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姓的来源——知道

各位看官,庆幸网络时代吧。轻而易举的搜索工具。我是一个好奇的人,不知道整个高家庄有没有族谱,也许有吧,可惜女孩子是进不去的。

以下便是来的资料了哦:(作者忍俊不禁,西西。ps下,西西是我在论坛常用的,代替嘻嘻)

说法一:

第一批姓高的人:高元、高奔戎、高渠弭

高元是历史上最早的一位高姓人。

《吕氏春秋•勿躬》篇说:“高元作室。”高元是远古时期人,是现在所知的历史上第一个以“高”为氏的人。

“高元作室”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高元明屋子。高元第一个让人类走出穴居时代进入文明社会,他的贡献已不仅仅是“明家”一词所能涵括了。

高元以后,西周时有高奔戎,春秋初年有高渠弭。他们都是最早的一批姓“高”的人。

高奔戎是周穆王的卫士。穆王去郑圃打猎,沼泽芦苇中有虎。高奔戎自告奋勇把老虎擒了回来。穆王大喜,命人打造一个牢笼囚虎,放在东虢地方饲养,于是“东虢”就有了“虎牢”名称。虎牢后来改称成皋,战国时属韩国。公元前249年秦伐韩,韩献成皋给秦。秦在此设关,名“虎牢关”。关在大山上,北临黄河,悬崖绝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楚汉战争时,刘邦、项羽在此鏖战两年半。这个地方现属河南省荥阳汜水镇。

高渠弭是春秋初郑庄公大臣。庄公想任他为卿,但主管国事的席大臣,太子反对。庄公力排众议,任高渠弭为卿。庄公逝世,太子继位,就是郑昭公。高渠弭担心昭公加害自己,就在陪昭公出猎时杀了昭公,另立国君。第二年,高渠弭陪新国君到卫国去见齐侯。齐侯和新国君有旧仇,就借机杀了他,高渠弭也一同殒命。

高奔戎、高渠弭得“高”为氏的缘由,与高元一样,都已无可稽考。但可以推断的是,他们的子孙有很多就包括在今日人口众多的高姓族群之中。

起源庞杂的高氏主源高后裔

高后裔,是后世多源合流而成的庞大高姓群体的主源。这支高氏,源出于姜姓,是炎帝的子孙。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齐国公子高的孙子,开始以“高”为氏,称高。公子高是姜姓后代,所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高氏出自姜姓”。

姜姓始祖是炎帝。炎帝出生在姜水流域(今天陕西省扶风县一带),所以取“姜”字为姓。炎帝有个后裔叫伯夷,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而建立吕国,子孙就以吕为氏。吕氏有个后裔叫吕尚,就是小说《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的原型。他出生在商朝末年,足智多谋,但机遇不佳,到7o岁时,还只能天天在渭河边钓鱼为生。有一天周文王来渭河边打猎。出猎前,周文王曾卜一卦。卦辞说:“今天出猎有大收获。不是龙,不是螭(古代传说中无角龙),不是虎,不是罴(一种野兽,现代称为棕熊,也叫马熊或人熊),而是要遇到能帮你成就霸业的辅佐奇才。”周文王在渭河边碰到了吕尚,交谈之后,文王大喜,对吕尚说:“我祖父太公早有预言,将有圣人来帮我们周族振兴,今天果然遇到了您。您现在是我们太公盼望的圣人。”于是命众人尊称吕尚为“太公望”,把他接回去以师礼奉之。在吕尚的帮助下,文王疆域逐步扩大,文王死后,吕尚又帮文王之子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周武王把吕尚封在营丘(今山东省临淄北),建立齐国。吕尚被后人尊称为齐太公。齐太公第六代孙子是齐文公。齐文公有个儿子叫公子高。公子高有个孙子叫。按当时的宗法制度,诸侯家族只包括近亲三代,即诸侯、公子(诸侯之子)、公孙(诸侯之孙)。公孙之子就不再算是公室,而须另外立氏。当时的制度,公孙之子立氏可采多种办法,其中一种是用祖公之名为氏。是公子高之孙,于是以公子高之名为氏,称“高”。后世庞大高姓的主源宣告诞生。

公子祁后裔以“高”为氏《通志•氏族略》说,公子祁是齐惠公之子。公子祁字“子高”,他的后裔中有人以他字中的“高”为氏。齐惠是齐桓公之子,齐桓公是齐文公四世孙。

齐太公之后以“高”为氏据《广韵》说,齐太公后代中,曾有人从国君那里获得了一处名为“高”的采邑,于是以高邑为氏,称为高氏。

百濮后裔以“高”为氏据王圻《续文献通考》说,百濮后裔中有人以“高”为氏。

濮是殷周时期江汉以南地区的族群,与楚国同姓。濮人分建了许多小国,所以称为“百濮”,后来为楚所灭。濮人后裔有人以“濮”为氏,也有人以“高”为氏。

说法二:

高姓何来

来源有四:

1、出自姜姓。相传炎帝神农氏因居住在姜水,所以以姜为姓。传至西周时,有叫子牙的,因辅佐周武王灭商有功,被封于齐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传至6世孙文公吕赤,有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公子高的孙子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齐。

2、以王父字为氏。齐惠公的儿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裔世为高氏。

3、出自他族或他姓改姓。如魏时,鲜卑族有楼氏,后改高氏。十六国时,后燕皇帝慕容云自称为高阳氏后裔,遂改姓高,称高云,其后裔有改复姓为单姓,称高氏。高丽羽真氏,后有改高氏的。南北朝时,先后有元氏和徐氏改姓为高氏。北齐文宣帝姓高名祥,当时有元景安、元文遥本鲜卑族,随汉姓元,因有功于北齐,高洋赐他"高"姓;又北齐时重臣,高隆之,本姓徐,因其父与高欢交厚,遂改为高氏。

4、以"高"字开头的两个字的复姓,后有改单姓"高"为氏。譬如:高车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

高姓分布

高氏的源地虽说在今河南省境内,但自春秋以后的高姓却大都出自齐鲁之地。战国或秦时,高氏已自山东迁入今河北、辽宁省境。东汉时,有渤海王太守高洪定居渤海蓨(今河北省景县)。南北朝时,有渤海郡人高欢,曾在北魏执魏政达16年之久,死后,其儿子高洋便代东魏称帝,为北齐。京兆高氏又有与北齐同祖,初居文安(今属河北),后迁徙到京兆。吴丹阳太守高瑞,初居广陵,其后迁至秣陵(今属江苏)。高氏大批南迁始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唐初,有高氏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唐僖宗时,有高钢(河南高氏)因避"黄巢之乱"南迁入闽,为高姓入闽后的始祖。在汉末时,又有一支高氏由陇西(今属甘肃)南迁至滇中(今属云南),后成为白蛮大姓。宋绍圣元年间,高升太夺取大理段氏政权,自立为王,称大中国。传子高太明,于圣绍三年,又将王位还给段氏,仍封为中国公,世为大理宰相,控制大理国政权,被称为高国主。其后裔历经元、明、清数代均为云南土司。中国历史上,高姓称帝王者14人,曾建立北齐、燕、荆南等政权。

历史名人

高渐离:战国末年时燕人,擅长击筑,燕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即秦始皇),到易水送行,他击筑,荆轲和歌。后因在筑内暗藏铅块扑击秦始皇,不中被杀。

高鹗:清朝文学家,汉军镶黄旗人,以续《红楼梦》后4o回流世界传名。

高翔:清代画家,为"扬州八怪"之一。擅长山水,画梅风格疏秀,兼能画像。

高攀龙:曾与顾宪成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时称"高顾",为东林党领之一。

高武:在我国传统医学上,久享声誉,针灸之术即他所传。

高则诚:著名戏曲家,所著《琵琶记》,对后世戏曲的展影响深远。

高适:唐朝诗人,与岑参齐名,并称为"高岑"。其"边塞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士兵生活、人民疾苦为内容。代表作有《燕歌行》。

高克恭:元朝画家。善画山水、墨竹,有非凡技艺,《云横秀岭》、《墨竹石坡》为其代表作。与赵孟頫齐名,时人有"南有赵魏北有高"之称。

高汝砺:金右丞相,封寿国公。现山西省应县人。曾对纸钞的推行和展起到一定作用。对金国的政治和经济的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为人正直。

说法三:

高姓的来源

高始自黄帝之臣的姓

•溯源:高姓的来源较多。传说上古时,黄帝有个大臣叫高元,通过不断摸索和思考,想出了在地上架木为巢的方法,就是最早的房屋。房屋的明,改进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高元因功,被黄帝封为侯。他的后代以他的名为姓,这是最早的高氏。另外,姜子牙的八世孙高奚,是齐国的重臣。其妹是齐襄公的夫人,人称高国舅。襄公孙子无知谋杀了齐襄公后篡权,高奚联合其他大臣诛杀了无知和叛党,迎立齐桓公继位。齐桓公论功行赏,高奚封于卢邑。其后代以他的名为姓,是另一支高氏。

排序:高姓是中国的第15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21%。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湖北、河北、河南、四川省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

