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觉麻痹有些被试在催眠状态下,甚至可以接受手术治疗而不感到疼痛。以至有些医生曾用它代替麻醉药物,但其效果显然不如止痛药品。

2.感觉扭曲和幻觉

在催眠状态下的人可能出现幻听和幻视现象。他不仅是在没有刺激的情况下听到声音或看到形象,有时还可以依照指导语将电视机看成方纸盒,或将臭味闻成香味。湱B。?櫕嗇

3.解除抑制

一般情况下,那些依据社会准则不能做的事情是受到抑制的,人们不可能让被试去、做。但是在催眠状态下,抑制被解除,他就可能根据催眠者的指示去做,如当众脱衣、对别人施暴等。

4.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

催眠者的暗示不仅指导着被试当时的心理活动,还可以影响到事后的行为。最常见的是告诉被试他将不记得当时生的一切,从而造成清醒后对催眠状态的记忆完全缺失。

催眠相关理论

催眠从江湖魔术展到科学研究的对象,曾经有多种理论对其实质做出解释。但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下面介绍其中影响最大的两种理论:

1。催眠是角色扮演roleplaying对催眠的一种非常浒的看法是将它与睡眠相联系,认为它是转变了的意识的另一种特殊状态。然而脑电波研究现催眠状态下的脑电波形态与清醒状态下的完全相同,对此不予支持。

于是巴伯尔theodoreBarber,1979和斯潘诺斯ni9os,1986等人提出了角色扮演理论,认为催眠产生于被试在催眠者的诱导下过度合作地扮演了另外一个角色;并且指出,是被试对角色的期望和情景因素,引导他们以高度合作的态度做出了某些动作。

2。催眠是意识的分离disso9ess

很多学者坚持催眠是意识的另一种状态,而不是角色扮演,因为即使最合作的被试也不同意在不给麻醉药的条件下进行手术。根据实验结果,斯坦福大学教授希尔加德1992提出催眠的意识分离理论,认为催眠将心理过程分离为两个同时进行活动的层面。第一个层面为接受暗示以后所经历的意识活动,性质可能是扭曲的;

第二个层面是被掩蔽的、当时难于觉察的意识经验,但其性质是比较真实的,希尔加德称之为“隐蔽观察者”。意识分离是生活中一种经常出现的正常体验。例如,长途驾驭的人对交通信号和其他车辆做出了一毓反应但多不能回忆,就是由于当时意识明显地分离为驾驭汽车与个人思考两部分了。正是由于隐蔽观察者的存在,所以,人在催眠状态下也不会完全接受暗示而失去自我。

什么是心理治疗的催眠疗法?

催眠疗法是应用催眠术使人进入催眠状态,并以暗示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由于在催眠状态下,患者能顺从治疗者的指令,所起的效果要比在意识清晰状态下的暗示更为理想。

诱催眠的方法各异,命名繁多,至今仍无统一的分类,现根据不同的施术方式、时间和条件,把催眠术的种类划分如下:

