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袁术也算是群雄割据中的一个比较强大的集团。当他从孙策的手里得到玉玺之后,中原还没有统一,但他立马就向自己的梦想迈出了一大步,当起了皇帝。他当了皇帝后,成了各路军马的众矢之的。没过多久,就被曹操、刘备和吕布等消灭。最后,吐血而亡。

【意译】忧患可以使人生存下来,只有安乐就会导致灭亡。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滕文公下》

【意译】只有讲小信用,大信用才会逐渐确立起来,所以,英明的君主是在不断地积累信用的过程中产生的。如果赏罚不讲信用,那么法令禁规也就无法推行。

【意译】尺,有它的短处,寸有它的长处;物有它不够的地方,人的智慧有它不明的地方;占卜有它不到的地方,神灵有它不通晓的地方。

当时,黄歇是楚国国君考烈王手下的大臣。考烈王虽然娶了多房妻妾,但始终无子,黄歇很是心急,就经常给考烈王寻找美女送入宫中,以求考烈王能有子。但始终也未能如愿。

之后,这三个人的发展果然如曾国藩所料。那个麻子脸的将军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刘铭传。他南征北战,智勇双全,后来在台湾打败法军,并担任台湾巡抚。高个子将军叫做张树声,他确实忠厚,后来担任两江总督,功绩显著。而那个小个子将军,只会投机取巧,阳奉阴违,最后,也只是做了个小小的道台而已。

三起三落,邓小平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在动乱的时代,有多少人经受不了大起大落的折磨,自杀而亡,而他却始终如一。无论是起是落,都平静地接受,这就是一个伟人的平常心。

过了几天,张释之报告文帝说,他罚了那个人一些钱,将其放回去了。

现在社会提倡公正公平,但公正公平并不是普通百姓能够决定的,主要还是在于领导的政策、方针和措施之中体现,因此,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提高“兼听”艺术。兼听艺术是发扬民主作风、适应新形势下领导工作的需要,我们应该提高认识,排除影响“兼听”作风的种种思想障碍,破除旧观念、强化理性认识,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大家勇于进言,以此

秦始皇吞并了六国,刚刚统一天下,就迫不及待地烧了三把火。他第一把火是首称皇帝,并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第二把火是对中国进行全面统一:书同文,度同制,车同轨,行同伦,并为抵抗匈奴,修筑长城,为发展农业兴修水利。这前两把火烧的还算顺利,也还算得民心,可是到了第三把火的时候,就已经走了样。秦始皇的第三把火是为了自己安逸而奢侈的生活而烧的,他大肆征调民夫,修筑骊山墓,大造阿房宫,又焚书坑儒,致使百姓哀声怨道,困苦不堪。整个秦朝也只区区存在了15年,就倒下了。

脚踏实地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塔木德》上有一句世人皆知的名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句话也是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这句话是犹太人信奉的至理格言,他们不光是这样认为的,而且也是这样做的。无论在政界,还是在金融界,那些遥遥领先者有许多都是犹太人。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愿意从最基层做起,而且无论做什么工作,他们都会脚踏实地,丝毫不会有偷奸耍滑的念头。

乾隆刚驾崩,嘉庆皇帝就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判处和珅凌迟罪。和珅的家产被抄尽,儿媳和孝公主等人苦苦求情,嘉庆帝经过三天的考虑,改赐和珅白练一条,让他在自己的家中自尽,才保个全尸。至于那些死党,在和珅倒台时就树倒猴孙散了。

徽、钦二帝被金人掳去,宋朝群龙无首,国内一片混乱,国不可一日无主,抗金官兵希望有一个赵家的皇帝,因此,赵构率兵来到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时,诸路统兵将领宗泽、韩世忠等齐集南京,拥立赵构为皇帝。赵构由此就成了南宋第一个皇帝宋高宗。

面对困难,越挫越勇,战国时的苏秦绝对是一个楷模。苏秦出身于贫穷的农贾之家,但是他胸怀大志,不甘寂寞,于是拜师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与苏秦一起学习的还有魏国贵族的后代张仪,俩人学成毕业后,辞别鬼谷子,下了山。这时候,苏秦听说商鞅游说秦孝公,得了十五个城邑的封地,认识到“外交”比较有发展前景,就变卖了家产,置办了貂裘大衣、马车、仆从一批行头,打算去咸阳游说秦王“兼并诸侯”。

