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公府一行分住几个院子,郑玉薇的祖母韩老太君早已闭门斋戒,不理窗外之事;而二婶小韩氏因无子,多年来亦一起闭门斋戒祈愿,堂妹郑玉蓉年岁稍长,明白同胞兄弟对母女二人的重要性后,早已随母亲一起行动。

京城繁华且富贵,周文倩想起刚才奔过的十来匹膘肥体壮的骏马,再想想自家的独驾马车,眼帘微垂。

无计可施之下,郑玉薇只得这般安慰自己一番。

不提韩老太君房里之事,郑玉薇带人返回院子,用过中午素斋后,便在丫鬟婆子伺候下行至北苑门前,登上马车。

侄女已守寡就不说了,文倩这副小家子姿态,怕若是日后女婿起来了,她亦无法当好主母之责。

这也是郑玉薇敢带着一个女婢出门,甚至离开北苑的原因。

“姑娘,奴婢这就去禀告夫人,好请个大夫前来请脉。”良辰手里伺候着郑玉薇喝茶,嘴里就急急说道。

“我任务隐秘,如非不得已,”男子倚在大石上,喘了几口气,才接着说:“我不想去潭拓寺。”

“太夫人与二爷不若随奴才去偏厅稍坐,待通禀侯爷后,奴才再引两位主子前去。”孟东脚下不动分毫,手抬起,往二人身后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潭拓寺附近也有武僧巡逻,虽然他们对勋贵们的大小事一律视而不见,但要是有危及香客安全的事发生,武僧们还是会管的。

待进入花厅听戏后,由于位置所限,簇拥在夫人小姐身边的贴身丫鬟们,皆退到花厅边缘,以免阻挡了主子们的视线,于是,郑玉薇干脆吩咐良辰,让其重点盯梢去了。

搭载郑玉薇的小驴车一路驶回碧澜院。

这是他幼年所划,那时候这大书房的主人是他的父亲,他是父亲爱子,淘气进入书房玩耍,那时他尚不及案高,抬臂用小刀在上头划了一记。

梳洗过后,郑玉薇直奔荣华堂,刚巧在院门碰上了弟弟,郑霁元来给母亲请安,姐弟俩见面欢喜,说说笑笑,沿着抄手游廊,携手往正房行去。

搭载郑玉薇的小驴车一路驶回碧澜院。

郑玉薇领着身边的人,一连出了三道内仪门,才进入外院。

哪怕周文倩一直致力于打入京城了开来。

她眸中之意男子清楚,他微微挑唇一笑,虽没打算为其解惑,但声音却不禁更是温和了几分,说道:“能了解武僧巡逻规律的人不多,他们基本不会闯潭拓寺,就算真有,亦不会对你下手。”

男子再次强调此事,缓了缓后,继续接着说:“潭拓寺虽有武僧拱卫,很安全不错,但巡逻时间也会有间隙,摸清规律的人能会钻到些空子。”

“不必多言,”郑玉薇微微蹙眉,她此刻心情焦虑,很是烦躁,哪怕良辰忠心耿耿,她亦无心与其多加分说,于是声音沉了下来,直接吩咐道:“去把次间的灯挑起来,然后退下。”

男子声音越来越小,但他还是撑住把话说完,话到最后他声如蚊呐,郑玉薇侧耳方能勉强听清楚。

这话听在心疼爱女的父母耳朵里,这一段时日自然是无限期延长。

这隔日一早的,宣平侯怎么便要登他家门拜访?

“小弟,”郑玉薇面色沉凝,直视郑霁元眼眸,轻声说道:“与周文倩幽会之人,必定就是那秦二。”

跨出门帘之外,两名家人正立在房外垂首等着,要为二人在前头引路。

他向来身强体健,这回受伤虽重,但在床上躺了多天,今晨醒来,尽管伤势未愈,但人已经缓过来。

长辈传唤,作为小辈的郑玉薇不能多耽搁,进内室让贴身丫鬟伺候着换了衣衫,然后被一群丫鬟婆子簇拥着,往韩老太君那边行去。

不是她不想扶这人,老实说,有了方才救命的行为,郑玉薇心中虽仍有警惕,但不可避免与这人的距离拉近了些,加上这人眸带正气,眼神坚毅,倒不似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只是,她这一身打扮,在草丛里趟一个来回,还能看吗?

那弯位很近,主仆二人走了不足二十步,就到了地方。

玉梨院。

男孩垂下眼睑,表情木然,无声低下头,继续沉默地窝在马车一角。

郑玉薇现在虽年纪稍长,但这并不算大事,因为京城被耽搁的贵女甚多,大家宁愿观察仔细,也不肯随意许嫁,以免误了女儿不说,还要连累家族。

这大厅是安国公府光邀宾客时,于戏宴开始之前,专用于招待女宾的地方,女宾给韩老太君拜寿后,便会被引至此处。

这厅堂昨日已提前放置了许多锦墩高椅,让女客们可以一边轻松喝茶聊天,一边继续等待别的客人到来。

杨氏带着郑玉薇,一路与好些关系不错的夫人交谈叙话,走走停停,最后才来到里头。

大堂屋最里头的隔间,相较起其他处是最为安静的。杨氏领着郑玉薇转进去后,先与里头的女客寒暄几句,然后才往姜氏那边走去。

“芷兰,我忙昏头了。”杨氏笑语吟吟,落坐在大方高几另一边的高椅上,抬手扶了扶额,说道:“都忘了你说想跟我叙话。”

“老太太六十大寿,这多大的事,你忙就对了。”姜氏轻笑,侧头看着杨氏笑道:“你这当儿媳妇的,还想偷懒不成。”

两人声音不小,这老姐妹间的叙旧笑语,让旁边的宾客也笑了起来。

“这当然不成,我可得好好忙活着。”杨氏摇头失笑,“好了,我说不过你。”

“看把给你累的,快趁机歇口气吧。”姜氏笑道,她随即眼睛一转,看向立与杨氏身后的郑玉薇,有些惊叹道:“这是薇儿吧?都这般大了,这两年长高了不少,都成大姑娘了。”

“可不是,今年十四了,明年可要及笄。”杨氏接过丫鬟奉上的香茶,呷了一口,接着说:“这不是乘着这次她祖母大寿,让她跟着,也好学上一些。”

“好标致的孩子,”姜氏啧啧惊叹,然后牵过郑玉薇的小手,把她拉上跟前,将腕上一只翠绿欲滴的镯子撸下,笑着给她戴上,拍拍她的手,对杨氏笑道:“我没有女儿,可羡慕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