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如是说2中国创业教父的商道真经》作者:纪子义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马云如是说2》:2009年,为了满足许多热心读者的要求,我们继续推出了内容全新的《马云如是说2》,共同构成了向创业教父马云学习的“盛宴”,尤其是在华尔街金融风暴背景下,学习马云与阿里巴巴如何过冬更显得尤为重要。早在2007年,马云就曾做出“过冬”预警。2007年12月8日,在“2007第六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刚刚带领阿里巴巴B2B业务在香港成功上市的马云说道:“我为什么上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在准备‘过冬’。最近我特别紧张,也特别小心。”2008年7月23日,马云出题为《冬天的使命》的内部邮件,号召阿里巴巴全体准备“过冬”。原因是,他认为全球经济将进入非常困难的时期,且预计这“冬天”将非常漫长。然而,当时人们还纷纷沉浸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即将开幕的氛围之中,对奥运会的关注与信心使得人们的注意力很少去关注国际上正在生的事情。马云的过冬论也被很多人看作是无稽之谈。

作者简介

纪子义互联网行业专业研究人士,企业咨询顾问,工商管理硕士,长期对马云、阿里巴巴及淘宝网进行跟踪观察与深入研究,尤其对马云准确预言全球经济危机并提早做好过冬准备的策略有着深入的研究。

编辑推荐

马云如是说2——《马云如是说》姊妹篇,中国创业教父的商道真经,《马云如是说》、《牛根生如是说》等系列财经畅销书出版后,tv、新浪网等众多媒体争相报道、连载,并且获得“2008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奖。国内迄今第一部全面解读和诠释阿里巴巴集团ceo马云的危机意识与过冬策略的作品,完整展示了马云的创业精神与管理思维。

二十多年来,在曾被外资力量把持的零售、通信制造、网络等行业里,成长和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本土企业家,他们带领中国企业探索出了一条非凡的成功之路,向世界彰显了中国企业家的强大力量和独特智慧。本系列图书忠实记录并深入剖析了这些教父级的企业家创业、创新的翔实过程,为读者了一场关于中国企业家智慧的饕餮盛宴,我们衷心地希望他们的胆识、眼光和境界,能成为后来者的榜样;他们所经历的困境、遭遇过的坎坷、付出的代价,能成为后来者的借鉴经验。如能实现这一宗旨和目的,那便是我们这支创作团队和编辑们最大的欣慰了。

冬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做好准备!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冬天有多长,有多寒冷!

嗅不到冬天味道的ceo,就不是一个合格的ceo。

优秀的企业家必须学会比别人提前适应这个金融危机的环境,这个灾难一定会在两三年内打击每一个人,谁先适应谁就有机会。

该保留现金的保留现金,该关掉一些部门的关掉一些部门,该合并的合并,但是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信心,永远不要放弃当第一的想。

2002年,我的口号是成为最后一个倒下的人,即使跪着,我也要最后倒下。而且,我坚信一点,我困难,对手比我更困难;我难过,对手比我更难过,谁能熬得住谁就赢。

创业的时候,我的同事可能流过泪,但我没有,因为流泪是没有用的。创业者没有退路,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

战略不等于结果,战略制定了以后,离结果还很遥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是平凡的人,在一起做一件不平凡的事情。

我们永远不挖人,也永远不留人。

做企业先要有伟大的想。

如果一个企业家被资本控制就没有希望了,因为资本是为你服务的,而不是你为资本服务。

只有原创的、独创的商业模式,才能持续不断地展。模仿者永远只能是二流高手。

一个人要想创业成功,先要想好自己到底想干什么,能够干什么,然后才能摆脱各种诱惑。

所有的创业者都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学习别人是怎么失败的,因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万万,但失败的原因就一两个。

对一个创业者而言,赚钱仅仅是结果,而不是目的。

创业要找最合适的人,而不一定要找最成功的人。

什么是团队?团队就是不要让团队中的任何一个人失败。

把钱存在银行里。不如把钱花在培养员工身上。

我有一个想,即10年、20年以后,中国500强企业当中的很多ceo都来自于阿里巴巴。

我们不仅仅要让自己不倒下,我们还有责任保护我们的客户——全世界相信并依赖阿里巴巴服务的数千万的中小企业,让它们不倒下!