郡望:渤海、渔阳、辽东、广陵、河南

炎帝生于姜水今扶风县,以姜为姓。炎帝17世孙伯夷不是嬴姓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原在陕西,后迁南阳侯,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吕侯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太公,又名吕尚、吕望,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称齐太公。齐国传至太公8世孙文公姜赤,文公次子受封于高邑今山东禹城,称公子姜高。齐国国君之前曾赐一公族大夫以“国”姓,意为国家尊贵至上的姓氏,其后遂称国氏。公子姜高成为齐国另一崇高的上卿,与国氏一样,直接由周天子任命。

按当时的宗法制度,诸侯家族只包括近亲三代,即诸侯、公子诸侯之子、公孙诸侯之孙。公孙之子就不再算是公室,而须另外立氏。当时的制度,公孙之子立氏可采多种办法,其中一种是用祖父之名为氏。所以,公子姜高的一个孙子姜傒又名俣,字敬仲,号祖望便以祖父之名为氏,称“高”,成为渤海高氏的始祖。

高傒一生历僖、襄、桓、孝公四代。齐襄公失德无道,大臣连称、管至父杀齐襄公,拥立公孙无知为齐君。高傒设计杀了无知、连、管三人,众大夫遂在高府议立新君;齐襄公有二子为公子纠和小白,皆因襄公无道,早已避祸各奔鲁国与莒国。高傒原与公子小白交情甚笃,与同宗国氏商量,要暗中把公子小白从莒国召回。这时,鲁君也兵护送公子纠回国即位,并令公子纠手下管仲,先带一批军队拦住莒国至齐的通道,与护送小白回国的队伍生战斗。小白被管仲射中带钩,装死躺下,被人载在车中,快驰人齐都,迅登位为君,称齐桓公。齐桓公修援立之功,以卢邑赐予高傒。

高傒生庄子虎,庄子虎生顷子,顷子生宣,宣生固。高固在齐惠公、齐顷公时为齐国的上卿,曾在齐国与晋国的鞍之战前589年中立功。固生厚。高厚为齐灵公时大臣,曾担任过太子光齐庄公的老师。在齐灵公改立牙为太子后,高厚又辅佐太子牙。高厚任太子傅时,曾和国氏一道将崔杼驱逐到卫国,不久,崔杼趁灵公病危时,迎立太子光即位,为报私人恩怨,崔杼杀了高厚。厚生丽,丽生止。高止,字子容,喜欢生事、居功自傲、独断专权,齐景公四年前544年被宗室大臣公孙虿、公孙灶放逐到北燕。高止之子高竖,占据他的封地卢今山东长清西南生兵变,后在齐军围攻下被迫将封地卢交还公室,逃亡晋国。

在高固的后代失宠的同时,高傒的另一支后裔高偃则接着又兴旺达起来。高偃之子高张高昭子多次奉齐景公命出使他国,与各国诸侯共修成周王城,与国夏一起率师伐鲁。前49o年,景公死,高昭子和国惠子立太子荼为国君,即晏孺子前49o——前489年在位。前489年,田乞与诸大夫起兵攻入王宫,高昭子为了救护国君被田乞杀害。高昭之子高无邳,于齐荀公元年前485年与国书一共讨伐鲁国。当鲁国会同吴国一同进攻齐国时,高无邳率领军队与吴国军队在艾陵今莱芜东展开大战,齐军被打败。前472年高无邳又率师抵御晋军的入侵。在姜齐末年,高无邳为保卫姜齐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高无邳在失宠后,逃奔到北燕在今河北省大兴县东南。

当时齐国新旧贵族的斗争很激烈,主要是在田氏、栾氏齐惠公的儿子名坚,字子栾,他的子孙用“栾”作为姓氏、高氏、鲍氏杞国公子敬叔,到齐国出任,食邑于鲍邑,因以鲍为氏。其子鲍叔牙、曾孙鲍国世代为上卿、崔氏、庆氏齐桓公有个孙子叫公孙庆克,他的儿子庆封以父名命氏,称为庆氏。为避东汉安帝父亲刘庆的名讳,"庆"改为"贺"等十几个大宗族中展开的。原来,齐国的政局为旧贵族栾氏、高氏霸占。春秋中期,田氏势力逐渐强大,他们采取在向贫苦民众贷时,用大斗借出、小斗收入的办法,很得民众拥护。田桓子就利用栾氏、高氏的弱点,联合鲍氏,于前532年打败他们。田桓子之子田乞,于前49o年,又联合一些小的贵族再次进攻高氏,把公室和高氏、国氏的联军打败,杀了大批贵族,国夏逃亡到莒,高张、弦施、晏圉逃亡到鲁。高氏势力再次遭到沉重打击。到前386年,田和正式立为齐侯,姜齐灭亡,高氏政治地位完全丧失。

