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道:“世袭爵位这样人家出来的姑娘大多娇惯,脾气大,不好相处。本来我想着挑个温柔懂礼的,若是没有合适的,那么就把我哥哥家的凤丫头说给珠儿,知根知底,又是亲上加亲。凤丫头人物模样都是数一数二的,个性爽利,虽然比珠儿小了点,可是小有小的好处,这样就不会耽误珠儿读书用功。等珠儿中了举,授了官,再把凤丫头娶进门,双喜临门,岂不正好。偏我这个做娘的话没人听,把一个出了门子的姑太太的话当做金科玉律来守着。老太太觉得儿媳没有闺女亲我明白,可是我和老爷多年的夫妻,嫁入府中这么些年,生育了两儿一女,就算没功劳也有苦劳,我又是珠儿的母亲,怎么就在珠儿的婚事上说不上话?……”

“不是说姑太太的单子上的东西一共价值三千多两,怎么上面都是这么些个不值钱的东西?就算江南的物件比京里的金贵能贵到哪去?若是家里银钱紧张,不送也没人挑她这个理,何苦打肿脸充胖子,来蒙人,当人家都是傻子不成!”王夫人看着礼单越看越气,一肚子火没处,将礼单掷到地上,恨恨的说道。

凡此种种,就不一一列举,赘述。而后又有几件事情让王夫人对贾敏心生罅隙,记恨不已。等到王夫人嫁入贾家,姑嫂关系向来难处,何况做姑娘的是娇客,做媳妇的则低人一等,刚刚从姑娘到媳妇的转变,王夫人心里未免有些转不过来,再加上她心中早就对贾敏有成见,因此姑嫂关系虽然礼法上亲密和睦,实际不过面上情而已。不过贾敏对此虽然有所察觉,但是心高气傲的她自然不屑向王夫人“乞”和,等到她出嫁之后,这些事早已经不放在心上,逐渐淡忘了,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无意中的一些无心之举让自己的这位二嫂嫂嫉恨万分,至今还记在心上。

一出生林海就是天之骄子,祖上四代为侯,到了他这里由科甲出身。“虽系世禄之家,却是书香之族。”祖荫和功名系于一身,可谓是强强联合。如此清贵的家庭的背景加上他少年得志,一举中举,随之而后官宦生涯顺遂,因此性格中又有着文人的一面,为官尽心尽力乃是“士为知己者死”,为了报被皇帝慧眼识才,提拔重用之恩,因此林海有谋略,但是不尚权。而这一举动反而更让皇帝对他青睐不已。

“徐姨娘那边的事情与我们不相干,只要她不犯到我的头上,就随她折腾去吧。”贾敏自顾坐下说:“如今玉儿要掐奶,我想着给玉儿找个教养嬷嬷,你说怎么样?”

当年跟随太祖打江山。立下赫赫战功,曾经号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骁锐骑曾经和这群马背上的异族对阵过一次,那一仗打的是天昏地暗,血色横流,虽然击退了异族,可是骁锐骑已经十不存其一,而且当时兵力是敌倍许。因此这一仗,让当时的武将在今后每每谈起异族,想到他们的凶悍都为之色变。他们想着让自己的子孙立功不假,但是却没有一个愿意他们去送死。

看着女儿这般乖巧的模样,林海抱着黛玉在怀,一面拿着风车逗弄她,一面问道:“好姑娘,有什么想吃的告诉爹爹,回头那叫让给你做去。”

贾敏将手上带着的响铃镯摘下来,在黛玉眼前晃动,逗弄着她。金灿灿的镯子,因为里面是空的,装了几颗珍珠进去,一动就哗啦哗啦作响。黛玉止住哭声,泪珠挂在睫毛上,不错眼珠的盯着贾敏手中的镯子。

可虑的是林海过世之后,不过贾敏早就想好了,实在过不下去了,就析产别居,林家财产她一分不要,带着嫁妆躲在一边过日子去。若是再不给她活路,她就拼着鱼死网破,上衙门告状去,一顶忤逆不孝的大帽子扣下来,看他们还怎么嚣张。她可没有这个时代的要考虑家族荣誉、晚辈前途,顾忌脸面、讲究什么家丑不能外扬等等一系列顾虑。

“徐姨娘姊妹三个,除了大的那位早早就出嫁的前任嫡妻留下的嫡女,剩下的两位都是姨娘生养的。中间的那位是继室身边的人生的,也定了亲,是一家富足的商户之家,作正妻。最小的这位就是徐姨娘,生母是前任妻子的远方堂妹,很不得后来的继室待见,连累的徐姨娘到了十九还没有出嫁。”

听到涵容哼哼唧唧的把事情的决定权推到她家人身上,贾敏听不下去了,打断她的话:“这是你的事,关系到你的未来,你一时拿不定主意和家人商量商量也对,可是却没有他们替你做决定的道理。你就直接把打算和我说了便是。”若是她的家人是个好的,真为涵容着想,怎么肯让她做没名分的通房丫头。