1按施术者来分:1自我催眠,即自己为自己进行催眠的方法;2他人催眠,即由催眠师负责施行的催眠方法。

2按暗示条件来分:1言语催眠,即运用语言进行暗示的催眠法;2操作催眠,即非言语性的催眠法,它是运用行为、动作、音乐或电流等作为暗示性刺激,达到催眠状态。

3按意识状态来分:1觉醒时催眠,即在意识清晰时进行暗示性催眠;2睡眠时催眠,即在睡眠状态下进行催眠。

4按配合情况来分:1合作者催眠,即对自愿或合作者进行催眠;2反抗性催眠,即对不合作者进行催眠。

5按进入催眠的度来分:1快催眠,即在瞬间进行催眠状态的方法;2慢催眠,即逐渐使受术者进入催眠状态的方法。

6按受术的人数来分:1个别催眠,即施术者对单一受术者进行催眠;2集体催眠,又称小组催眠,即对一群体同时进行催眠。

7按距离来分:1近体催眠,即面对面的为受术者催眠;2远离催眠,即施术者与受术者相距甚远进行催眠,如电话催眠、书信催眠和遥控催眠等。

8按客观因素来分:1自然催眠,即受客观自然条件的影响产生的自然的催眠现象,如汽车驾驶员出现的公路催眠等;2人工催眠,由施术者来进行的催眠,即他人催眠。

9按催眠程度来分:1深度催眠,即受术者达到深层催眠状态,如呈僵直或行状态;2中度催眠,即受术者达到中层催眠状态,如呈无力、迷茫状态;3浅度催眠,即受术者进入浅层催眠状态,如呈宁静、,肌肉松弛状态。

10按催眠对象和手段来分:1人的催眠,即使人进入催眠状态的催眠术;2动物催眠,即使动物进入催眠状态的催眠术;3麻醉药物催眠,即应用麻醉药物,如阿米妥钠、硫喷妥钠等麻醉药物,使人进人催眠状态;4非麻醉药物催眠,即用无麻醉作用的药物作为暗示性刺激,以达到催眠的方法,如使用葡萄糖酸钙等药物。

什么是催眠后暗示?

催眠后暗示催眠状态中暗示被催眠的人,要他在清醒之后的某个时间或看到某个讯号的时候,就要去做某一件事情。

譬如说,现在我在催眠中暗示你,等你醒来以后,一看到我用手摸鼻子,你就要去打开窗户。好,那么等你解除催眠,醒来以后,你可能在房间跟朋友聊天,但是,你一看到我在摸鼻子,你就会忍不住走到窗户旁把窗户打开!

注意喔!你已经忘记了这是我所给你的指示,你会以为这是你自己的自由意志决定去做的。这时,如果我问你:喂!你为什么去打开窗户呢?你可能会说:因为我觉得房间里的空气很闷,所以要打开窗户!

所以,很有可能,许多你以为是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见解,其实,只是你在不知不觉当中,被别人或社会或某些团体给催眠了!以前还生过一个案例,有一个人向精神医师抱怨,他老是觉得很紧张,总感觉到背后有一只大黑狗跟着他,好像随时会被它咬一口!他自己也知道其实后面并没有狗,可是这种一直强迫出现的念头,使他受不了。

医生帮他治疗了好久,都没有效果,后来,就用催眠,回溯到事情生的时候,才现,很多年以前,他曾经去参加一场舞台上的催眠表演,催眠师在舞台暗示他有一只又大又凶猛的黑狗正在背后追他,使得他在舞台上拼命奔跑,达到了非常好的戏剧效果。他自己在表演之后,睡了一觉,对於生什么事情都毫无印象了!可是,从此以后,他就一直感到有一只黑狗在背后追他。

找到原因以后,医生就在催眠中暗示那一只狗走了,不再追他了,醒来以后,他才完全恢复正常。所以,有时候参加催眠的舞台秀,要小心一点,被催眠成人跑来跑去还好,万一被催眠成一听到音乐就忍不住大跳脱衣舞,那你可要小心点儿……

心念运动浅论

近代科學發現,心裡所想的意念會傳達到神經、肌肉等,做出微妙的反應。曾經有個實驗,邀請一個演員表演出憤怒與焦懀В会嵋詢x器檢查生理反應。雖然是”表演”,但儀器上顯飾演員的心跳、茫13獕号c呼吸都有明顯的變化。

知名的催眠師…艾瑞克森醫師即是觀察此的能手,艾氏有”讀心”的本事,即所謂的他心通。他能夠在對話的時候,發現對方內心深處真的感覺與想法。艾氏宣稱他的能力一點也不神秘,而是來自敏銳的觀察力。艾氏敏銳的觀察力甚至能看到對方的心跳與茫?