实现了抱负,不贪恋权位,急流勇退。面对进退流转,清醒地认识自己,辩证地看待自己,这就是进退的智慧,也是范蠡和文种两人留给人们的经验与教训。后世以此为戒者的人很多,但面对高官厚禄诱惑的时候,真正做到功成身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一点上,秦汉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张良绝对令人敬仰钦佩。

《论语?学而》载:“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自省”,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经常以党纪法纪为镜、看清自己廉洁自律硬不硬,以群众疾苦为镜、看清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不牢,以同级领导为镜、看自己的政绩高不高,以下属干部为镜、看自己的作风实不实,从而真实认识自我,真正为群众想,为百姓思,为人民忙。

忽必烈看了一眼他戴歪的帽子,心里便有些反感,于是问道:“你有什么才能啊?”胡石塘赶紧回答道:“陛下,我有治国平天下的才能……”说着正要展示自己的雄才大略时,却被忽必烈的哈哈大笑声打断了。

当他们把货物完好无损地带回荷兰,送到商户手中时,他们的做法震动了整个欧洲,也为整个荷兰带来了众口皆碑的商业信誉,使得该国逐渐赢得了海运贸易的世界市场,很快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

杨震见王密来拜访,很是高兴。等到王密拿出金银来,他一下子沉下了脸。王密素来知道杨震的清廉,连忙解释说,这只

人格德性是最重要的,能力则总是相对而言的。人格的力量,是最可靠的事业资本。被称为“伟大的解放者”的美国前总统林肯说:“坚守人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力量。”在他去世后,美国陆军部长史丹顿说:“这里躺着的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完美的统治者。”对于反对他的人林肯总是会说:“不用责怪他们,同样的情况换上我们,大概也会如此做。”一句简单的话语,折射出的是他的宽宥和自持,当然这只是林肯所以享誉世界的伟大人格中的一部分。

由于烦恼、贪婪、恐惧和高度紧张,洛克菲勒53岁时头发和眼睫毛全部掉光,“看起来像个木乃伊”。为了挽救他的生命,医生警告说,他必须在死亡和退休之间作一抉择。退休会失去金钱,但是如果不退休则会失去自己的生命,洛克菲勒选择退休。

在医生的帮助和治疗系下,洛克菲勒开始醒悟了。人生没有完美,患得患失是不理智的,斤斤计较是不现实的,该得则得,当舍则舍才是生活的意义。他开始为他人着想,热心捐助慈善和公益事业,先后捐出几笔巨款援助芝加哥大学、塔斯基黑人大学,并成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一个致力于消失全世界各地的疾病、文盲和无知的庞大的国际性基金会。洛克菲勒把钱捐给社会之后,感到了人生最大的满足,再也不为失去的金钱而烦恼了。于是,他轻松快活地多活了45岁,于是,便有了他“死于”53岁,但一直活到98岁的传奇人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心智和能力也都是有限的,任何人都不可能达到完美,因此,人们没有理由因为自己的不完美而责怪自己。面对人生得失,坦然抉择,明智取舍。或许,抉择是痛苦的,因为很多的时候,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为了鱼,我们不得不放弃名贵的熊掌;为了熊掌,我们又不得不舍弃肥美的鱼。但是,痛苦只是暂时的,没有痛苦的抉择,怎能有快乐的收获?不能抛弃燕雀之志,怎能树立鸿鹄之志?不能舍弃蝇头小利,怎能成就一番大业?

和为贵不是和稀泥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第一》

【意译】孔子说:“礼的作用,以把事情做的恰当为可贵。古代的那些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的方法,可贵的地方也在于此;不管大事小事,他们都能够做得恰当。”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有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在中国文化中,人们一直在追求一种和谐的状态。在孔子的仁政思想中,“和”是一个具有终极地位的概念。孔子追求的社会是以“和”为本质的,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帝王,也是以孔子倡导的社会为理想的。如今,在新中国,和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即是和谐,是合理地处置各种矛盾冲突,而不是和稀泥。辩证唯物主义的和谐观认为,和谐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一种关系。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

中国古代的先贤们曾倡导以和为贵的思想和理念,并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就能够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状态。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君主若能认识到人和的重要性,便能天下顺,战必胜,国必强。

汉高祖打下天

下后,分封了二十多名功劳很大的臣子,而其余没有一直没有得到分封的人便围绕着功劳大小的问题争论不休,并且对汉高祖表现出了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