看见贾敏依旧不语,钱嬷嬷长叹一声,继续苦口婆心的劝道:“涵容一家子都捏在太太手中,太太让她向东她绝不敢向西,不会也不敢对不起太太的事情。何况一个婢生子,能够认在太太的名下,一步登天,那是多大的福分,她求还求不来呢。正可谓皆大欢喜。”

闻言钱嬷嬷下意识的伸手拢了拢鬓角的碎,矢口否认道。“哪有那回事,太太一定是睡迷糊了,我是直接从厨房端了汤和糕过来的,根本没碰见其他人,又怎么会和谁吵架。”

其实贾敏并不是个事业心非常强的人,她之所以那么拼命,完全是小时候没钱,母亲身体不好,总生病,又求告无门,穷怕了。俗话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那段困窘的日子留给贾敏的教训就是手里有钱不慌,心里踏实。比起女强人,贾敏更愿意做个贤妻良母,只是一直都难以如愿。

贾敏,性别女,某跨国企业高级金领。九岁那年,父母离异,在母亲抚养长大。不管家里多困难,母亲都坚持让她读书,一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读下来,毕业之后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外企。从进入工作单位之后,贾敏就一副拼命三郎的架势扑在了事业上,八年后,终于不负心血的进入了企业的决策层。

贾敏看出王嬷嬷的心思,叹了口气道:“我也知道你的心思。你服侍着玉儿,若是玉儿因为走路摔倒而哭,届时我听了会心疼,而且说不定还会怪罪于你,觉得你没有照看好玉儿。可是小孩子哪个不是这么走过来的,难道就为了怕摔跤而不走路了不成。”

看见王嬷嬷沉默不语,贾敏知道她说到了事情的关键点。王嬷嬷的担心不无道理,不管她再怎么体面,都是个奴才,是服侍黛玉的,若是黛玉有个什么不好,她自然是第一责任人。

贾敏看王嬷嬷的样子,叹道:“算了,回头把我这边做书房的西间收拾出来,地上铺上厚厚的毡毯,让玉儿搬到那去住,拘着她点,就在屋里学走路,摔在地上也不疼。在我眼前,我也更放心些。”顺便她也要看看新来的古嬷嬷。

王嬷嬷答应着,和醉音带着古嬷嬷下去收拾东西,整理房间。贾敏往后一靠,歪在大靠枕上,神色带着几分疲累。丁妈妈消无声息的走到贾敏身后,伸出手来按摩上了她的太阳穴。

“太太,去京里的人回来了,而且一起回来的还有太太娘家来人。”临波从外面进来回道。

在丁妈妈的按摩下舒服的闭上眼睛的贾敏闻言有些意外,还带人回来了?睁开双眼,在钱嬷嬷的帮助下小心翼翼的坐起。说:“把人请进来。”

在临波的带领下,赖嬷嬷带着林之孝家的从外面进来。临江搬来两把红木圆凳让她们坐下,醉墨端上两杯茶来。赖嬷嬷和林之孝家的给贾敏请过安,这才落座端起茶碗。

贾敏向两人道过旅途劳累,又按照以往的经验问候了贾母及贾府众人安好。赖嬷嬷一一作答之后,从身上抽出一封信来,递了过来,说:“这是出之前,老太太交给我的,吩咐我务必交到姑太太手上,还请姑太太亲览。”

接过信,贾敏看见信件被火漆封的严严实实,有些纳闷,将封口小心翼翼的揭开,抽出信来一读,信中内容在她心中掀起惊涛骇浪。贾敏压下心中的震惊,将信件叠好,重新收起,问道:“这件事是老太太一个人的意思还是商量之后的结果?”

“这事老太太和二太太提起过,二太太也没反对。”赖嬷嬷斟酌了一下,谨慎的说。

贾敏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对于赖嬷嬷的话不置可否。“嬷嬷一路舟车劳顿,一定疲累不堪,如今已然到达,还是到客房洗漱一番,歇歇才是。有什么事尽可以回头再说。”说完也不等赖嬷嬷说什么,直接叫临波将人带了下去。

钱嬷嬷看见赖嬷嬷她们退下之后,凑到贾敏身边说:“太太,老太太信上……”

“妈妈,我累了,我要睡一会儿。”贾敏毫不客气的打断钱嬷嬷,将身子歪倒在榻上,直接拽过杏花薄绫被盖在身上,闭上了眼睛,摆明不想谈这件事。

钱嬷嬷看到贾敏的态度,也知趣的不再问,转身到西间帮着整理黛玉的房间。贾敏倒在榻上,心潮起伏,难以自抑。贾母来信上的那个建议在贾敏脑海中不断回放,她根本平静不下来。

