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丰小说网 > 清明上河图 > 宝马权奇出未央4 宝马权奇出未央4

“你抢人不卑鄙?”赵桐敛了笑容,反问。

皇甫云盯着这个突然冒出来的青年,太祖乾德年间曾下诏,规定庶民百姓不得采用绫缣五色华衣,紫色更是三品官以上才能用的颜色,还有金色的鱼袋,是着紫衣者必用的。所以,单从这个家伙的行头来看,就算没有官职差遣,也定是有爵位的。难不成是皇室的哪个金枝玉叶跑到北边游玩来了?

当然不妙,还用说?任行俭的心上像压了个石碾,一时说不出话来。皇甫云说:“这事有人挑动。”

“陇州地方任行俭率众特特在此恭候钦差大人。”

至此,朝廷觉得京畿重地更需要他这样听讼明诀之官,就调他回京,给了官职,等待差遣时,临时受命北上调运军粮。

对方直呼其名,想必是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皇甫云也终于压抑不住,“恕下官不能从命。”

“你想见死不救吗?”赵桐冷冷地道。

“我是要救天下!”皇甫云说。

任行俭见两个钦差顶起来,对皇甫云低低地说:“圣上密旨,要我们这一路大小官员包括凤阿你,都听他的调遣。”

皇甫云冷笑一声:“少朴,你管民政,我属军务,安郡王再手长,怕也管不得我。”

赵桐盯着他良久,拿出一个锦盒,皇甫云犟劲上来,脖子一梗,“凭你拿着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君无处不在,我代天行事。”赵桐的口气有些凌厉起来。

皇甫云盯着对方,直言道,“中原九州比几个饥民更重要。请安郡王让开,不要误了我运粮。”他的眼神一下变得十分阴狠,扫了早就侍立一旁的崔立一眼,崔立会意,那本来就是个刀头舔血的。如今既把皇甫云当知己,又是押粮北上救自家兄弟的,自然惟他之命是从。他点了点头,立时有十几号人围住赵桐。

任行俭急了,这双方他都惹不起,重要的是,他觉得他们说的都有理。军队要粮,饥民也得吃饭。孰轻孰重?裴寂和褚望之一时之间也没了主意,扎煞着手,无所作为。

还是任行俭先劝道:“凤阿,还有这位,大家都同朝为官,又一心为国,便有纷争,也不要动了意气,有话好商量。”他一心要做和事佬。

皇甫云可不管可不管这些,冷着脸道:“不管是谁,今天休想动军粮半分。否则,格杀勿论。”

赵桐突然笑了,慢慢地道:“凤阿不用动怒,刚才有些话没说清,是我的不是。今天来,是想跟你做笔交易的。”

“我是钦差,不是商人,不用与我言利。”皇甫云一句顶回去。

赵桐则风轻云淡地,“没有利,何来义?”

皇甫云瞪着他,一脸不愤地讥讽道:“你不似赵家宗亲,倒像个行贾之人。”

“梧桐正是一介商贾。”赵桐微笑。原来他表字梧桐。

皇甫云闻言,心中又打了个过儿,他不是安郡王吗,怎么又自称是商贾?但不管怎么,今天谁也别想动军粮。

“凤阿是担心吃挂落吧?赈了灾民却使你和陇州一州官员入罪,这等救一人却损百人挖肉补疮之事,本王是从来不做的。所谓行善,就是要每个人各得其所。”赵桐走到对方身边微笑低言,宛如耳语。

话虽轻柔,却如利剑长茅,扎到皇甫云心里,这年轻人内心深处,又何尝没有这份担忧,失了军粮纵不是死罪,十年寒窗如锦的前程却将化为泡影。他正年轻,心中汪着一团热血欲精忠报国,于是冷笑了一声道:“遭遇春荒,灵州孤悬,枢密院接到几道急脚递,而李继迁正是吃准了我军粮饷给养不足,所以磨刀霍霍。我倒要看你如何曲缝弥合抹得两边光!”

“我可不是侠客,顾前不顾后,跟你做笔交易嘛,凤阿。”赵桐微笑,斯条慢理地说,“我在镇戎军的粮仓囤有几十万石粮食,我已命人将粮运到军前,你押的这粮就地赈灾,可以吗?”

这敢情好,简直太好了!自己押着粮车却让百姓饥号啼泣于野,虽合法合理,却良心不安。皇甫云惊喜之余又有些怀疑,固原五方杂处之地,大部分百姓都以游牧为生,耕种甚少,安郡王他哪儿来的粮食?

