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黛玉宁云两人反咬一口,就是他无理取闹。

裴知府垂手站在码头上,不断的拿着袖子擦着汗,脸色隐隐约约有些许的泛白。

王氏猛地一把握紧了手里的帕子,上面的红梅皱了起来,就剩下纵横交错的枝条。

王氏想起一件要紧的事,“林家的大姑娘可是到家了?”

卫若竹长长一拜,如释重负般的呼出一口气,觉得秋风不似往年一样的冰冷刺骨,反而带着桂花香气,有几分淡淡的暖意。

她外甥女周未央侍奉在太子身侧,是为太子婕妤,虽然不及卫嫔和太子妃地位高,但是对于周府而,已经算是知足了。

史鼎设宴之处遍地种植梅花,亭子边是白蕊绿萼,往外是嫩黄色瓣的江州种,最外圈的是寻常的红梅,因着早些时日下的一场薄雪,花瓣上蒙了一层朦胧晶莹的雪花,细细看去,雪花的轮廓附着在梅花的纹路,灯火照耀下格外俏丽。

“回姑娘的话,从天刚亮的时候就开始了。”王嬷嬷多少有些着急,因为这么久都没有把雪扫完,也就是夫人走的早,不然一会儿夫人回来,还不得让她好看。

岁月不饶人,在她力不从心的时候,即便她从来不说,在她心里最最恐惧的,也就是别人会将她手中的权力抢走。

她话锋一转,语气骤然间变得有几分犀利,“但是我们贾家,到底也是功勋门第,我们家的女儿,无论什么嫡的,庶的,都要说门像样的婚事,大儿媳妇,你说可是?”

兰云喜欢梅花,赵氏因为娇惯,史府特意辟出来一个院子,里面种的全是梅花,每年冬天一到,白雪之中绿色点点,苍劲枝条之间娇花带水,格外漂亮,连带着史府的丫头都有吃不尽的梅花糕,用不尽的梅花粉。

“我想着,也是时候让他们回去享几年清福了。”贾敏笑道,手掠过开的正艳的桂花,略一低头,花香满空,“陶嬷嬷还是看着我长大的,鸳鸯也是母亲身边第一得脸的丫鬟,就算是放了良,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吧。”

贾敏心里着急。

王氏笑道:“卫嫔说到底和薛次辅他们是一路子的人,她跟许妃建议要朝廷鼓励富商到南边印尼等地开票号,而不是将票号收购,皇商垄断据为己有,我也是有所耳闻的,其实倒是个好主意,也算是个有头脑的人物。”

她虽然喜欢耍性子,但是也仅限于在熟悉的人和关系交好的几个人的面前,在外客面前是一应礼数尽周。

从叠绣的竹叶一看就知道是思天裳的手艺。

因为皇帝脸上也挂不住,这是皇家的丑事,打死不能认得。

王氏不得不说,她娘家的这个侄女,确实是有几分本事。

“龙凤胎本就是吉兆,现在可不是应了?”

三个人正说着,兰云身边丫鬟进来通报,说宁云过来了。

宁云跟薛姨妈说道:“我是当妹妹的,有些话我不应该说,但是有一句话二伯母说的对,如今功勋家的小姐都要备选礼部,大选落选后方可由家中订亲,虽然这规矩走的不是那么严,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现在湘云姐姐是我们中姐妹年纪最大的,加上父亲和伯父在朝中的官职,若是当真有个恩典下来,到时候一看,说湘云姐姐已经订亲了。”

兰云一挑眉,她本就存了打趣的心思,此时笑嘻嘻的说道:“来啊,不用你放。”

婆媳两人相视无。

“谁说不是,我家夫人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好笑。”雪莺眼角眉梢都是笑,也不怪她,回忆起来都觉得好笑。

说到这里,周姨娘嫣然一笑,有几分年轻时的姿色,“二奶奶觉得,太太会保你,还是二爷会保你?”

赵姨娘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那隆起来的小腹,得意一笑,眉目间璀璨宛如春日之阳。

熙凤却道:“婆婆,此事和我是谁的儿媳无关,我嫁入贾府,是贾府的媳妇,自然凡事都要为贾府记,婆婆您贵为荣国府宗妇,您也应该将私人恩怨放下,来为贾府记。”

他该如何是好?