不能让妾室产下子嗣,免得威胁到她作为当家主母的地位。……这些话在贾敏和娘家来信中都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只是贾敏怎么也没想到,贾母会提出这么一条建议:若是她一直无子,那么也不要让林海的其它姬妾生育,也不要想着替别人养孩子,待到黛玉成人,将她许给宝玉为妻,将来他们夫妻生下的孩子,挑一个承继林家宗祧。

贾母的主意可谓狠绝老辣。先贾敏若是像怀黛玉时那么忧心忡忡,为肚子里的孩子是男是女而担忧的话,那么贾母的这个主意可谓是一颗定心丸,有了这个后路,至少贾敏不会为自己一直无子而沮丧。而且,贾敏无子,其他妾室也一直未育,等到林海年纪大了,在房事上有心无力,按照贾母的安排,林家就等于落在贾敏生的黛玉手中。肉烂在一个锅里,贾敏就算没生儿子也没什么可怕的。

其次,蒸蒸日上的林家是日落西山的贾家最大的臂助,将黛玉许给宝玉,无形中再次加深了贾林两家的关系。有黛玉这么个无形的人质在贾家,还有后继香灯的承诺,林家对贾家的臂助怎么可能不用心。贾府的利益和贾母的拳拳爱女之心全都兼顾到了,真可谓两全其美。

如此一来,当初看书时,贾敏心中许多悬而未决的疑问全都得到了解释。

难怪贾家在贾敏病逝后就急切的将黛玉接了过去,而且不避嫌疑的和宝玉在一起吃住。若是刚开始到贾家那段时间,还可以解释成两个孩子还小,暂可以不考虑男女大防的问题。但是他们长大之后,依旧如同幼时一般行事,难免让人猜疑。贾敏不相信贾家的人全都是眼瞎耳聋了不成,怎么会不考虑这些事,原来问题在这。

难怪林海在贾敏死后不曾续弦,年将半百的他除了黛玉再无其他的孩子,自然会怀疑他本身子女缘薄。娶继室,不过是为了生子承继林家香火,教养黛玉。如今贾家已经把教养之责接了过去,林海又认为他“命中无子”,这样一来,这继室娶了又有何意?何况若是个跋扈刁蛮刻薄的,错待了黛玉岂不糟糕!何况将来黛玉生子归宗林家,林家香火,坟茔打扫、宗祠祭祀的问题已经得以解决,林海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那么这个继室不娶也罢。

不曾过继嗣子,先是因为和林氏宗族那边早已分宗,而且彼此关系生硬,况且血缘也远了些。林家这一支又没其他房族,实在是不好过继。何况一旦过继成功,也就意味着林家不在属于黛玉,而是嗣子的,若是将来嗣子对黛玉好也就罢了,若是不好,岂不是引狼入室。再说过继的嗣子,终究不是自己的血脉,哪比得上黛玉生出的孩子,终究流着林家人的血。

若是贾敏还是原来的那个贾敏,一定非常感激母亲对她的爱护之情,觉得贾母想的很周到,甚至会严格执行贾母为她做的筹谋行事。可惜,此贾敏早非彼贾敏,她早就知晓了未来黛玉在贾家的遭遇。因此面对贾母的这个计划的时候,震惊之余,忍不住笑贾母的天真。

计划倒称的上是好计划。若是真的能够实施起来,虽说,贾敏一样从中得利,可是得益最大的虽是贾家。更何况,这个计划只完成贾敏这边的一半,到了贾母那里,卡住了,实施不下去了。贾母实在是高估了她对贾家和王夫人的掌控力,现在能够把他们握在手心里,不代表事情会一直都在她的掌控中。

何况,贾母虽然是贾敏的母亲,但是她先是贾家的老祖宗,因此行事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贾家的利益,当其他利益和贾家利益相冲突时,不可避免的要给贾家利益让道,感情包括在内。你看她给贾敏出的主意中就把贾家放在了要位置,因此,将来贾敏和林海相继亡故,纵然黛玉家世、容貌才情甚至嫁资都是上上之选,可是终究是孤女一枚。一旦出现比黛玉在利益上带给贾府更大的收益的人选,那么牺牲黛玉,背弃盟约又何尝不可。

贾敏叹了一口,林家上下包括男女主人,最该记住的一条就是:这个世上最易变的就是人心,最难相信的亦是人心,包括至亲至近的人在内。

一想到赖嬷嬷提到王夫人话里的迟疑,贾敏用脚趾头也能猜出,就算王夫人表面上迫于贾母的压力而没有直接反对,但是她心里绝不会愿意。无关大局,只是源于一个母亲的好恶。难怪书中黛玉刚入贾府,王夫人对她的态度就那么不友善,除了她和贾敏之间的嫌隙而迁怒之外,这件事应该也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