在同理心的訓練中,第一要務是發現自己的情緒,認識自己也有情緒。從身體發現情緒的確是個好方法,因為意識會騙人,而身體不會。許多人不承認自己對某些事情有感覺、有情緒。但實際觀察自己身體時,會發現在負面情緒中,某些肌肉會繃緊,某些會有壓迫感等等,因人而異。

而催眠誘導是明顯可觀察心念活動的方式,如給予手臂漂浮、眼皮僵直等暗示,對方內在活動已發肌肉神經的反應。

臁當'敚t梗┦莻€很有趣的枺鳎彩怯^察自己內在深層意識的工具。原本因臁當'給人過於神秘的感覺,因此筆者放棄使用。直到友人提及敚t沟拇嬖趦r值,才重新採用這項工具。

有時,我們自己會限於迷惑中,並不清楚自己內在真正想的是什麼或要的是什麼,但其實,所有的問睿跐撘庾r中其實都早已經有答案。但如何把答案戴到意識層面來呢?就是應用敚t梗斣儐栕约耗承﹩栴}時,潛意識的回應會牽動手部肌肉纖維,造成敚t沟?

曾經有位案主來到我的工作室,詢問夫妻感情的問睿t诖呙咧校易屗褂脭'垂,並且問他:關於這件事,你已經決定怎麼做了嗎?敚t菇o我“是的”反應。我又問:這個方法會讓你感覺不愉快嗎?敚t沟姆磻彩恰笔堑摹眴拘厌幔覇柊钢鳎涸谀阈闹幸呀浵牒靡檬颤n方法了嗎?案主回答:是的,只是我希望有人能告訴我別的方法。

有許多時候,;用敚t箍梢愿焖俚卣页鰡栴}的癥結,甚至是答案。有時可以藉此詢問出案主內在早就有的內在資源,並給予讓案主自行處理的暗示。會比給予行為改變暗示快得多。

當然敚t箷艿揭庾r的干擾,如果一堆雜念飛來飛去,自然得不到精準的答案。但無論如何,都證明了心智活動會引發身體實際上的活動。

意识的性质--我的一点体会

当我坐在莱斯特综合技术大学语言病理研究所的计算机房撰写此书时,我“意识”到很多事情。先我被本段的第一句话的措词所困扰,它似乎表达了我想要表达的意思,但我又觉得不太恰当。为了保存我对自己意识的这种解释,我决定不予修改,但它仍然使我感到不安。我也意识到,我内心正力图将我下一步要表达的思想见诸文字。这些都属于内部事情;除此而外,我也意识到外部的事情。

外部事情包括走廊对面秘书正在打字;监测器屏幕上的闪烁光点与屏幕上的文字相比,我似乎更加注意到光的闪烁;由于坐势长时间不变而引起的右腿轻微不适感;以及室温稍微偏高的感觉。我能够选择性地将注意力指向这些外部事情的任何一种,并加以探索。我也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到我右腿的不适感觉上;

而当我这样做肘,不适感觉好像扩散开来。这并不是说右腿不适逐渐加重了;我的意思是这种感觉好像占据了我更多的意识。与此同时,由于我正在考虑一种躯体感觉,故对其它模糊的不适感、痒感也更加明白地体察到。我断然说明,我似乎未体验到任何欣快的躯体感觉。

这种控导注意力的能力是意识,因而也是催眠的一个重要问题。当我思考这句话的时候,若干心理学家的姓名进入了我的意识。先是布罗德本特,紧接着是波斯纳和施奈德。“布罗德本特”出现的原因似乎不难解释。

对我来说,“布罗德本特”与注意力概念的联系最为密切,这从他的有关著作如布罗德本特,1957即可看出。然而,“波斯纳”和“斯奈德”的出现是很难解释的。我认为其原因如下:在考虑注意力的控导问题时,使我“想起”注意力不能得到控导的条件:而这又“提醒”我考虑到意识的自和控制情况。波斯纳和施奈德两人都曾论述过这一问题。在此我为“想起”和“提醒”两词加了引号,因为我确信它们无一是意识过程,都只不过是意识的自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