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瞅了瞅这些金银,对着李从善调侃道:“爱卿啊,朕知你江南富庶,但也不至于这么富裕吧,怎么每次来都是进贡金银,看来你江南国的确是富庶繁华之地啊!看来朕向你们要的金银还要少了,应该加倍!”

翰林学士徐铉还是率先启奏道:“启禀国主,臣以为一致向大宋称臣献媚并不是长久之计!我江南国现只剩下江南一隅,若再行退让,大宋必将更加肆无忌惮,真到那时候他们便不是割下我江南一块肉这么简单,臣认为事到如今应及早备战,暗中从民间挑选一些可用的将领和士兵,及早训练一支虎狼之师,这才是上上之策!诸权之中唯有军权是上上之权,只要我江南兵精将猛,他大宋就不敢放肆,不敢任意妄为!”

李从善已从赵匡胤的语气中听出了弦外之音,他知道宋太祖已萌生灭唐之心,他必须小心应对、处理才行。

徐铉没有劝动李煜,他感到很失落,对于大唐的国运他是力不从心。身后的韩熙载一直没有出声,他知道会是这样一个结果,没有被李煜一阵痛骂算是好的。

料理完了大理寺的案件以后,李煜准备启程回宫,中书侍郎韩熙载也趁机狠狠地宰了李煜一把。

一旁的韩王李从善见李煜一脸执着的样子,便暗自揣摩他的心思,奉迎道:“皇兄真乃仁君也!我大唐有皇兄这样的仁义之君,实乃我大唐百姓之幸,臣弟也深感欣慰!你们务必要为皇上养好这只兔子,若兔子有半点闪失,本王也会砍了你们!”

周嘉敏显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极为懒散的朝着御书房外喊道:“黄保仪,快进来给本宫捶捶背!本宫坐在这里腰酸背痛的,骨头就快要散架了!”

听完周嘉敏的话,李煜更加迷恋她,感觉她身上有很多优点,活泼、开朗、大方这些性格特点与周娥皇的文静、忧郁、矜持成反比。周娥皇与周嘉敏同是美女,但却有不同的个性和才情,李煜也逐渐现两姐妹均有可取之处,但人无完人,李煜这个艺术家皇帝的品味,他多么希望两个人的性格能够结合在一起,那就美妙的多,也没有了瑕疵。换句话说,李煜喜欢周娥皇的才华,喜欢周嘉敏的美貌与风骚,或许周嘉敏更懂的如何讨得一个男人的欢心。

韩王李从善交待完客栈掌柜以后,便来到李煜面前。李煜听完江州举人何草木的陈诉,当然是愤怒不已。

老人见到李煜似有一种亲切感,感觉到李煜身上有一股亲和力,这才愿意向他吐露心声。老人流着泪,看着李煜,感叹道:“年轻人啊,你有所不知,老朽是从饶州而来!饶州等地今年生了旱灾,已经死了很多人了,老朽唯一的儿子也被饿死了,儿媳因为不愿跟着受苦另嫁他人了,老伴死得早,现在咱家就老朽一个人了,老朽是一路讨饭才来到京城的!老朽听说到处都在闹饥荒,百姓们都跑到京城来了,都说京城是最富裕的地方,有很多有钱人,皇帝老爷也住在这里,他不会不管的!听百姓们说咱们大唐的皇帝是个进贡皇帝,除了给大宋进贡,也没有为我们百姓做过什么!”

南汉皇帝刘晟一边说着,一边挥甩着手示意南唐使臣快快离开。

奄奄一息的太后好像是被李煜的叫骂给吵到了,她无力地将一只手伸向李煜。李煜见此,连忙来到太后的床前,他一脸忧心忡忡的望着老太后。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风流成性的李煜与小姨子周嘉敏通奸也就罢了,没有半点羞耻之心的李煜还用巧妙的诗词将他与周嘉敏通奸时的全部情景都描写出来。

户部尚书冯谧深深的叹了一口气,道:“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了。”