高氏纷纷出走齐地,迁居到南越、楚国、鲁国、赵国等地。东周显王时前368--前32o,楚灭南越,南海今广州市人高固归顺,受到楚威王的赏识被任命为宰相。孔子72弟子中有高傒裔孙高柴,字子羔,身高不满五尺,为人智不足而厚有余,被卫国宰相子路任命为费邑今河南省偃师县长官,后又封共城今河南省卫辉市侯。另外,孟子弟子高叟亦为高傒裔孙。前454年,晋国的智伯联合韩、魏进攻赵,将赵襄子包围在晋阳,许多大臣都起外心,只有高共仍严格遵循君臣礼节。战国末年,燕国人高渐离,因随荆轲刺秦王而闻名天下。

高傒十世孙高量,为宋国的司城六卿之一,执国政,掌治城廓,后来就徙居到楚国今湖北江陵县;高量的十世孙高洪,东汉时,为渤海太守,于是就定居在渤海蓓县今河北景县。渤海高氏由此轫,繁衍不息,成为当今高姓族群中最庞大的一支。高洪的一支后裔高隐、高瞻叔侄创立了渔阳高氏、辽东高氏,另一支后裔高悝创立了广陵高氏。渤海高氏的后人高伯祥初居河北文安县,后迁徙到京兆,创立了京兆高氏。高氏五大望族有四支出自渤海高氏。因此,当今高氏子孙多数为渤海高氏后裔。

东汉渤海太守高洪的四世孙高褒为太子太傅。高褒的孙子高承为国子祭酒。高承四世孙高隐,为晋玄菟太守,后为躲避战乱,率族人数千户从蓓县迁往幽州今天津市蓟县。隐生庆,庆生泰,泰生湖,三世仕慕容氏。慕容宝战败,高湖又率族人3ooo户南下,回迁至今山东省东阿县,归顺北魏,为右将军。湖生四子,第三子高谧仕北魏官至侍御史,因犯法被迁移到怀朔镇今包头固阳县。高谧生高树,高树与韩氏生下高欢。

高欢,字贺六浑,自祖父犯法被配到怀朔镇充军,几代居住在北方边关。因居住地是鲜卑人集中的地方,所以到高欢这一代已经完全浸染了当地人的风俗习惯,以致不少人都认为他是鲜卑人。年轻时家里很穷,直到娶了鲜卑贵族出身的娄昭君,才有了马匹,因而能够到镇上找到一个队主的差事。镇将辽西人段长很看好高欢。后来,高欢由队主被提升为函使,函使是负责把怀朔镇的公文送往洛阳的小军官。高欢与怀朔镇的省事云中人司马子如,秀川人刘贵、中山人贾显智结为朋友,另外怀朔镇的户曹使孙腾、外兵史侯景也和他们结交在一起。

525年,柔玄镇人杜洛周在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举兵起事,高欢和朋友们一起去投奔。后来因看不惯杜洛周,又暗中与尉景鲜卑人,高欢姐夫、段荣、蔡俊图谋搞掉他,未遂,只好投奔与杜洛周同时起事的葛荣,不久又跑到秀容今山西省忻县西南转投契胡酋长尔朱荣。在此之前,刘贵已经投奔了尔朱荣。不久尔朱荣让高欢做了他的亲信都督。孝明帝暴卒以后,尔朱荣统兵开入洛阳,孝庄帝即位,封高欢为铜凝伯,尔朱荣则把持了朝政。为了镇压各地的起义军,尔朱荣派高欢利用过去在起义军中的关系去做分化工作。高欢就把起义军中七支小股称王的将领和一万多名将士拉到朝廷那里。后来随同行台于晖在太行山大破羊侃的军队,不久又和元天穆一起在山东击败以邢杲为的起义军。因战功累累,高欢升任第三镇民酋长。尔朱荣又委任高欢做了晋州今山西省临汾县刺史。

由于尔朱荣专权,孝庄帝设计杀掉了尔朱荣。尔朱荣侄子尔朱兆从晋阳兵攻取洛阳,杀掉了孝庄帝,另立长广王元晔为皇帝,尔朱氏又执掌北魏大权。此后费也头部落的纥豆陵步藩出兵占领秀容,逼近晋阳。尔朱兆征调高欢救援,高欢与尔朱兆合兵打败了纥豆陵步藩的军队,纥豆陵步藩死于阵中。当时尔朱家族的尔来世隆、尔朱度律、尔朱颜伯在洛阳共同执掌朝政,尔朱天光占据关西地,尔朱兆占据并州,尔朱仲远占据东郡,各自拥有重兵,实行暴政,天下百姓痛苦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