒鬼们不由得纷纷的咽了下口水。

一来杨大不知道这是什么,二来自己是他的主人,不可能会背叛自己,三来就算杨大现什么,一个奴隶的话,有几个人会相信。

龟公下楼了之后,程处嗣便就走了过来,锤了杨青一拳胸口说道:“便宜你了。”

“嘿嘿,马上就知道谁滑稽了,来,长孙冲,把你上联再说一遍,看我老程如何当着萱萱姑娘的面对出来,到时候可不要耍赖哦。”程处嗣放肆的笑着。

“想不到布衣之中也有如此文才之人,文德才华不凡,倒是让我等士族汗颜啊。”长孙嘉庆的说道,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两人是好兄弟了。

“你说呢?哥哥我是什么人,说两句成语算什么?”程处嗣拍着胸口说道。

“福伯,这段时间你们就全力酿酒,我有一个秘方,可以将酒提纯。到时候,这酒自然会卖的畅销,我怕到时候会供不应求。”杨青对着福伯说道。

“正是小的,我家公子说了,转让手续,傍晚就可以给杨公子。我家公子吩咐说,让小的先带着杨公子去酿酒坊,看看满意不?”阿四又重复一边的说道。

“这样啊,提纯,这词还真恰当。”房遗直呵呵笑着说道,“之前,我还以为文德酿的酒,不过比普通的酒好上一点,想到竟然这般出色。”

“哈哈,文德你不打听打听,我老程家怕麻烦不?”程处嗣笑着对杨青说道。

李德謇说完没一会,李凌便开口说道:“有了,青山不墨千秋画。”

里面装饰并不显奢华,装扮的十分朴素,这也是贞观时期的一大特色。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提倡简朴,而且李世民自身为代表,生活简朴。下面的百官见此,便也纷纷效行,朴素之风便就席卷大唐。

杨青走了一个多小时,这才走到了房府,杨青看着房府四周,一大片都是国公府或是王爷府,剩下的就是杜如晦、魏征这样的文官。

而奴市也在西城,所以到没用多久,杨青走到了家里,就将钱给了奴隶主。而那昆仑奴也会说汉语,显然是经过奴隶主调教。

本来还有更多的,只不过在这半个月里,杨青吃掉了一大半,只剩下两个玉米,两块地瓜和三只辣椒了。也幸亏有这些东西,要不然杨青能不能撑到现在不死,还真是两说的事。

“想不到突厥这么快败了。”虽然房遗直猜到十有**就是此事,但是听到父亲的确认,还是十分惊讶。

“在下也不过是在酒肆里听人所作,不知何人。”杨青露出一副不知情的模样。

“李馆主这话倒也是中肯,我看给个七分,你看如何?”刘录事询问着说道。

“嗯,差不多。”李馆主点了点头认同道。

……

两人差不多看了十几张来了,便就翻到了萧锐的文章,只见萧锐的书纸上写着。

寒枝香在天外,

疏花影流水中。

梨云夜深清梦,

草玄笔底春风。

“想不到竟然是一六言诗,但是少见的紧。”李馆主意外笑着说道。

这六言诗是古诗体之一,但却不流行,我们在后世所见的古诗,大多数都是五言、七言诗。

六言诗在春秋战国时还算流行,如《诗经》、《楚辞》有不少的六言诗,而中国诗歌的巅峰时期是在唐朝,而偏偏唐朝不流行六言诗,所以以至于后世很多人,都不知道有六言诗这种诗体。

因为六言诗不流行的缘故,所以李馆主才会有些意外。

“哦,是谁写的诗?竟然是六言体,倒是有趣。”刘录事对着李馆主询问道。因为那写着诗的纸在李馆主手上,并不知道是谁所作,故而有此一问。

“你自己看。”李馆主笑着将纸递给了刘录事。

刘录事接过纸,看了一下,便就说道:“想不到是子其。”

正在和孔志玄聊天的萧锐,听到刘录事提到自己,便就转过头,好奇的看了一眼。现刘录事正拿着手中正拿着纸卷,便就猜到了一二,又转过头和好友聊起天来。

刘录事抚摸着着胡子,用不大的声音读了一遍,便就开口说道:“这诗不错,可以说是这十几诗以来,最佳之作。”

“确实,给个十分吧。”李馆主附和道,虽然萧锐是国子监的学生,但是李馆主并没有什么特殊对待,而是公平的给了个满分。

“那就如李馆主所言吧。”说完刘录事就提起笔,在上面写了个“十”。

“继续看吧,说不定下面还有惊喜呢,说不定下一个满分,就是我弘文馆的学生了。”李馆主笑着说道。

“那我就提前恭喜一声咯。”刘录事开着玩笑说道。

萧锐下面的自然是孔志玄的诗,作为孔子的第三十二世孙,孔志玄虽然做人不行,但是文采却是不错,在士林中,颇有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