说罢,韩熙载便挥了挥衣袖,一阵长笑,扬长而去。赵匡胤是大宋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此刻竟被一个南唐使臣编排、愚弄的哑口无言,他虽然很是愤怒,但为了在南唐使臣面前表现的胸襟宽阔,而强颜欢笑,这就叫皮笑肉不笑,毕竟皇帝也是人,他也想听好话。

然念先世君临江表,垂二十年,中间务在倦勤,将思释负。臣亡兄文献太子从冀,将从内禅,已决宿心。而世宗敦劝既深,议言因息。及陛下显膺帝箓,弥笃睿情,方誓子孙,仰酬临照,则臣向于脱屣,亦匪邀名。既员宗祊,敢忘负荷。惟坚臣节,上奉天朝。若曰稍易初心,辄萌异志,岂独不遵于祖祢,实当受谴于神明。方主一国之生灵,遐赖九天之覆焘。况陛下怀柔义广,煦妪仁深,必假清光,更逾曩日。远凭帝力,下抚旧邦,克获宴安,得从康泰。

周世宗柴荣在位时,曾派遣使臣到过南唐,代替世宗向南唐元宗皇帝李璟宣诏曰:“吾与江南,大义已定,然虑后世不能容汝,可及吾世修城隍、治要害为子孙计。”李璟因营缉诸城,欲迁都洪州,群臣皆不支持李璟迁都,唯独枢密院枢密使唐镐支持迁都一事,元宗李璟随即升洪州为南昌,建立南都。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二月,封六皇子李从嘉为太子监国,李璟迁都于南昌。南昌地处正南方,地理文化、气候环境皆不宜建都,迁往南昌的大臣们都盼望着能回归旧都金陵,李璟悔不当初。对当初支持他迁都的枢密使唐镐是又恨又怒,唐镐知道自己大难临头,皇帝李璟定会将迁都的罪名扣在他的头上,以安民心。唐镐寝食难安,毕竟满朝大臣只有他支持元宗皇帝迁都南昌,现在失败了,皇帝肯定是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的,一定会拿他垫背,拿他做替罪羊,说迁都一事全是唐镐的怂恿。唐镐每天都在担惊受怕,日复一日,恐惧之心日益加强,最终引疾病,暴卒。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六月,李璟因迁都一事闹得民怨四起,大臣们更是怨声载道,李璟本是个胸怀大志的君主,本想在有生之年能够一统天下,还世间一个太平天下,让百姓安居乐业。没有想到的是现在自己的国家不仅要受别国的欺压,反而还要忍受迁都之苦,此时的李璟觉得他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黎民百姓。忍受巨大心理压力的李璟于这年六月的一天,抱病身亡,享年六十四岁。李璟病逝后,群臣将他的遗体从南昌运至金陵安葬,消息随即传至宋国,南唐即派遣使者前往宋国朝见宋太祖,向宋太祖征求李璟的身后事宜。宋太祖赵匡胤决定恢复其李璟的帝号,谥号为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庙号元宗,皇陵为顺陵。

李璟见李从嘉无意继承大统,便无可奈何的叹道:“罢了!罢了!六皇儿啊,继位的事你先不要回绝朕,再好好考虑考虑,朕有意让你继承皇位也是为了你好啊,太子没有半点仁义之心,朕担心一旦他登上皇位,便会对你们兄弟几个痛下杀手!朕是在担心你的安危啊!只有你做了皇帝,朕才能安心,才能更好的保护好你的皇弟们,你还是再想想吧,啊!”

元宗皇帝口中的宋爱卿正是宋齐丘。他是庐陵人,有理政之才,官至右仆射、平章事。平时很得李璟信任,很多军国大事都交给他来办,这次求和使臣的使命也顺理成章的落在了他的头上,元宗皇帝相信他,一定能够完成此任务。大臣们虽然极力反对向周求和,但是一时间又没有比求和更好的办法,如今的南唐已是千疮百孔,要是再打,无疑是自取灭亡。大臣们无可奈何只好同意求和这一策略,而宋齐丘又是使臣的不二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