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深夜,我写得头昏目眩,脑袋胀,于是便下楼想吃点宵夜。在一家北方面馆,我碰到了一位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年轻人,那厚厚的镜片,与啤酒瓶底毫无二致。只见他低着头,闷声不响地坐在一旁,目不斜视地吃着碗里的面条。我猜测着他的职业,从他的表和着装看,兴许就像房东说的那样,与我同行呢!走过去试着一搭话,真巧了,一位比我早出道三年的老自由撰稿人了!很自然地,我们坐到了一块。他说他叫七匹狼,圈子里都这么称呼他。

从广告公司出来后,我才明白,他妈的老总哪是招什么广告文案,分明是在招广告业务员。我他妈的被他当了一回猴耍!俗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难道我的一腔壮志就这样消磨了?思前想后,我觉得还是得找一家对口的文化单位落脚——一方面可以解决我的衣食之忧,另一方面也与我的兴趣相投,再次,我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写写稿,积蓄一点银两。

挥一挥手,我将孤寂遗忘在天尽头,随风飘远的,还有我一厢愿的哀愁。

我很膜拜“精英式”的教育体系,我认为它很成功。它是建立在多方考察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学习成绩只做为其中的一小部分,列入升学的考核范畴。这才是真正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展的教育体系;而不是像中国,这种打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展为幌子,干着培养全面不展的人才的勾当。

他追问她,为什么?为什么?她说了一句:“你那些为爱说过的话,我以为,都是谎。”

她也照过镜子,自己的一双眼睛,眼袋深了,眼圈黑了,鼓鼓的肉眼泡,身上的皮肤,也明显起皱松驰了。为了讨他的喜欢,她去了美容院,蒸汽洗面,除皱,等她笑意满面地回来,却依然是无动于衷的眼神,有一次,还听见了他鼻腔里“哼”了一声。她感到很累,很伤心,索性就在岁月的风尘中素面朝天。她和他的欢娱,一个月也很少见一次,为此,激素的分泌打乱了,她更显憔悴。

00年9月日上午,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1楼会议室里涌动着令人感动的气息。在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的见证下,学院以《资助培养协议书》形式郑重承诺:全部承担郭荣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读研期间的万元学费,并报销在校期间的住宿费用及每个假期回家、返校的路费。这些资助完全是道义上的支援而无任何附加条件,但他们力邀郭荣庆年学业完成后,到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任教。

郭荣庆考上中国社科院硕士研究生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立即在大连引起强烈反响。许多人把电话打到刊登消息的报社,称赞郭荣庆是当代青年的典范。有人想通过报社取得郭荣庆的联系方式,同他探讨学习方法和经验,还有人想对他进行资助或捐赠物品。

1年月,在瀛先生的推荐下,郭荣庆来到大连开区一家服装进出口企业当仓库保管员。工作中,他接触的产品出货单、海关清单等都是英文,这更加激了他学习英语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