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交给我来处理!”张温没好气地回答道。

冷汗顺着三人的脸颊流了下来,他们明白自己的调查结果并不符合刘宏的心意,于是小声地说道:“臣等失职,请陛下责罚!”

曹节,汉桓帝时受宠,因为迎立汉灵帝的功劳被灵帝封为长安乡侯。后来太后窦妙的父亲窦武想要剪除宦官,但是窦太厚却迟迟不能下定决心。直到事情涉露后,曹节劫持窦太后、汉灵帝,然后矫诏杀了窦武、陈番;并在不久后兴第二次党锢之祸,天下正人端士一空。后奸虐弄权,扇动内外,人忤其意者,非死即黜。

听到皇上的赞美声,宋皇后的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她明白自己的梳的发髻无论如何都比不上那些专门梳理发髻的宫女的手艺,陛下这样说无非是爱屋及乌的缘故罢了。

傍晚在朱隽的书房中,刘湘不解地问道:“师父,这谏议大夫究竟是什么官职?”

就在刘宏准备开口时,司空张温不合时宜地站了出来,大声呼喊道:“陛下,不可!刺史朱隽不顾敌情,只为了逞匹夫之勇,而差点令交州处于危险之境,实在不可取;臣恳请陛下严惩朱隽,以警示世人!”

“福伯,是我呀!”朱隽有些激动地抓住福伯颤颤巍巍的双手。

“知道”,说道这里,孟虎有些兴奋,“大帅一战就歼灭了匪军和蛮军联军的大部,随后尾随追杀,彻底肃清了交州境内的匪患;而且我们现在就是住在广信城的府衙内!”

“喏!”寨门口的官军士兵有些有气无力地回答道。

听到这句话,张爽松开了紧紧抓住士兵衣领的手,低下头陷入了沉思。传信的亲兵居然会重伤不治,说明那名亲兵所说的应该是实情,可是他现在应该怎么办:如果继续攻击刘湘所部,或许可以歼敌但是也可能导致自己全军覆没!”

“喏!”张承左右的亲兵纷纷绕开了泰沙,朝着帅旗杀去;而张承则适时地缠住了泰沙。过了没多久,张承麾下的一名亲兵砍掉了蛮军的帅旗,随即大吼道:“蛮军主将已死!蛮军主将——”可惜没等到那名亲兵喊出第二声,便被身后的一名蛮军刺穿了胸膛。

听到顾同的回答,帐中主人纷纷愤怒不已,甚至有人拔出了佩刀。

或许是受到前世和谐社会的影响,在张承的心中一直有些男女平等的念头,而在这些念头的驱使下,他将前世的豪迈女将的故事一一讲给了自己的妹妹听。而现在听到自己妹妹反驳自己的理由,张承才感觉到自己是自讨苦吃。虽然注定自己要走到东汉朝廷敌对的一面,张承却不想自己的妹妹牵涉进去。可是命运却常常就是这样的捉弄他,将张宁送到了这冷酷的战场上。他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应付自己的妹妹,便一句话也不说地冷着脸坐在那里。

“喏!”传令兵骑着战马匆匆忙忙地向四面城墙的攻城主将传达命令。

“呵”,刘湘苦笑了一声,“看来这件事真和我有关!”刘湘没想到当日自己用来躲开敌军斥候的办法居然又被敌军用来对付自己。“传令诸将,中军大帐议事!”

“杀!”张爽等三人分别拔出手中的长剑,向前一指,大声喝道。

“那我们该怎么办?”孟虎的笑容垮了下来,有些不痛快的问道。毕竟任何人在兴奋的时候,被人从头什么?”旁边一名副将问道。

“喏!”张洪、张爽二人领命离去!只是他们都没有想到自己这样安排恰好中了官军的埋伏。

“两位将军,我军暂且在此地安营扎寨吧!”王谦朝着张爽、张洪拱了拱手,叹息着说道。

旁边的王谦想要阻止,却没来得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帐帘被扯开。随着帐帘被扯开,大帐内的一切呈现在王谦的面前:整个大帐堆满稻草和硫磺,而帐帘处则躺着一直歪倒的烛台,烛台点燃了帐内的稻草。

“是的,少主!”那名斥候肯定地说道,“属下和手下的斥候数得清清楚楚!”

朱毅有些不甘心地离开了,可是他也明白刘湘是真的没有办法,否则早就赶过去了!

#########################################################################

“将军,情况很不好;您要有心里准备!”孟虎摇着头,有些哀伤地说道。

刘湘看了看天色,自言自语道:“四更了!”刘湘将孟虎、窦陵和那名偏将叫到了身前,“窦陵!”

“回禀将军,前方峡谷并未有任何异常!”那名士兵回答道。

“将军,慢走!我们随你征战地府!”十几名士兵随之自刎而死。

“嗯”,刘湘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不过我还需要再斟酌一下!”

“可惜了!”张承一脸懊悔地说道,“张洪,你去将各营主将叫来!”

诸将一阵沉默,心中更是郁闷不已:少主问他们,可是他们问谁,他们大部分早已经睡着了。

“爽叔,其实你毋须担心。经过今日一战,这联军大部分的实力都掌握在我和南蛮王子手中,根本不需要重罚堂兄以维护我在军中的威信。至于对我那堂兄而言,刚才的惩罚就已经是最大的惩罚了!”张承向张爽解释道。

“狭路相逢勇者胜!”刘湘纵马冲向匪军骑兵,只不过刘湘左臂包扎着的绷带在不停告诉别人:他是一个伤兵。

望着前方不断稀疏地人影,那少主的心中不停地滴血:毕竟这样的精锐他也只有一万人而已,而且张洪也只有一个。终于,左、前两军士兵全部离开了自己的视线,那少主慌忙命令道:“传令给张洪,令他率领其麾下将士朝我军左翼退去!”

“弓兵退后,弩兵上前!”随着朱隽的一声命令,弓兵迅速退到了后方,一张张弩箭对准敌军士兵。等到敌军距离不到八十步时,朱隽大喝一声“放!”,几百只弩箭随即射向敌军。看着越来越近的敌军,朱隽不慌不忙地命令道:“弩兵后退,刀盾手上前,所有士兵换近战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