“前两年江北两浙大熟,便买了囤积,一方面在茶马互市上换些马匹,一方面也备有不需之用。”赵桐解释。笑了笑又道,“凤阿这趟北上押粮,所费不资吧?一路人吃马嚼加上民夫的工钱,运一两面倒要费去五两米,这一来,三司的计相(三司是宋代的中央财政机构,主管为三司使,人称计相)定是喜欢的,因为他给圣上省了不少钱粮,圣上定会夸他。圣上夸了他,他自然感激你……”

皇甫云听的又是一愣,这个账他倒没算过。任行俭却明白其中道理,地方官什么账都得算,诸望之更是频频点头,他是分管财政的,早就将这笔账算得如小葱拌豆腐一般──这支运粮大军从汴梁而来,共二万人,按照每人每月消费六斗粮,应为一万二千石,另加驴骡等的消费,故需两万石左右。有这个数,秦凤路的饥民足可以渡过春荒。赶忙说:“是啊凤阿,这一笔买卖很做得过呢。”

皇甫凤阿不是傻瓜,心里惦了一个过儿后,马上明白利与弊,但毕竟少年气盛,盯着赵桐:“你凭什么调遣于我?”

赵桐笑一笑,又将出锦盒,盒里有一张精洁细密的宣纸,上面只五个字:凤阿,听他的。确系太宗御笔,天下独一份的飞白体。这可比兵部、枢密院的兵符更至高无上。

皇甫云看过,犹自不服:“报上你的差遣,及来历。”

赵桐苦笑,无奈地:“赵桐,承恩受封安郡王,16岁时奉旨行商,流通天下,富有街衢,丰润百姓……”

“原是皇商,”皇甫云挑剔,“那你又有什么好处?你不是赔本了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赵桐含糊笼统地。

“说真话!”皇甫云才不信这位王爷的夸夸其谈,冷诮地道。

赵桐微笑,“镇戎军粮仓里的米是前年陈米,不易再放,不如将它低价充军。再者,固原亦是大旱,就地雇饥民运粮,他们有了吃的,我有了脚夫,瘸子走偏坡,两拼兑。”

皇甫云无话可说,任行俭和诸望之看着赵桐的眼神不无敬佩之意,如此,一件泼天的大案就这般化解了。尤其那些灾民,不光吃了顿饱饭,还听得有粮分,顿时欢声雷动。

“可我得到灵州窦帅帐下交令,请安郡王出具说明情况的信函。”皇甫云这才信实。他原是提刑司的推官,凡事要的是证据,讲的是王子与庶民等同。

“不必,圣上已经有旨到灵州军前,而你,凤阿,留驻陇州,随你来的殿前司龙骑立即返回。北地押粮的禁军开拔去灵州。”

皇甫云听说,一头雾水,不过军令如山倒,还是去执行了。

赵桐这边叫过崔立,“你是跟着窦帅窦将军的吗?”

崔立原本也是贫家出身,蓦兵参军,知道饿极了是怎么一回事,不到万不得已不愿与饥民利刃以对,如今见赵桐把一场泼天大祸消弥,十分折服。行武之人直爽,喜怒皆在脸上,便笑嘻嘻地做了个长揖道:“回安郡王话,在下本来是河东禁军,窦将军阅视河东堡栅兵骑时,牛家族打环庆,我们跟着窦将军和陈德玄将军前往讨伐,一举破了牛家族二十八部,乘胜追击到了灵武。窦将军见我机灵,就跟慕容德丰大人商量要我做近卫侍从。正经是七品排军呢。”

牛家族,也是党项人的一只,他们被窦神宝率军逼灵武后,没几天,再次结众叛乱,窦神宝当时就在环庆就地驻泊,经待来敌。牛家族人自然再败,余党在极泉镇被全歼,获主帅九名。

“窦将军现在去灵州的路上。对了,听说,李继迁离开夏州后回了继迁寨……”崔立说。

赵桐皱了皱眉,夏州李氏百年来一直在陇山以东横山以南一带,如今若是让他们拥横山自立,就等于是夺了大宋西北的天然屏障。

“窦将军可好?好久没见了。”赵桐忍住心事不,只感叹着叙旧。

听他口气跟自己上峰关系甚近,崔立更是喜欢,但他说,“不太好,自立春后气候干燥,将士们多有染了时气病倒的,窦将军很是忧虑……”

“不打紧,我已备了几车甘草、绿豆、金银花,还有几车萝卜(当时称莱菔)随粮食从镇戎军运到军前。”

崔立听着喜出望外,但又不无疑惑,“这季节还有萝卜?”

“去秋收了窖藏的。”

崔立听的有些痴,北地寒凉,鲜有菜蔬,一到春天,能吃饱算完,想不到还有鲜灵灵的萝卜吃,他看赵桐就像天神一般。“安郡王真是……”

赵桐不以为意地笑笑,恐怕从小到大,他就活在众人的景仰中。“好了,现在我要你做两件事。”

“安郡王请吩咐,崔立赴汤蹈火无有不从。”崔立恭敬地行了个军礼。他一直在军中效力,从没见过像赵桐这般的清俊贵少,方才听大人们叫他安郡王,心里释然,怪不得如此矜贵。

赵桐带着笑意说:“倒不用赴汤蹈火,其一,你让你的将士们看着饥民,别让他们哄抢,吃饱就好了,还有,仔细告诉他们吃饱后就返乡准备种地,种粮到各县的官仓去领,别急,都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