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心?你确定?”高伊伊反问道。

“衿儿姐姐,这可不像你呀,你怎么最近老撺掇我去玩呢?我这样不好么?”高伊伊反问道。

“问这个干什么?人家都是亲兄弟。”

刘义真哈哈一笑,说道,“那是,不排场怎么行,今天到场的可都是文人墨客、显贵名流,咱也不能寒酸了不是,灵运兄,走,咱们到舟里一坐。”

苏小临点点头,若有所思的说道,“嗯,桂兴哥,你去吧。”

“父亲难道不相信孩儿能办成这事吗?”刘义符在一旁嘟着嘴不满的说道。

“刘公多年来南征北战,攘除奸逆,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就算是那诸葛孔明在世,也会自惭形秽,刘公受不得,谁还能受得?”

刘义真没想那么多,大声喊道,“不可能!”

“就不认,怎么啦?!”高伊伊立马反攻。

“嗯?怎么不说话?哑巴?”刘裕问道。

衿儿无奈的摇摇头,一脸‘早就知道是这样子’的神情。

邢安泰见大司马这么做,心里面也没有刚才那么怨恨了,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大司马这又是何必呢”

一队人马急奔进了宣阳门,守门的卫兵也不敢多加阻拦,任由他们进城去。

“嗯嗯,桂兴哥,你这么照顾我,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你以后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也一定要来找我呀。”苏小临抬起头微笑着说道,这句话倒是出自真心。

“是是是我一定听主人的”桂兴赶忙爬起来,唯唯诺诺的作着保证,不时的用袖子擦擦还挂在脸上的泪珠和鼻涕。

“受伤了没有?咱们尽快回府,让大夫好生医治。”傅亮扶起跪在地上的刘义隆,关切的问道。

高伊伊刚才被这突如其来的的冲撞吓了一跳,这会儿才看清被打的那个人只是一个十一二岁小孩子的模样,衣衫褴褛的,不过手脚到还很干净,这个小孩子也不吱声,不管那两个怎么打他踹他,怀里依旧紧紧抱着几个白花花的馒头,死也不松手。

高伊伊这几日被人们夸赞的跟捧上了天似得,没想到一句话竟然就成名了,始料不及,飘飘然的同时也有点不知所措,手里端着碗热汤,听着别人的赞扬,心里美滋滋地,正想要喝一口,谁知道一不留神手没握紧,碗滑落了下去,‘啪’的一声摔个粉碎,汤也洒了,桌上地上满是汤汁。

“真的,我早上在后花园碰到老夫人了,她说的,还聊了一上午,这不,刚回来。”

“姐姐,我不用歇的,不怎么累,还可以再看点儿,这么多,你一个人看着多辛苦。”苏小临觉得大早上的就回去歇着,自己毕竟是一个丫鬟,说不过去。

“嗨!能有什么新鲜事儿,只是道路曲折,多费了些时日罢了,要说事儿吧,倒是有一个。”谢灵运故作玄虚的说道。

“高姑娘,这些东西放在哪呀?桂兴指着后面几个家丁手里抬的几个麻袋,问道。

“是是,小人明白。”守卫唯唯诺诺的答道。

“姐姐~”高伊伊第一次这么亲昵的叫衿儿,“我以后呢,肯定听姐姐的话,绝对不会害你担心了。”

“对呀,玄冥洞真够潮的,真不知道师尊怎么想的,把盒子放到这,不过还好,第二关算是通过了,咱们赶紧回去,免的他们着急。”谢灵运想着晚上要是还没回去,师兄就要上来找了,万一惊动老夫人,害她担心就不好了,得尽快赶回去才行,可是他的肚子对此提出了抗议,不合时宜的叫了起来。

“姑娘的家乡是哪里呀?这么神奇,什么东西都能制造!”谢灵运看的目瞪口呆,不禁的称赞道。

衿儿不负高伊伊所望,看到她头上起了一个角,破了点儿皮,有血渗出,知道她碰那一下不轻,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必须罚她,跪一会儿又算不上什么,正好可以打压打压她的戾气,就说道:“不好!知道丢人,早干嘛去了?再啰嗦一会儿,今晚就别进屋去,明天的饭也甭吃!”不让吃饭可是治她的杀手锏。

“我道家向来讲究天道无为,道法自然,师尊也说过‘不为物为,不为物后’,想必是为了让我等弟子清静无为,修心养性,不被表面的富丽堂皇所迷惑,静心修道吧。”法恩解释道。

“母亲,你醒了。”谢灵运经过昨晚那件事儿后,一夜未合眼,一直坐在老夫人身边守着,看见老夫人动了动眼珠,慢慢睁开眼,高兴的极了,“快!大夫!来号号脉,看是怎么样了!”

“衿儿姐姐”高伊伊吞吞吐吐的说道:“你你要不你去把我包要回来吧,我伤的不重,自己洗就好了。”

高伊伊被衿儿扶到椅子上,好一会儿才缓过来劲儿,目光还是有点呆滞,不过内心在激烈的咆哮,什么情况呀!突然就被穿越了!这年代兵荒马乱的,万一被砍死怎么办?!好想回家!都怪我没听妈妈的话,非要跑出来登山,这下怎么办呀!后悔死了!好想哭!

桂兴拍了那小厮脑袋一下,压低声音说道:“小声点儿!”桂兴仔细往那边儿看了看,由于天太黑了,什么也看不清,这里荒山野岭的,如果有人在这儿,不是宵小就是强盗了,如果是强盗,就得敢去回去禀告主人。“大家都拿上家伙,我们靠近点儿看看”桂兴挥了一下手,那十几个家丁跟在他身后慢慢靠过去。

刘裕得知后,大喜不已,连夜进宫亲自主持相关事宜。

第二日早朝

百官陆陆续续的进入皇宫大殿,都感觉今天的气氛不对劲儿,皇宫的守卫增加了几倍,还都是北府兵,个个都面带凶色,手握兵器的,看来来着不善呀。

等时辰一到,一个太监出来大声喊道,“皇上驾到!”

百官闻声齐下跪,山呼万岁,待平身抬起头来,现龙椅上坐的不是司马德文,而是刘裕!他身上还穿着龙袍!百官顿时不知所措,面面相觑,而参与宫廷政变的刘义隆却面带喜色,新朝建立,按例应该封赏有功之臣,加之昨日父亲的暗示,以为可以被封为太子,当然掩饰不住心里的喜悦。

“诸位不必惊慌。”刘裕话了,拿起手里的诏书接着说道,“这份是晋帝御笔亲写的退位禅让诏书,傅爱卿,你来读给大家听听。”

傅亮说了句“是”,上前接过诏书,对着文武百官大声宣读。

百官很有眼色,知道刘裕已经完全控制了局势,听完后,还没等刘裕话,就赶紧跪倒在地,山呼万岁,恭请刘裕登基为帝。

刘裕见百官没有人反对自己,心里很高兴,谅他们也不敢,老子的北府兵可不是吃素的,便装模作样的说道,“朕一生为国劳心劳力,晋帝自知不如,禅位于朕,朕既受天命,天下归心,今日起便登基为帝,诸位大臣官俸爵位一律如旧,不做改变,尔等要尽心为国呀。”刘裕脸不红心不跳,理所应当的称朕了。

“臣等遵命!”大臣依旧跪地齐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