第1章永不放弃——马云论创业精神

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但有一天一定会到。困难不是不能躲避,但不能让别人替你去抗。九年创业的经验告诉我,任何困难都必须你自己去面对。创业者就是面对困难。

我认为要成功的话,永不放弃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每个创业家都非常重要。很多年轻人在入睡前都非常有创意,但是当他们醒来后,还是在重复相同的事情,从来不采取行动。

永远激情下去

美国微软集团董事长兼席软件设计官比尔·盖茨曾说过,“我们公司的核心文化就是激情文化,员工必须要有激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而技巧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微软公司的创办正是源自于比尔·盖茨的“不做就一辈子都不会甘心”的创业激情,为此他放弃了学业,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软件创业的理想中,最终成就了大名鼎鼎的微软公司。

创业的要条件是“要有激情”,对于这点,马云作为阿里巴巴的缔造者,同样深有感触。

电子商务是一个新的领域,我们最重要的是永远为你所激情的事情激情下去,做电子商务不容易,今天有这么多人在,我非常高兴。从事网络的人,尤其是这几年活下来的人,经历的事情太多……

2004年,在国际电子商务大会上,马云说出这一段话时无疑带着一种由衷的感慨。1995年,马云辞掉了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位,毅然“下海”,至这次国际电子商务大会的召开,已经过去了9个年头,而马云所走过的路程,用“永远激情”来概括再合适不过了。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马云的创业之路吧。

在1994年的一次美国之旅中,马云“触网”,并立即意识到互联网可能有潜在的巨大的价值。1995年,马云告别大学讲坛,下海创办了“中国黄页”,这是第一家网上中文商业信息站点,是国内最早的面向企业服务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多年以后,马云也因此被称为“中国互联网之父”。

然而,当时几乎所有中国企业对于在互联网上打广告、做宣传都抱着强烈的怀疑态度,马云的这个“中国黄页”被当作骗子的勾当也就不足为奇了。但马云坚信,随着企业生存与展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黄页”的价值必然会得到充分的体现。经过两年的艰苦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接受这一服务。而就在这时,一些国内投资者蜂拥进入了“黄页”市场,作为创始者的马云由于没有任何背景,最终不得不放弃“中国黄页”,另寻出路。

1997年年底,马云带着他的团队进驻北京,与外经贸部合作开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但是这次合作并没有持续多久,主要原因是特立独行的马云不能忍受左右受制的局面。于是在1999年,马云返回杭州,以50万元人民币创业,建立阿里巴巴网站alibaba。

这一时期,正值中国互联网最疯狂的时候,新浪、搜狐、8848风生水起,互联网被人们称为“烧钱”的行业。作为其中一员,马云和他的追随者们也被认为是一群疯子。疯子就疯子,经历了几次创业磨炼的马云至此将阿里巴巴作为他到达光荣和想彼岸的理想之舟,他要做的就是充满激情地向前走,永远地走下去。

现在回头去看阿里巴巴保存的一段录像,会觉得很有意思,录像记录的是1999年阿里巴巴刚成立时,在杭州湖畔花园马云家,马云妻子、同事、学生、朋友共18个人围着马云,听他慷慨陈词:

从现在起,我们要做一件伟大的事情。我们的B2B将为互联网服务模式带来一次革命!

留着长头的马云手舞足蹈,充满激情:

你们现在可以出去找工作,可以一个月拿三五千的工资,但是3年后你还要去为这样的收入找工作,而我们现在每个月只拿500元的工资,一旦我们的公司成功,就可以永远不为经济所担心了!

事实上,马云的话多少带着些理想主义的色彩。在阿里巴巴成立的最初几年,由于没有找到适合的赢利模式,公司不仅没有收入,还背负着庞大的运营费用。2001年,受世界经济衰退及it泡沫破灭的影响,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跌入低谷。这一时期,一些知名的“”公司,例如,新浪、网易处境都很艰难,8848网站甚至被法院查封,而一些还未成气候的公司也大批大批地死掉了。

在这样艰难的境况下,马云相信,人总是需要有些狂热的想鼓舞自己,做阿里巴巴不是因为它有一眼可见的前景,而是因为它是一个不可知的巨大想。

2002年是网络泡沬破灭最为彻底的时期,马云将阿里巴巴当年的展主题定位为“活着”,他希望公司员工坚持下去,等待来年春天的到来。到了年底,阿里巴巴不仅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且还实现了盈利。马云后来将这一切归功于“坚持”。

很多人比我们聪明,很多人比我们努力,为什么我们成功了?难道是我们拥有了财富,而别人没有?当然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坚持下来了。

2003年,马云提出要全年赢利1亿元,这样一个看似完全不可能的目标,年底竟也被阿里巴巴轻松地完成了。

马云又说,2004年,我们要实现每天赢利100万元;2005年,我们要每天缴税100万元……

每一个目标的提出,都会招致诸多反对的声音,但是马云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造者,每一个当初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想后来都一一成为了现实。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B2B公司在香港上市,一举成为中国最高市值的互联网公司,这还不包括它旗下的淘宝、支付宝、阿里软件、中国雅虎、阿里妈妈和口碑网。

除此之外,这次上市还破了多项港股纪录,例如,近年来香港联交所上市融资额的最高纪录、香港历史上ipo认购冻结资金额的最高纪录、香港历史上日上市飙升幅度的最高纪录……

阿里巴巴还是全球范围内自2004年google上市以来ipoinitalpubli9gs,次公开行股票融资额最高的科技股,实际融资额达到169亿美元,过了当年google的融资额165亿美元。

……