王氏太了解贾府。

两种意境截然不同的场景,出现在同一个画面,勾勒出几分诡异的美感和和谐。

黛玉早慧,如今已经算是精通人,熟稔于待客之道,也不敢轻易先点,怕别人说自己教养不佳,也推辞了。

元春自持身份,她毕竟是嫡出长女,不能拉下脸来和探春一个庶女计较。

王氏瞥了王夫人一眼。

话里的责备之意溢于表。

这怨不得宁云,她年轻的时候也喜欢艳色的衣服,可是后来上了岁数,就喜欢偏素淡的颜色,一个都快有孙子的人,怎么也得收敛些,就算如今换了个身子,年纪骤然变小,这思维也换不回来。

兰云和湘云也赶紧过来,挨着太夫人坐下。

宁云却开口说道:“一早就听说二姐姐房里有个会做糕点的厨子,那千层糕做的,绵软香甜,入口即化,可惜我却没有这个好福气,今天偏偏就多了一嘴,吩咐厨房备下别的吃得了。”

宁云用茶盖撇去浮茶,跟缤兰说道,“上次厨房送来的八宝酱鸭和翡翠汤不错,今天也让她们再送来些。”

王氏连忙说道:“臣妇惶恐。”

“当时我就立誓,他欠我们的,一样样都给我还回来。”

不一会儿的功夫,丫鬟悄声笑语打帘,这是王夫人和元春两人到了。

心里也有几分纳闷,湘云和三房素来走的不算是太近,尤其是当日晚上被她母亲叫了回来后,和三房关系更是生疏几分,今天这是什么风把她给吹来了?

宁云却不肯走,而是掰着手指,“祖母,为什么林家的妹妹今年四岁,她的弟弟今年就三岁了,好奇怪啊。”

王氏心里有气,心中有数,但毕竟是三儿媳,只得对赵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贾史氏却不一样,她是小姑姑,嫁的晚,又看着大老爷长大,加上今年开春贾政当员外郎一事又多受大姑奶奶关照,哪能对湘云坐视不管?隔三岔五便接湘云过去暂住,无奈她是嫁出去的姑娘,就是辈分放在哪里,也不便对史府的家事深插手。

格格这个词,可是本朝专用,而且多是用于称呼旗人家的女儿。

罢罢罢,随她去,史鼎只能这么想,儿孙自有儿孙福,他现在在江南一省大员,想去衙门去,不想去就不用去,更是乐得享清闲去了。

宁云刚从书房院子转出来,就听见有人脆生生的在背后喊了她一声。

“三姐姐?”

宁云一回头,看见一群丫鬟嬷嬷拥着丽云,从丽云住的院子里出来,应该是要去跟王氏请安,丽云看见宁云,挺高兴的喊了一声。

“最近怎么样?”宁云站在那里等了等她,两个人正好顺路,这才一起往王氏的院子里走去。

丽云怯生生的答了,“还好。”说着有些红了眼圈,“没什么,就是有些想姨娘了。”

“吕姨娘教你来说的?”宁云懒得和丽云废话,直戳中心,她有些为难的说道,“她去佛堂是爹的意思,我也没办法。”

丽云一脸期待,“听几个姐姐和嬷嬷们说,三姐姐您是郡主,您说话,爹一定会听得。”黑色的眸子可怜巴巴的看着宁云,“三姐姐,算我求求你了。”

“哪个姐姐和嬷嬷说的?”宁云看着丽云。

丽云自知失,看着地摇摇头,“没人跟我说,我自己想的。”她满脸希冀的跟宁云说道:“三姐姐,到底行不行啊。”

“如今天子行儒道,以孝治天下。”宁云替丽云扶正了丽云头上的簪子,“只要是一个孝字压下来,谁说话,都没有用,”她或多或少有些恻隐之心,吕姨娘是不得已被她扔出去的弃子,不过这么多年,丽云和吕姨娘母女还算是可心,对王氏也够尊敬,“我会去跟爹说说,但是若爹不同意,我也没办法。”

丽云一张小脸顿时亮了起来。

“不过,”宁云话锋一转,“我不能保证什么。”她替丽云拉了拉披风上的带子,“但是我最多能做到的是,等你出嫁的时候,我一定让吕姨娘来给你送嫁。”

丽云听前半句的时候咬着嘴唇,眼泪汪汪,听到后半句宁云的保证,马上欢欣雀跃,“三姐姐说话算数。”

“自然。”宁云笑道,“你什么时候出门子,什么时候我悄悄的安排她回来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